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召回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三菱帕杰罗越野车的大批量召回更将其推向了一个高潮。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为草案)也终于露出冰山一角,这意味着在中国汽车召回已迈出了不平凡的一步。然而人们对于召回本身的认识仍然很模糊,本文就这一问题予以简要介绍。1 什么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 目前对于召回最权威的解释应是草案的有关规定了。草案第5条第7款规定:“本规定中所称召回,指按照本规定要求的程序,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以有效方式通知销售商、修理商、车主等有关方面关于缺陷的具体情况及消除缺陷的方法等事项,并由制造商组织销售商、修理商等通过修理、更换、收回等具体措施有效消除其汽车产品缺陷的过程。”该条对召回的程序、方式、主体、客体、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1.1 召回的主体 必须而且只能是汽车制造商,因为制造商是汽车产品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按照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  相似文献   

2.
产品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缺陷汽车召回管理规定》的制定是我国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一个开端。本文从目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设情况着手,介绍了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并对产品召回制度的意义和法律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的法律对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内容进行了说明。最后,本文就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从立法层面、具体的召回程序层面和政府责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已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又相继发布了与之相配套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专家库建立与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调查和认定实施办法》和《缺陷汽车产品检测与实验监督管理办法》4个实施细则。这标志着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召回制度开始启动。建立和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督促汽车经营者提高质量水平,促进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广大消费者和车主来讲,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实施意味着什么?需要了解、掌握哪些知识,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刊就相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发展现状,从制度完善、标准制定、利用产品追溯技术助力精准召回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家用电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展简况 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发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  相似文献   

6.
"召回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于1966年发布《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建立汽车召回制度。2004年3月15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同年10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施汽车召回制度。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是我国首部关于产品召回的专门行政法规。2013年10月1日起,由国家质检总局审议通过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  相似文献   

7.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束了多年来由于无相关法律外国公司拒绝召回在中国境内的缺陷汽车的被动局面。该规定的出台,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也得到汽车产业界的响应和配合;自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已先后有奔驰、三菱、一汽、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我国频频出现的缺陷产品,给社会和个人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04年10月1日正式出台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年8月起施行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及2007年12月12Et起施行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虽然这些针对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还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产品召回制度将逐渐推广到与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的各类缺陷产品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并从10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也标志着我国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结束了我国多年来由于无相关法律而遭遇外国公司拒绝召回在中国境内的缺陷进口汽车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物质的极大丰富,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产品召回制度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次被提及,且无相应实施细则与之对应。然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使汽车召回制度在我国获得了初步确立,2012年10月颁布并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成为我国有关召回制度的首部行政法规,将产品召回与汽车召回制度进行比较与借鉴,无疑有益于一般消费品召回制度的确立。因此,本文将对产品召回制度的几个争点问题进行探讨,就相关问题与我国已确立的汽车召回制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翟华云 《审计月刊》2004,(10):47-48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国外已实施多年,并已形成了完善的召回制度,我国将在今年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并首先以缺陷汽车召回为试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厂商不可避免地面临产品责任保险的巨额索赔风险及整批产品被大范围从消费者及经销商处召回的风险。去年,美国通过消费品安全委员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建立缺陷产品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记者从11月22日召开的汽车召回制度实施三周年暨产品召回制度研讨会上获悉,自我国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截至今年11月,我国已累计召回缺陷汽车130余万辆,涉及45家国内外企业的107种车型,召回次数达103次。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能力等,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共同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即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在立法上确认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辨析》一文通过对缺陷产品概念的探讨,分析了缺陷产品召回与修理、更换、退货的区别以及与强制收回制度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2009年截至7月底。国内缺陷汽车召回总计26起,召回缺陷汽车共515,972辆,上述数据高于从2004年开始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来的统计平均值。对此,有关专家指出,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质量要求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和完善,缺陷汽车召回力度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5.
自从12004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发布以后,汽车召回已经屡见不鲜。在今年五一期间,《监督与选择》记者就近期所发生的几起召回事件调查了汽车产商和车主对待召回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汽车零部件产品追溯过程是实现缺陷汽车召回的关键,如何实现汽车产品批次精确追溯是汽车制造企业的一个难题,追溯方法的选择直接导致缺陷汽车召回批次和数量是否正确。以物流过程中的零件批次信息为源头来控制汽车装配时追溯信息、实现精确追溯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汽车制造厂进行汽车零部件产品精确追溯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18.
天下     
《经营者》2014,(2):24-24
2013年12月31日江铃汽车宣布召回部分福特新世代全顺汽车为这一年的召回画上了句号。根据国家质检总周统计至12月26日的数字,全国去年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130次,召回缺陷汽车产品375.97万辆,同比增加1737%。  相似文献   

19.
政策风标     
车企拒召回缺陷车将吊销许可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公众意见。根据意见稿,我国拟将扩大汽车召回内容,汽车产品相关信息需保留至少10年。汽车生产经营者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应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20.
周书华 《企业导报》2013,(9):152-154
本文由2013年3月备受关注的大众汽车召回事件引出我们对我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及存在问题的思考,经过对近些年汽车产品缺陷的典型表现及几个方面原因的分析论述,使我们对当下中国缺陷汽车产品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