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变革中的中国,服装的变化格外引入注目。党的十四大以来,从单纯解决穿衣问题到装扮美丽人生,我国服装工业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服装生产增长最快的时期,1992年至1996年共生产梭织服装357.5亿件,生产量和出口量均雄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世界服装大国。“八五”期间,我国已有各类服装企业4.7万个,年产服装80亿件左右;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女装企业即有3760家,男女装兼顾生产的企业25110家,年产女装33亿件(套),占服装总产量的40%左右。然而,这么多企业,这么大产量,足以给全世界每个女性提供一套衣服,却没有一个令世人耳熟能详的国际知名品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服装工业的遗憾甚至悲哀。  相似文献   

2.
容城有着“中国北方服装之乡”、“全国三大衬彩基地”之一美誉,并成功申报了“中国男装名城”.服装产业还被国家确定为“区域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有576家服装企业和3000多个加工摊点.其中105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进入保定市千家重点骨干企业名录;年产西服、衬衫等1.5亿件(套),从业人员6万余人,吸纳外地劳动力2.3万人。2005年,服装产业完成产值近80亿元,销售收入77.3亿元、直接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元,完成出口交货值达26亿元。经过了27年的风雨兼程。容城服装走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呈现出了它的独特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十五”期间,我国将创建北京、上海等十座服装名城。这是记者近期从在沪召开的中国服装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我国现有服装企业4.5万家,从业人员385万人,1999年生产了100亿件服装,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创汇300.6亿美元,居我国各行业出口创汇之首,但全国服装业尚没有一个国际名牌。“十五”期间,中国服装业将重点鼓励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常州、大连、温州、宁波、潍坊等服装重点城市将服装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着重研究、设计、开…  相似文献   

4.
王若明 《中外物流》2006,(2):23-23,22
宁波服装业的发展 宁波现有服装企业约2000余家,逐渐形成了多元化、集聚化、国际化的格局,正向着建成集服饰生产基地、贸易中心以及产业资源高地的国际服装名城奋进。2004年全市服装年产能力达14余亿件(套)。产生了3个驰名商标,13个中国名牌产品,11个浙江省名牌与18个市级名牌。宁波已成为中国服装的主要出口城市、世界男装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温州服装商会成立于1994年3月25日,最初由11家服装企业的老板发起。商会成立前一年,温州服装业总产值不到20亿元,到2003年,全市服装行业销售产值352亿元,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服装企业约20家,有服装企业25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在全国服装业双百强中占10席,在中国民企500强中占7席,拥有国家优质产品44个,形成了一批国家级服装名牌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枚)、中国名牌(5枚)、浙江省著名商标(20枚)、浙江省名牌(16枚)、温州市知名商标(28枚)、温州市名牌(23枚)。温州服装行业产品结构日趋齐全,品牌知名度越来越响亮,呈现出行业规模大、生产设备好、产品档次高、经营方式佳、发展势头强等五大优势,已发展成为温州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服装商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6,(8)
2006年3月26日,北京饭店宴会大厅,一场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作品大赛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而这场大赛的举办方是汉帛集团。虽然是中国最大的女装生产商,香港汉帛(国际)集团的知名度却并不高。这家总资产15亿元的企业并不急于培育品牌,而是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市场机会还没有成熟,即使现在做了,不出5年也会被淘汰。”香港汉帛(国际)集团总裁张建民表示。成也OEM累也OEM中国是服装制造大国,无论成本还是技术都处于优势地位,不少服装企业都靠给“洋品牌”O EM积累资金和经验。中国服装企业作为O EM的制造方,在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上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 ,无论是城市 ,还是农村 ,提起杉杉西服 ,恐怕没有多少人不知道。人们说“杉杉”是辉映中国服装工业的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并不为过!仅是杉杉集团在中国服装业开创的十项第一 ,足可以使她傲视群雄 :第一个系统提出名牌发展战略 ,并迅速取得了成功 ;第一个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 ;第一个完成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 ;第一个建成完整的目前国内最大的市场网络体系 ;第一个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S ;第一家上市的中国服装公司 ;第一个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线 ,并全面引进国外生产管理工艺 ;第一个与世界顶级时装公司合作 ,推出国际水准…  相似文献   

8.
温州服装业历史悠久,企业众多,发展基础良好.到目前为止,服装企业已发展到2500多家,2000年年产值超过233亿元,其中年产5万套西服的企业就有200家,4家企业进入全国服装企业"双百强"行列.温州服装业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温州市政府提出了"穿在温州"的口号,立志要做中国的服装名城.  相似文献   

9.
广州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一直是我国服装生产和销售重地。到2003年,广州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2850家,总产量7.3亿件,总产值250亿元,约占全国的8%,65%的产品出口,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品牌连锁专卖店超过10000个。但事实上今天广州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服装龙头地区,至今没有一个本地品牌能够称得上中国著名品牌,更毋庸说是国际品牌了。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质监局将培育、创建和扶持名牌企业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职能,自2004年起,每年新创建的市以上名牌数都保持在9家左右,至2007年迎来一个高潮,新增名牌数达15家,其中中国名牌4家,福建名牌7家,国家免检2家,福州市产品质量奖2家,中国名牌数占当年福州市新增名牌总数的一半。在“量”上,福州开发区现共有市以上名牌3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5%;在“质”上,福州开发区的名牌档次逐步上升,省以上名牌的比重近80%。  相似文献   

11.
<正> 2002年度湖北企业界20件大事评选于2002年1月5日揭晓。金龙泉集团狠抓品牌建设,推行名牌战略,获“中国名牌”称号,实现湖北“中国名牌”零的突破,被评为20件大事之首。 东风汽车公司,年产汽车突破41万辆,利润突破60亿元,还与日本日产、法国PSA鉴订合作协议,实现战略性重组,成为全省最大的合资项目,位居第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顶住美国启动“201条款”限制外国钢材进口美国的压力,一方面利用WTO规则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一个年产日用陶瓷2亿件的国家大二档企业,竟没有一名产品推销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北京绅土衬衫厂1982年建厂,由一个村办服装小厂发展到今天年产100多万件衬衫的规模,以优质名牌高档产品脐身于国内衬衫行业。 服装行业的市场激烈竞争来得早,80年代中,中档服装滞销,一件的确凉衬衫6、7元还卖不动,我们工厂也步履艰难。这时有人提出,工厂还是改行吧。我们冷静分析了市场形势,虽然眼下服装市场疲软,但从长远看衬衫行业是有前途的。我们从农业转到工业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我国由国家工商局认定了42件驰名商标,这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中国名牌”。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牌子只是“国家级”。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工业前500强,与“可口可乐”、“索尼”、“奔驰”等世界名牌相比,我国的名牌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正> 宁纺是一家以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企业,由4家分公司、5家成员企业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有4000名职工,24000枚纱锭,1500台布机,4条印染生产线,700余台服装设备,年产染色面料3000万米,各类服装300万件,总资产近3亿元。在全国县办工业企业中,我们率先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并获得产品自营进出口权和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染色灯芯绒、卡其平斜布出口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到3000万美元,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面料生产出口基地之一,进入了中国500家最大纺织工业企业的行列,被列为河北省百强优势发展企业,河北省重点出口企业。最近又被命名为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一、河南纺织服装企业集群现状河南省纺织服装企业集群主要分布在郑州、安阳、南阳、新乡以及许昌等市。许多地市在企业集聚核心区建设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吸引企业入驻,企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郑州市新密曲梁服装产业园已初具规模,主要生产男式西裤、板裤,聚集了100多家男裤加工企业,年产男裤近1亿条,年产值近1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16.7%。郑州纺织产业园,规划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目前入驻21家企业,包括中西  相似文献   

17.
服装行业是我区经济的一个传统优势行业。目前,全区拥有服装制衣企业653户,职工31709人。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46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1.3亿美元,完成梭织服装产量3.38亿件,针织服装产量0.22亿件。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出口国。虽然有两个“最大”,中国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名牌。于是国人叹息,中国服装为何成不了名牌?中国的服装品牌为什么命运多桀。不是壮年早逝就是年少夭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有人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要看它有多少国际名牌。这话是有道理的。目前国际上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时,名牌的数量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名牌之争。事实上,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当我们每引进一家外资,只要同时引进它的牌子,国内一批企业就要受到市场竞争的无情冲击。因此可以说,名牌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  相似文献   

20.
9月1日上午,来自全国123个产品的生产企业老总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着一个不平凡的奖牌——中国名牌产品。加之去年9月公布的57个产品,目前我国共有180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殊荣。我们由衷地向他们表示祝贺! 入列中国名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名牌的称号不是花钱买来的,也不是评优“评”出来的。“中国名牌” 必须具备实物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