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县域资金外流与信贷萎缩两个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贫血”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 作者认为当前欠发达县域经济“贫血”日趋严重的状况,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相互离散的结果。要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贫血”的现状,需要从建设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引导外流资金回流,促进县域信贷投放。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关系密切,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存在弱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县域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不利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金融弱化根源于县域金融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方向背离,因而必须深化县域金融。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资金外流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笔者以黑龙江省66个县(含呼兰和阿城)为样本,从金融视角对县域资金外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阐述了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途径和规模,分析了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及其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如何抑制县域资金外流、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县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优化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县域金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我们也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即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由于机构设置、资金外流、信贷制度、激励机制、信用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呈现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减少、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育不全、农村信用社势单力薄、民间金融和其他金融发育不良的现状.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多重障碍。优化配置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发展状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对信贷资金区域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带给商业银行更强的趋利性,使银行信贷资金趋向经济发达地区配置,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区域在信贷融资可得性方面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市场化较强、趋利性较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对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更多信贷资金,信贷资金配置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显示出正相关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金配置未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导向,但其资金配置也不断优化,对不同区域的信贷资金配置产生一定影响。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促使信贷资金更多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6.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企业资金集团化运作背景下,长三角区域资金流动频繁,总部经济形成的虹吸效应可能导致金融资源向沪苏浙总部集团所在地集中,造成长三角欠发达地区的本地资金外流、金融服务空心化,进而加剧长三角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本文基于长三角四省市数据,研究总部经济效应对欠发达地区金融运行的影响,并结合实际从发展自身总部经济、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对赣南地区2003~2012年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总量增长及经济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赣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从经济结构升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外生于第一产业占比的增长,但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正面效应,对第二产业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负面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能提高区域资金的配置效率,但在增加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资金流向其他发达区域,进而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带来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资金具有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天性”,近年来,贫困落后地区资金外流的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越来越大,进而造成欠发达地区资金的“马太效应”。从实际情况看,“马太效应”并非不可跨越,只要改革对路、政策可行、机制灵活、措施得力,就可打破“马太效应”怪圈。因此,在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建立由地方政府引导的金融考评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这对实现信贷资金“回流”、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否有活力,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否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处于转型期的县域经济大多资金基础薄弱,需要金融的支持,而资金的投入就必然伴随着风险。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互动双赢意义重大。本文根据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对沿江县域的经济结构、发展特点、南北差距及行政架构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沿江县域的金融市场作了全面研判,明确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战略思路,指明了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互动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框架.为沿江县域经济与金融共同繁荣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否有活力,是整个国家经济能否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处于转型期的县域经大多资金基础薄弱,需要金融的支持,而资金的投入就必然伴随着风险。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经和县域金融的互动双赢意义重大。本文根据江苏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对沿江县域的经济结构、发展点、南北差距及行政架构等方面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沿江县域的金融市场作了全面研判,明确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思路,指明了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互动发展的资源优化配置架,为沿江县域经济与金融共同繁荣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资金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笔者对吉林省通化市调查发现,由于县域银行业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限制,以及部分银行业机构对不发达的县域地区信贷资金的抽瘦补肥,使县域银行金融服务不足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显突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欠发达地区资金外流的理论分析   资金天性具有流动性和趋利性,它与平均利润率成正相关,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资金总是选择投资环境优越、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低、平均利润和回报率高的行业、部门和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环京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金融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取重视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江苏的苏南与苏北、中心城市与县域作为样本,运用PANALDATA模型对南北差异、城乡差别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地区间金融发展的因素进行纵向研究,进而剖析了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有效配置、造成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论表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状况影响着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流量和效率。并提出解决欠发达地区融资梗阻、改变金融资源配置差异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峻 《新疆金融》2004,(11):39-41
目前,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投向进一步向大中城市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市)级分支机构大量撤并,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呈现弱化趋势,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农村信用社由其自身实力、经验、资金问题,难以独立担纲县域经济建设的重任时,研究开发性金融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内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更多取决于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即金融生态环境。如果金融生态环境良好,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本地区,就能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更有利于金融的稳健运行,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互  相似文献   

17.
一、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关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经济决定县域金融发展,县域金融制约或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越是发达,县域金融就越活跃,表现为金融机构多,金融品种多,融资规模大。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业为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打破区域界线,加速信贷资金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使得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在融资问题上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县域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更好地支持地区"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银监会批准社会资本设立村镇银行.但当前县域资金通过村镇银行存放同业操作输送到县域外或其他省份,大量可贷资金脱离县域实体经济,使原本就"失血"的县域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县域银行的资金外流问题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擎肘.通过对榆树市融兴村镇银行的深入调查,调研组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一、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金融环境的改善,金融环境的好坏却与经济增强方式密切相关。以金融风险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必然要遭到市场的严厉惩罚。要更加有效的利用金融资源,就必须为金融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的资金是充足的,只是资金的流向要向高效益、高回报和安全的地方流动,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规律,如果这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好了,银行资金就会大量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