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我国农村又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大变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体现,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行动纲领,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并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标志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层次。“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近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正义、发展、公平为特点,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诸方面和谐的社会。这种和谐社会既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把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江苏垦区同地方一样,要把实现小康目标中的创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全局的战略决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是我们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扎实推进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底。为了加快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又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全国学者和官员为了落实中央指示,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但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以工代赈的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的方面很多,其中,构建和谐机关是一个重要方面,机关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首先机关必须和谐。“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粮食行政部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领域,理应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率先做好和谐机关建设。[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突出农民增收核心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持续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江苏省东海县就如何围绕农民增收核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构建社会和谐工作部署之一。可以说,没有和谐的新农村,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反之,不以社会和谐为基础,也无从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以构...  相似文献   

9.
以民为本谋开局--宿迁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宿迁作为农业大市,必须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特征,以发展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在城乡互动中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坚持以发展农村产业为首要任务,让农民致富有门路发展农村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增强农民的经济能力,才能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之源。近年来,我们从现实基础出发,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郑铁  刘健 《农业经济》2007,(4):18-19
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小康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实践这一重大战略,必须要以惠及“三农”为目标,找准切入.最和突破口.乡村旅游因与“三农”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必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何朝晖 《农村经济》2006,(10):125-12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本文根据岳池县的实际情况,提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现实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我们党“三农”政裳的继承和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安阳市粮食部门以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合作 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出了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作用。这里,围绕建设新农村,谈谈发展新合作。一、合作思想是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古往今来,合作思想是随着人类诞生而产生,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随着时代变化而创新,它源于人类需要,利于社会发展。(一)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特别是村级党建,对于务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和谐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特别是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依法执政体现在政府工作中,就是依法行政。去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这是落实依法执政要求的一个重大举措,对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