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伟 《改革与战略》2009,25(3):100-102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国家过去“工业先发展”的经济政策造成了现在严重扭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围绕如何尽快破解“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课题,学术界形成了“城市优先发展论”和“农村优先发展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浙江工商》2007,(10):5-6
王建沂(富通集团董事长):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是很大的飞跃;从经济、政治、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增加为社会、经济、政治、文明四位一体的提法,是很大的突破;从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转变为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梓 《魅力中国》2014,(12):280-281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富强梦、民主梦、文明梦、和谐梦四个维度的高度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国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无缝对接,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梦”,中国也便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及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仍很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认真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建立生态文明保障机制,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低碳社会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已有研究与总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口、资源和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了党的政治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鹏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各行各业,各族人民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自觉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与精神风貌。因此,在认真贯彻落实中…  相似文献   

7.
李方泽 《乡镇经济》2010,1(4):119-121
礼乐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融贯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礼乐是一套上至国家政治,下至百姓生活的规则体系,也是儒家治理国家、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它对现代社会是否有意义,或有何意义,至少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安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缓慢,虽然最近几年有所提速.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在引导和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太明显。因此,认真研究和思考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一、安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在实施皖江开发战略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三个百亿元工程”、培育“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等重大科技工作政策推动下,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为辐射基地,认真实施“火炬计划”、“创新基金计划”,  相似文献   

9.
素质,是以创造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带动起精神文明和推动政治文明的社会文明继续发展问题的探究。那么,探究素质,物质(也指“货币”)文明是切入点。那么,探究素质的切入点,是科学。将对科学的探究,形成知识体系和继续的文明发展,就是狭义的学校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是:对“科学”形成知识体系的文明发展。由此看来,开创物质文明的社会大局,是探究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2004中国现代化报告》分析现代化两阶段时指出,只有发达国家可以反映世界先进水平,其余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杭州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一座“发展中城市”,离“第一次经典现代化”的完成尚存在差距,又在改革开放中萌发出一部分“第二次现代化”的要素。当前的任务,是既要补“第一次”的缺课,又要加速培育“第二次现代化”的要素,即协调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的发展,用工业文明推进知识文明,促进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赶上发达国家第二次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高水平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家黄仁宇以研究中国财税史见长,他有个著名的提法,叫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这里的技术并非指科学技术,而是指财税制度、货币信用制度等经济管理的技术。从技术角度看,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数目字管理”,即完全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管理国家。这样发展起来的国家组织严密而高效,而且能不断提高社会运作效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主要依赖农业系统,文明的进步将相当缓慢,几乎陷于停滞。黑格尔当年说,以前中国的历史是“没有历史的历史”,只有王朝的反复更迭,实际上就是指社会组织和效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家黄仁宇以研究中国财税史见长,他有个著名的提法,叫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历史。这里的技术并非指科学技术,而是指财税制度、货币信用制度等经济管理的技术。从技术角度看,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实现“数目字管理”,即完全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管理国家。这样发展起来的国家组织严密而高效,而且能不断提高社会运作效率。反之,如果一个国家主要依赖农业系统,文明的进步将相当缓慢,几乎陷于停滞。黑格尔当年说,以前中国的历史是“没有历史的历史”,只有王朝的反复更迭,实际上就是指社会组织和效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书架     
《中国经济快讯》2014,(2):79-79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作者:张维为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热议的话题。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相似文献   

14.
甘肃农村迷信活动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村迷信活动调查研究报告·杨森李育红雷龙乾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的精神,完成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会“关于甘肃农村迷信活动的调查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和国际体系处于转型的形势下,伊斯兰世界的作用更加凸显。伊斯兰文明的学科架构极为宏大和周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明体系,其成就是伊斯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物质基础。世界文明的发展差距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文明体系与美欧主导的当代国际体系不相适应。伊斯兰国家在长期遭遇中形成了“受害者”角色定位,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向“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所以,伊斯兰文明体系面临着如何跟上全球化进程及国际社会如何对待伊斯兰文明体系两大问题。中东伊斯兰国家应在观念、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构建起既符合其基本信仰又顺应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该体系之外的西方和东方国家则应持宽容、理解和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对两个文明的关系认识得正确不正确,处理得好不好,关系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能不能得到认真贯彻,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一、深刻理解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提高“结合”的自觉性同一切事物一样,两个文明建设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伴而生,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同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推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7.
正视城市化滞后的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想场所,城市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城市化则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城市化作为一种有力的杠杆,努力通过城市化来促进经济要素的地域集聚、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城市文明的地域扩散,从而使社会文明形态完成“惊险的一跃”。  相似文献   

18.
徐东 《辽宁经济》1998,(6):26-27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管理的思考徐东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管理摆到重要位置上来。认真研究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不仅是金融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整个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  相似文献   

19.
蒋永昌 《发展》2010,(3):71-7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形成企业广大员工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四个理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门“生死之学”的国际关系学,“误读”乃大忌,且在不断上演。误读“他者”,难以做到知彼,误读自身,难以做到知己。长久以来,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主要是以“他者”为特定研究对象,对自身的研究似乎并不在学者的视野之内。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相应提升,在我们努力避免误读“他者”的同时,将中国自身纳入国际问题研究视野并予以准确解读和定位,无疑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在这方面,拥有雄厚实力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已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