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水产养殖动物的寄生虫现已报道有2000多种,大致可分为原生动物类寄生虫与后生动物类寄生虫等,原生动物为最原始、最低等、个体很小的单细胞动物,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常见原生动物类寄生虫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陆上工厂化养殖在全国各地迅猛发展,并且达到一定规模,综观来看,设施设备相对简陋,养殖工艺比较简单,尚属于控温流水的工厂化养殖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一、养殖用水处理不彻底大多数工厂养殖用水未经消费仅经过简单的砂滤池过滤或曝气就引入养殖系统,实际上这种处理仅滤掉一些水中的大颗粒物(如大型敌害生物、大型藻碎片等),而大量的微生物、浮游生物及寄生虫繁殖体由于个体很小,还是能够顺利通过砂滤池进入养殖系统,遇到适宜的生长环境就会大量繁殖。当鱼因体表损伤或营养不良而抵抗力下降时细菌或寄生虫便会…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最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罗非鱼经常发生一些寄生虫性疾病。本文就常见寄生虫病类型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1、粘孢子虫病症状:病鱼体表浓稠状粘液增多,体色灰暗。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挤有粘连排泄物。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我省水产丰产技术的推广普及,池塘养殖鱼类的单产逐年提高。草鱼是我省水产养殖的当家品种,以草鱼为主养模式的池塘草鱼产量每亩高达1000kg以上。与此同时草鱼单产的提高也引起了草鱼病害频发。草鱼病毒性出血、寄生虫引起  相似文献   

5.
<正>生石灰是水产养殖中清塘消毒、水质改良、鱼病防治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药物之一。实践证明,科学使用生石灰,能有效地杀死病原体(寄生虫、细菌等),改善底质透气性,调节p H值,增强水体缓冲能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从而提高鱼塘生产能力。笔者现就高效养殖使用生石灰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供参考。一、使用要点1.灭菌除害。养殖池塘经清淤修整后,用生石灰(块灰)加水溶化后趁热泼  相似文献   

6.
<正> 一、区别防与治,巧在于防 鱼类养殖与禽畜养殖不一样,病情隐蔽,治疗不便,因此应积极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指导方针,树立预防施药为主的观念,巧施预防药物,增强鱼体体质,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这对确保养殖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预防时,除了采用清塘消毒杀灭淤泥中的寄生虫及卵茧、药浴消毒杀灭体表寄生虫外,常用内服药饵。内服时,可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仙桃地区水产养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密度的极大提高,再加上水体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不规范用药导致常规养殖鱼类疾病频繁暴发,特别是2011年进入7月份以来,仙桃地区养殖水体普遍存在有机物丰富,亚硝酸盐居高不下,寄生虫和细菌大量滋生,再加上投喂量的快速增加,池塘存鱼量加大,鱼吃食凶猛,鱼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加剧,更进一步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根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正> 池塘养殖清塘工作是决定整个养鱼生产成败的关键。清塘工作主要包括塘口的清整和药物消毒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池塘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和有害生物,使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无病害之忧,既可减少养殖生产用药成本,又可  相似文献   

9.
<正>后生动物类寄生虫种类繁多,常分为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物与甲壳动物等。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常见后生动物类寄生虫主要为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及甲壳类的一些种类,它们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而且直接引起大量死亡,特别是继发感染细菌、真菌性疾病的更是如此。近几年也常导致细菌性疾病的暴发而引起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口鲇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养殖都能获得高产高效。 (一)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当前大口鲇成鱼养殖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池塘主养和套养两种方式。 1.池塘主养 主养池面积1-4亩,不宜太大,水深1.6-2m,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排灌方便,最好配备增氧机。池塘应先清淤,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少于10cm。放种前半月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消除敌害。  相似文献   

11.
《渔业致富指南》2003,(12):41-41
<正> 一、优马林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在鳜鱼及鲈科鱼病防治中使用: 鳜鱼是我国名优鱼类养殖中多发疾病的品种之一,而其主要病因即是由车轮虫、斜管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由于硫酸铜对鱼类有慢性中毒或累积中毒,以及施药后的缺氧,常引发鱼类,特别是耐氧低的鳜鱼出现不适,即使寄生虫已大量杀死,仍可导致鳜鱼的白鳃、白肝甚至大量死亡,据试验,硫酸铜在自来水或曝晒的自来水最低致死浓度为0.3—0.5ppm,池塘或湖泊水最低致死浓度为0.75ppm,1ppm三天后试验鱼全死。大量实验证明,鳜鱼池塘养殖用25—30ppm福尔马林也能很好杀灭车轮虫、斜管虫,施药后必需换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2004,(1):32-32
一、池塘不消毒。清塘是养好蟹的主要措施之一。因为:一是每年养殖后的塘口、池底沉淀了很厚的有机质及黑色污泥等有毒物质,来年养殖时易污染蟹池中的水质;二是池底有很多有害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特别是感染过“抖抖病”的池塘尤其少不了清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罗非鱼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现已成为限制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弄清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现状及防治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常见敌害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情况进行论述。1.真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从最近几年的池塘跟踪和对比看,年底的池塘的淤泥深度、淤泥内有机物含量对第二年养殖过程影响非常大,包括水质的稳定性、溶解氧的含量变化、各种疾病(寄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等)都有直接的影响。池塘清整是养殖开始的第一步,塘好水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的清塘药塘工作是水产养殖的基础,关系一年养殖的成败和效益,因而掌握其方法至关重要。清塘应在修整池塘结束后、鱼苗放养前10-15天进行,即用各种药物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清塘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根据各地特点选择应用。这里介绍一些常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泥鳅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就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发生的寄生虫性疾病及其防治方法进行简单介绍:1.车轮虫病【症状】患病的泥鳅摄食量减少,影响鱼体生长;常出现白斑,甚至大面积变白。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健康养殖的内涵: 1、概念:目前健康养殖尚无公认的概念,在国际上也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大多数水产专家对健康养殖的认为是:健康养殖就是采用人为的养殖措施,使其符合养殖对象的生态和生理要求,使有机体的外环境保护平衡;使有机体内的微生态保持平衡,即平衡就是健康。简而言之,健康养殖就是用良种在理想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科学地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罗非鱼作为广东、海南等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受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大,其养殖规模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的暴发也是日趋严重,比如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以及营养性疾病等。其中以6-10月份的暴发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沿海各地青蟹养殖技术和面积不断增长,许多养殖户都是利用池塘采取单养、虾蟹混养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但养殖青蟹相互残食、规格不一致、逃逸时有发生等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大规模养殖增多,造成青蟹养殖成活率偏低,效益不高。现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黄鳝养殖疾病预防措施和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鳝适应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近几年来,在人工集约化精养、蓄养的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相对增大,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水环境变化诸多因素,常使黄鳝遭受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及暑害等非生物因素的侵袭而感染疾病。建宁县2007年从安徽引进试养成功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笔者总结整理了一些黄鳝疾病预防措施和病害防治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