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敏 《魅力中国》2014,(25):98-98
《边城》是沈从文构筑的供奉人性的希腊神圣小庙,在这里,充满着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以及人性美,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湘西社会历史民俗画。本文主要从作品中茶峒小城里的日常生活民俗、宗教及巫术、岁时节日民俗、婚丧嫁娶这四个方面的民俗文化来探讨《边城》中所体现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2.
易刚 《今日重庆》2008,(2):110-113
边城、茶峒、拉拉渡、翠翠,人们一旦提起这些词汇,总能想到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现代小说经典《边城》。然而,现实中的边城,仅仅是茶峒吗?那曾经在拉拉渡口上摆渡的翠翠,真是茶峒人吗?  相似文献   

3.
我对湘西民居的向往,起源于大作家沈从文在名著《边城》中对自己家乡的白描:"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少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的,且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后来我又看到电影《芙蓉镇》、《边城》,还有许多美术作品中刻画的湘西民居,特别是湘西的凤凰县古城、永顺县王村古镇的民居:在青山绿水之间,错落有致地排列的吊脚楼,还有那溪水旁民居之间的富于生气的狭长小街,都让人觉得这里的人  相似文献   

4.
王佳依 《魅力中国》2014,(19):151-151
本文具体浅析《绅士太太》和《边城》中的女性形象,对比他笔下的都市女人和乡村女人的特征和差异。来探讨沈从文小说中的“城一乡”关系。  相似文献   

5.
醉·凤凰     
方童 《走向世界》2015,(2):64-69
几句诗歌写不出心中对凤凰古城美景的赞叹。古朴的吊脚楼,飞檐相勾,灰瓦淡墙,雕花窗台,清澈的沱江水从身旁缓缓流过,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中国山水画。对于北方人来说,这幅湘西美景既新鲜又让人流连,怎会如此悠然,亦怎能这般如梦如幻,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想象。很多人是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第一次知道吊脚楼和沱江,也是在阅读了《湘西散记》后,对凤凰古城充满了向往。一部又一部作品,沈从文将他魂牵梦绕的故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  相似文献   

6.
康彦芝 《魅力中国》2010,(9):142-142
鲁迅小说《故乡》成功的运用对比、白描手法,通过赏读进一步体会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阿Q这个典型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阿Q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形象的时代背景,塑造了阿Q的独特性格特征,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小说和电影作为不同的叙事模式,在构建人物形象上有着不同的方式。本文对小说《人生》和电影《人生》中不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归纳、比较,从中梳理出应如何将语言艺术和视听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苏漩  王佳英 《理论观察》2014,(2):112-113
《米格尔大街》是V?S?奈保尔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前殖民地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是一部狂欢化程度很高的作品。本文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小说的狂欢化语言、人物形象、世界感受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小说内部的狂欢化世界,以及狂欢背后所折射的严酷的生存现实。  相似文献   

10.
《白孔雀》中的莱蒂和《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两个令人瞩目的形象。她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者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值得探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文学长廊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形象,但是其中最为典型,也最为有影响力的要数"多余人"系列人物形象。普希金的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不仅仅是俄罗斯文学,而且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划时代巨著。这部小说讲述了贵族青年奥涅金的悲剧人生,他是典型的"多余人",患有"时代忧郁症"。在这部作品中普希金不仅成功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而且创造了"奥涅金式诗节",有机地将诗体小说、诗歌和小说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诗歌形式。《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时代意义与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俊 《魅力中国》2010,(3X):205-207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斯托夫人最著名的作品。本文从宗教圣经的角度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简单论述作者在整部小说中宣扬的宗教的思想,从基督教圣经的意向出发详细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的各类人物形象,由于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最后的命运不同,并说明作者是想通过宣扬圣经的思想来唤起沉迷于基督的奴隶,要有争取自由的勇气。  相似文献   

13.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雪国》是一篇“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设定可以说是小说中的灵魂。而《雪国》中的灵魂--驹子、叶子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命运安排,以及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岛村的设定,都是煞费苦心,带有象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硬币的悲哀     
冯洁 《浙江经济》2009,(8):62-62
这几日,和一位媒体工作的朋友,去往了心心念念的湘西凤凰古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已然变成一个商业小镇,南来北往的旅人,在这里汇集。对于边城,虽然有些失望,但都比不上一件事来得惊讶这里的商户几乎集体拒收硬币。  相似文献   

15.
李娜 《魅力中国》2010,(17):205-205
《媚金,豹子与那羊》是沈从文1928年冬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1929年1月20日的《人间》创刊号上,同年收入由红黑出版社出版的《龙朱》集中。与其它同类题材的小说相比,它的名气似乎小了些;更无法与《边城》等中篇相抗衡。但在笔者看来,它有着某种言说不尽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晃来晃去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力作,小说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犹太美国人的生存状况,小人物试图追寻自我和人生的意义,历经心灵的流浪却始终可遇而不可求,在荒诞世界中进退维谷,处境艰难.本文拟借助存在主义理论对该作品进行解读,试图从小说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挖掘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以期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苏健夫 《黑河学刊》2014,(12):24-25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塑造的一位令人深思的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具震撼力的女性形象之一。安娜·卡列尼娜以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勇于打破"牢笼"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始终褒贬不一,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我们在作者的笔下不仅能看到绝美如画的湘西,更能感受到对生命的自然突显,对纯美的刻意追求,小说中最扣人心弦最具代表性的女主人公翠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诉说着一段纯美人性与凄美悲情的故事.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分了三章,前两章从翠翠的纯美人性和凄美爱情两方面深入分析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学习沈从文那种精妙绝伦、回味无穷的语言,最后一章结合实际总结一下翠翠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舍与沈从文小说共处颇多,该文通过对其各自代表作品《老字号》、《断魂枪》和《边城》、《长河》的解读探讨其共性,即表现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精神,隐秀含蓄的文体特色,赋予主人公以神性及结尾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可知,从而让我们感受两位文学大师对民族忧患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老舍与沈从文小说共处颇多,该文通过对其各自代表作品《老字号》、《断魂枪》和《边城》、《长河》的解读探讨其共性,即表现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精神,隐秀含蓄的文体特色,赋予主人公以神性及结尾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可知,从而让我们感受两位文学大师对民族忧患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