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河蟹与鳜鱼混养,通过鳜鱼控制蟹池野杂鱼数量,既能减少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氧气,同时生产一定量的鳜鱼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发挥蟹、鱼、草互利共生,优势互补的生态效益。该模式由于放养密度稀,主要使用天然饵料,生产的蟹规格大、色泽鲜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2.
鳜鱼养殖中饵料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鳜鱼在以前零星养殖时,主要是利用野生小杂鱼为饵料,随着鳜鱼市场需求的逐年增长,以及受野生小杂鱼自然资源存量的约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适应鳜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需要,人工培育饵料鱼已成为规模化养殖鳜鱼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饵料鱼品种鲮鱼食性杂、耐密养、抗病力强,体  相似文献   

3.
河蟹与鳜鱼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与鳜鱼混养,通过鳜鱼控制蟹池野杂鱼的数量,既能减少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氧气,又能增产一定量的鳜鱼,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发挥蟹、鱼、草互利共生,优势互补的生态效益。该模式由于放养密度低,主要使用天然饵料,生产的蟹规格大、色泽鲜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饲养效益也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众多鱼、虾、蟹价格波动或下降的情况下,鳜鱼价格则相对稳定,一直畅销市场,并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鳜鱼的养殖方式有主养和套养两种方式。主养需要配备鲜活的饵料鱼,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套养可适合不同的养殖水体,尤其是在养成接和养成鱼的池塘中,由于生长着较多的野杂鱼,通过套养当年繁殖的小鳜鱼,既可减少野杂鱼对主养品种的争食争氧的危害,实现低质鱼的转化,又可不影响主养品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增效作用鳜鱼套养河蟹池,时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鱼种规格5—7厘米,可有效清除池中野杂鱼,减少与河蟹争夺饵料,免除清除野杂鱼的药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品品质、品味,每亩增加收益300—800元。二、适口鱼虾饵料河蟹池中需具有一定适口小杂鱼、小虾作适口饵料,无饵料需相应增补鱼种、小虾,套养鳜鱼数量,须结合自身养殖条件科学套养,确保年终鳜鱼能达到上市规格。三、池水溶氧充沛鳜鱼套养河蟹池,须注入外河水质较好鱼,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防止因溶氧低放入鳜鱼致死,尽量选择晴天放养为好。四、放养规格数量套养规格宜大不宜小…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混养青虾、鳜鱼,利用河蟹与鳜鱼互不相残且互补的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在基本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获得鱼虾蟹丰收,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整体经济效益。荻垛镇科技入户示范户刘小粉,养殖面积60亩,主养河蟹,混养青虾和鳜鱼,实现亩产河蟹95kg、青虾18kg、鳜鱼16kg,亩产值9314元,亩利润5688元。在生产过程中,对河蟹实行科学管养,注重把先进科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渔业科技入户的不断深入,示范户对水产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指导的示范户所采取的池塘养殖螃蟹套养优质鳜鱼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养殖模式。池塘养殖螃蟹套养优质鳜鱼,螃蟹与鳜鱼两者互不相残,具有互补作用,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通过野杂鱼类吃食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换来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摸索河蟹鳜鱼池塘混养技术,加快名优水产养殖发展步伐,我们在湖州市的南浔区和菱湖区进行了池塘河蟹鳜鱼混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苗种放养 1.清塘消毒 3月中旬用生石灰50—100kg干塘消毒,清除野杂鱼和致病菌。 2.水草种植 3月下旬南浔区的试验塘种植了竹节草(伊乐藻),而菱湖区的试验塘则任其自然生长水草。 3.苗种放养 4月上旬放养隔年扣蟹和当年广东鳜鱼苗(见表1)。  相似文献   

9.
<正>在实践中沙塘鳢养殖关键是解决好苗种、水质、饵料鱼配套3个问题。目前,沙塘鳢苗种生产与养殖水质的调控技术也较为成熟,但在饵料鱼解决途径和培育技术上各有特色,养殖水平与效果参差不齐。同时,依赖野生小杂鱼资源养殖沙塘鳢,受自然资源存量约束,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适应沙塘鳢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需要。笔者根据近年来指导沙塘鳢养殖的业务实践与生产成效,  相似文献   

10.
河蟹养殖池中的野杂鱼是广大养殖户倍感头痛的事,它不但与河蟹争抢饵料,使饵料系数升高,又与河蟹抢氧气,易造成缺氧泛池,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蟹池套养鳜鱼,既除野又可提高水体立体使用率,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 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桂鱼等,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高。在鲟鱼养殖网箱中适量套养鳜鱼,可利用鳜鱼以活鱼为食的特点,吞食其中的野杂鱼(主要是翘嘴红鲌),这样既可减少水体载鱼量,避免野杂鱼与鲟鱼抢食,降低鲟鱼的饲料系数,又增加了鱼产量,同时也使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下面就笔者在具体生产中的一些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地连续多年进行成鱼池塘套养鳜鱼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年每亩成鱼池塘可产商品鳜鱼10—15公斤。一、彻底清塘放养鳜鱼种前杀灭养殖池塘中的一切肉食性鱼类。二、选用大规格鳜鱼种要选用大规格鱼种,并根据塘内饵料鱼的多少确定放养量。一般每亩水面放养量:体  相似文献   

13.
<正>商品鳜鱼养殖是把3cm的鳜鱼苗或6~8cm的鱼种养成体重500g左右的商品鱼。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为120~180天左右。饲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饵料鱼是否充足、适口,水质是否良好,管理是否得当。目前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池塘主养、成鱼塘混养与网箱养殖等。  相似文献   

14.
1采取合理的养殖结构是提高效益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多数养殖户都是采取鱼蟹混养的方式,忽视了鱼、蟹在食性、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混养存在以下几方面矛盾:一是水质要求肥瘦对立,水深、水温也不一样;二是饵料投喂品种、方式不同,且鱼争食较强;三是病害防治难以解决,部分鱼病用药对蟹有影响;四是有些鱼类是螃蟹天敌,特别是甲鱼、乌鳢、鲤鱼等等,如与这类鱼混养,蜕壳后的蟹容易成为鱼的饵料。由于这几方面矛盾,往往顾此失彼,给管理造成较大困难,直接影响了养殖效益,而单纯养蟹就可以避免这些矛盾,便于管理。所以,摒弃过去鱼蟹混养的模…  相似文献   

15.
<正>我市鳜鱼养殖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但目前我市受鳜鱼苗种产业分布和饵料鱼供应的影响,形成了以依赖广东苗种和属暖水性的鲮鱼为饵料鱼的一年一茬养殖模式,该模式养成鳜鱼存在出鱼密集、鱼价波动大、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等不足。鳜鱼成鱼养殖需约3倍的饵料鱼养殖面积进行配套,存在饵料配  相似文献   

16.
<正>蟹池多品种混养,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又提高了养殖效益。合陈镇征王村养殖户张永安,河蟹养殖面积25亩进行多品种混养,养殖生态环境好,水产品质量高,收获"太湖一号"青虾248kg,河蟹1900kg,鳜鱼125kg,鲢、鳙鱼和其他杂鱼450kg,小龙虾285kg,亩利润3960元。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过程中发现,池塘养殖螃蟹套养优质鳜鱼,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而且具有协同促进作用,通过野杂鱼类吃食河蟹残饵,鳜鱼捕食野杂鱼类,以低值鱼换来了优质鱼,同时,解决了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生长。  相似文献   

18.
养蟹是一门科学,要想在养蟹上争效益,在技术饲养管理上,一定要做到以下“八个要”,才能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一要鱼蟹混养。利用水质清新,水面宽阔,有丰富天然饵料的湖泊、河沟、池塘等大水面实行鱼蟹混养,以蟹为主,混养一定数量的鲢鱼,鳙鱼和鳜鱼等优质鱼,可以充分利用水体,提  相似文献   

19.
<正>一、原因分析我们来说说虾蟹塘为什么要进行除杂?养殖过程中通过灌溉外源水,进水过程中隔离不彻底会掺杂着一些鱼卵、小野生杂鱼等以及藏匿在虾蟹池塘附近杂草间的老鼠、黄鼠狼等敌害生物进入养殖水体。虾蟹池塘除杂可以有效地解除有害动物对虾蟹的危害,特别是杜绝对越冬虾蟹苗的危害,提高虾蟹的成活率和饵料的利用率。另外,清塘一定要在放苗前尽早着  相似文献   

20.
<正> 鲶鱼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在成鱼塘中合理混养适量鲶鱼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其具体养殖方法是:1、选塘。在去冬未干的池塘和池埂较高大的成鱼池塘内混养鲶鱼比较适宜。2、选种和放养。投放鱼种必须做到先放家鱼后放鲶鱼(间隔时间1—2个月),同时家鱼的规格要比鲶鱼大些,放养鲶鱼的数量根据池塘内野杂鱼多少而定,水深1.5—2m的鱼塘,一般亩放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