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来对比分析《飘》与《啊,拓荒者》可以看出,两部小说虽出自不同作者之手,但它们都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抑下的生活。女主人公斯嘉丽和亚力山得拉积极反抗父权制压迫,热爱自然,呵护自然,成为生态女性主义的正面代表。  相似文献   

2.
余小蕊 《魅力中国》2010,(17):214-215
《呼啸山庄》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第一部小说,小说的主题、人物、结构等各方面的写作手法在作品甫一出版时曾遭受猛烈的抨击。二十世纪后的研究风向逐渐转向,评论界对小说的评价日益提高,但对某些写作技巧的质疑仍然存在。本文从小说中对男女两性人物所采用的不同写作手法入手,分析、展示作者写作手法的精妙与娴熟,反驳对艾米莉写作技巧的某些质疑。  相似文献   

3.
史立勇 《魅力中国》2011,(4):266-267
《红楼梦》人物语言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在思想性格不同的人物语言中,而且还体现在性格相近的人物中,作者很注意写出他们语言的差别,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魅力中国》2010,(6):260-260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不同凡响的一位文学家,《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其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作者通过茸萼恐怖冬氛,选择恐怖情节以及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展示了人物从心理变态到精神崩溃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巍 《魅力中国》2014,(19):145-145
谈起司汤达必然会谈到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革命前夕法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也为作者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作者生前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使作者死后能够在文学史立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通深刻形象的人物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统治下封建贵族的垂死挣扎。同时也批判了反动教会在宣传过程中对人民的欺骗行为以及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邱馨慧 《魅力中国》2014,(14):115-115
柳青的《创业史》可谓“十七年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创业史》塑造了一批丰富的人物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徐改霞便是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的一个重要人物角色。她具有富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无论对爱情、对事业。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本文试图从文本的角度出发。以探究徐改霞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表现方面以及其人物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样完 《中国经贸》2013,(24):287-288
我们湖南特种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成立监室事以来,负责对全公司所有进出厂物资进行价格审计。今年六月因机构设置发生变化监事室更名为价审室并划归财务部管理。现在价审室配备了两个价审员和一个内勤,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荧范畴。《庄子》中有众多的意象。其中“木”意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无用之大用及自然随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陈磊 《魅力中国》2011,(18):84-84
《列仙传》中的史实人物虽然被列入《列仙传》之中,却并没有比较明显的仙人特点,这是由于他们本身有史可查的事实限制了作者对他们神奇事迹的编造空间,并且由于这些史实人物处在自身被“神化”的初期,所以还不具备完全的神仙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瑶 《魅力中国》2013,(25):141-141
所谓二度创作,是指演员在熟练地完成原创所规定的艺术内容的同时,注人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意蕴,使创作的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具有性格的鲜明生动的形象。任何艺术作品由于理解、体验和感受的不同,很可能会对原创作者所规定的内容做某些变化、调整或补充,以更好地表现隋感和精神世界。而进行二度创作,是把原创作者作品的内容化作了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再现,使再现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结合与高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论《格列佛游记》对童话的成功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光湖 《老区建设》2009,(22):51-52
文章主要从人物原型、情节特色和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剖析了《格列佛游记》中的童话元素以及隐寓其中的辛辣讽刺,并在此基础上透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格列佛游记》之所以有强大的讽刺力度,在于作者对儿童读物的成功借鉴,就本质而言,它是一个穿着童话外衣的智者。  相似文献   

12.
财政投资评审质量具有“评”和“审”二个方面的含义,有合法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三个方面的特性。影响评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员素质、评审程序、评审方法、评审环境和评审期限等几个方面。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阐述财政投资评审质量控制的原则,并提出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桂凤 《魅力中国》2010,(25):328-328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来说有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字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走出来,使我们能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角色扮演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王燕燕 《魅力中国》2014,(23):89-89
根据《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对爱情故事里多为衬托的男子进行分析,据其初遇时的表现、遇事时的反应、遇色时的状态,面对困难时的挣扎和最后人物的结局,将他们进行分类,并且根据每个人的相似或不同,勘探作者蒲松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周玉 《黑河学刊》2010,(6):42-43
死,是文学艺术中唯一能与生并存的永恒的主题。《三国演义》中,作者在铺陈"事后方知"的曹操、"一见便知"的周瑜、"未来先知"的诸葛亮之死时,用多红的艺术之美,诸如神奇的虚幻美、独特的缺陷美、阴柔的秀丽美,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是非善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同的态度及感情。  相似文献   

16.
张秋红 《魅力中国》2011,(10):126-126
情感共鸣是进行交流沟通的最佳境界。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必将促进人物对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被文章的情感所感染,更加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7.
古龙的武侠小说体现出了矛盾的、特殊的伦理效应。古龙小说是真正的新派武侠小说,它除了具有形式上创新外,在人物的性格、人性的思考方面也完全摆脱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桎梏而使文中主人公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处世风范和价值期盼。  相似文献   

18.
《左传》 这部被称为"圣文之羽翮,记籍之冠冕"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比较成熟的史传.它的"言事相兼"的叙事文体体式,使《左传》 中的人物更加鲜明、 事件更加完整.使用人物对白和叙述者评论性语言展现左传的实录原则和生动性原则,这些干预性评论做到了褒贬事件人物,表明作者的立场,让读者领悟到《左传》 的叙事宗旨和窥见作者灵魂,体现了叙事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和作者对于事件叙述有着强烈的介入意识.  相似文献   

19.
董晓艳 《魅力中国》2011,(20):288-288
透过对古典艺术、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审美鉴赏的分析,发现艺术在不同时期审美取向的绝对对立,由审“美”走向审“丑”的不同价值取向。从而采取一种兼容古典与现代的艺术观来看待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明凤 《魅力中国》2011,(17):102-103
史景迁的《王氏之死》是作者早期注重历史个案考究,“复原”中国清初山东社会底层概况,再现了当时山东民众的生活样貌的一部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史书。该书试图运用尽可能真实和完善的史料向我们展示17世纪山东郯城县底层小人物的生存样态,用形象具体的人物作为鲜活的样本来阐述这些被忽略所遗忘的小人物的生命轨迹,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