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食购销市场调节面逐步扩大、计划调控面逐步缩小的有利时期,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粮食市场稳定,国泰民安;必须有利于推动粮食购销逐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运行;必须立足于保护农民利益,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具体应抓住如下重点:(-)农业税征实保量保价。农民上交农业税继续实行征实政策,交纳的粮食称为“公粮”,其价格由国家根据当年市场情况,以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法确定,收购单位仍为国有粮食企业。“公粮”是农民对国家保量、国家对农民保价的计划粮食,是国家粮食计划调…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结构与布局的不合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布局与结构,必须来一个战略性调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有可能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要力量。由此决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遵循“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达到增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宏观控制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明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东丽区粮食购销公司的盈亏平衡分析,确定盈亏平衡时的保本储备量,指导粮食购销。  相似文献   

4.
郭秀 《山区经济》2005,(6):50-50,47
随着粮食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粮食行业管理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的新情况、新形势,粮食行业协会要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继往”就是继续履行原有的职责:“开来”就是必须完善组织,开拓业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有粮食企业如何在粮食全面推向市场化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港北区国有粮食企业经几年的实践体会认为: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新型粮食购销体系,才能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粮食购销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取向.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完善,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开始加快.青海作为粮食主销区,省政府决定于2002年4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开放粮食的收购、价格和市场,逐步实行购销市场化.笔者结合曾经粮食工作的实践,就海西地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问题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郭幸兰 《发展》2008,(8):31-32
一、支持传统购销业务。是农发行工作之重(一)保证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和维护社会稳定。甘肃省庆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如果忽视了对粮食购销业务的支持,会对当地粮油储备、购销、加工等产生不良影响,易产生农民卖粮难和粮食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利于农发行贯彻执行中央的支农政策,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先后经历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自由购销体制时期,统购统销时期,合同定购、市场收购和价格双轨制时期,以及现在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期.1998年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从此,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逐渐的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方向.通过对此次粮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次粮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渐进主义的角度分析,在未来的粮改中必定要坚持市场化取向,追求粮食流通体制效率的提高,同时应考虑到分配问题,即兼顾公平,建立国家有效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粮食流通体制.  相似文献   

9.
国有粮食企业如何服务于粮食生产卢家宝,汪银玲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粮食企业如何服务于生产,这是当前摆在粮食系统全体职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新传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从国家到地方对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不但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国有粮食企业如何服务于粮食生产卢家宝,汪银玲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粮食企业如何服务于生产,这是当前摆在粮食系统全体职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新传统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从国家到地方对加强粮食市场管理不但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舒畅 《湖南经济》2001,(9):40-41
一、现实背景一宏观政策调整对企业的影响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企业搞活经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实行以粮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战略性调整,调优了品种,增强了市场的适应性;调减了面积,促进了产销的基本平衡,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环境。2粮棉市场进一步放开,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市场放开,收购主体增加,经营渠道拓宽,标志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一粮食购销市场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将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购销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前会有明显的减少,随着非保护价粮食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广东粮食发展战略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生产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使我省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切实保护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生产能力;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建立粮食安全预警制度,增强应对能力是我省粮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莹  孟智 《天津经济》2014,(1):53-55
随着国家粮食调控措施的丰富完善以及我国粮食流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粮食批发市场在做好政策性粮食交易,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加强贸易粮交、易职能,实现贸易粮与政策粮交易两大功能并举,是批发市场今后发展的共同目标。“场际交易”是传统产销协作、产销衔接、购销洽谈的升级,是新形势下组织粮食企业进场交易积极的创新实践,开辟了贸易粮流通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逐步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粮食流通新体制奠定了基础。 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取得的新进展 (一)“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正式实施。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抓粮食生产,1995、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当前在恢复玉米期货、建立和完善玉米市场体系的同时.还要根据粮食市场日益国际化的新形势,加强玉米国际市场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难点之一、市场管理缺乏刚性,购销主体尚未形成。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收购条例》明文规定,严禁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私人企业到农村直接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一规定对粮改、特别是粮食市场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中,个体粮贩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服务不周,坐等卖粮户上门。而个体粮贩上门收购,农民省出到粮站售粮花费的时间、运输费用等,虽然收购价格低一点,也愿意将粮食卖给个体粮贩。二是个体粮贩用低价购销的手段挤占市场。据了解,一般以低于粮食购销企业0.02元至0.04元的价格进行销购。而粮食购销企业则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进行收购和顺价销售,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差。三是粮食市场管理尚未形成合力,对个体粮贩的查处力度缺乏刚性。加之县以上粮食交易市场不健全,粮食的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由于粮食市场管理无序,增加了粮食企业顺价销售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就岳阳市粮食购销体制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有些矛盾和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尽快去解决。一、粮食购销中的严重情况(一)国有粮食企业处境艰难。主要表现在:①财务亏损挂帐包袱沉重。从1987年起,由于国家调整贷款利率以及各种费用成本上涨,粮食购销价格倒挂。国家财政补贴不能足额及时到位等因素的影响,至1996年底,岳阳市粮食财务累计亏损挂帐高达102540万元。②粮食库存量大,结构不合理。至1997年《月底,全市库存粮食高达63407万公斤,按岳阳市886万非农业人口计,人平715公斤,可以供应2年左右。其中早税稻…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以来,沿海粮食价格上扬,引发全国性的大米、小麦、玉米市场价格相继上涨,粮价成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此次粮价波动,从全局而言,主要是心理、投机等暂时因素推动起来的.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到位后,粮食市场随之稳定下来,但粮价波动也反映出了粮食购销体制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改革和完善粮食购销体制,才能保证粮食市场的相对稳定.一、用商品经济观点认识粮食这 一特殊商品过去,由于我们对粮食实行了40多年的统购统销政策,不把粮食当成真正的商品来对待,以致对1984年和1990年粮食大丰收后普遍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不理解,不敢承认粮食生产出现了相对过剩.粮食购销体制也不敢有任何松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供应充足,粮价不断下降。为了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国家在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定购价,去年国家又出台了高于市场价的保护价,要求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由于定购价和保护价都高于市场价,致使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粮食大量积压,仓库爆满,调销困难,亏损严重,难以为继。必须改革现行的粮食购销体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的改革,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如何落实好用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