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越冬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尼罗罗非鱼在室外池塘养殖中很少发生鱼病,但在越冬池中养殖,因水温偏低,密度高,常有鱼病发生。常见的有水霉病、指环虫病、白头白嘴病、小瓜虫病等。其病因及防治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易发鱼病 1.鲤、草、鲢、鳙、鲫等淡水鱼类易发生赤皮病、竖鳞病、烂鳃病、水霉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肠炎病。  相似文献   

3.
一、春季(阳历3—5月)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之间,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尤其是4—5月份更为突出。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等鱼病,成鱼春季易患水霉病、鲤鱼白云病和鲤春病毒病等病。  相似文献   

4.
<正>一、病害发生的主要种类与流行规律小型山塘水库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有:细菌性疾病的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链球菌病,蠕虫病的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原虫病的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桡足类引起的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常见病害,偶有水霉病以及水质不良导致的氨氮、亚硝酸氮中毒和缺氧浮头。  相似文献   

5.
<正> 一、鱼病大致分几类 鱼类的病、虫、害统称鱼病。鱼病一般分为病、虫、害三大类。 1、微生物鱼病。其中病毒性鱼病:如出血病。细菌性鱼病:如肠炎病、烂鳃病。真菌性鱼病:如水霉病。 2、寄生虫鱼病。其中原虫病:如车轮虫病、小瓜虫病。蠕虫类鱼病:如指环虫病、复口吸虫病。甲壳类鱼病:如锚头鳋病、大中华鳋病。 3、生物敌害。其中  相似文献   

6.
<正>水霉病是春季和晚秋高发的水生动物类病害,危害鱼类、蟹类、虾类、龟鳖、黄鳝、鱼卵。主要发生在鱼苗放养阶段。用药防治效果甚微,损失极大,因此,水霉病防治重在预防。笔者根据水霉病的发病原因,现总六种水生动物类水霉病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养殖户参考。1.蟹类患水霉病与水质过肥、水质不清新、注水量少、蟹体受到外来的机械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以长江以南福建、广东山区草鱼免疫及疾病防治技术进行初浅探讨。一、当地草鱼主要危害病源1、传统常见的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俗称草鱼"四病";2、近年来危害严重的细菌性败血症;3、对鱼苗影响较大的水霉病、小瓜子虫  相似文献   

8.
<正>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和绵霉感染所引起的,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感染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3-18℃。1、水霉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 1、水霉病 即肤霉病。池水中的霉菌侵入鱼体表伤口,向内深入肌肉组织,向外长出一簇簇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由于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分解酶分解鱼的组织,鱼受刺激分泌大量粘液,表现焦燥不安,最后瘦弱或继发感染细菌病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水霉侵染鱼卵可发生卵丝病。防治:在起捕、运输过程中小心操作,谨防鱼体受伤。治疗:(1)  相似文献   

10.
<正>鱼类的水霉病是由多种水生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继发性疾病。过去用于防治该病的主要药物是孔雀石绿和甲醛等。然而,已经有研究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甲醛对动物的细胞均具有致畸变作用。因此,寻求既安全又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药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为了证实"菌毒消"是否对由水生真菌引起的鱼类真菌病具有防治效果,特进行本实验。  相似文献   

11.
<正> 1、环境消毒 鱼种下池前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以杀死致病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00-150kg,漂白粉用量为30-40ppm,一星期后蓄水放鱼。 2、苗种消毒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小瓜虫病以及气泡病,特别易发生水霉病,可用0.15-0.2ppm  相似文献   

12.
<正>冬季是广西最低温季节,寒潮频袭,甚至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水霉病、小瓜虫病发生风险很大,发病率大幅上升,在局部地区甚至有流行和暴发的可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不耐寒的温水性鱼、虾类,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冻死、冻伤。养殖品种冻伤后极易感染水霉病、寄生虫病而引起大量死亡,加强越冬管理,避免冻死、冻伤和暴发病害,造成经济损失。一、病情预测淡水养殖鱼类易发生车轮虫  相似文献   

13.
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水霉病是一年四季发生的鱼病。特别在秋末冬初、冬季、冬末春初鱼种水霉病一般在鱼体瘦弱或体表受伤的鱼类发生,而鱼体健壮、体表无伤、生活在良好水域的鱼类一般不会感染此病。 1、预防水霉病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鳗鲡又名白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是高级食用鱼类,但鳗鲡在人工饲养管理中,很容易发病。主要有水霉病、车轮  相似文献   

15.
鱼类的水霉病(Saprolegnisis)是由多种水生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继发性疾病。过去用于防治该病的主要药物是孔雀石绿和甲醛等。然而,已经有研究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甲醛对动物的细胞均具有致畸变作用。因此,寻求既安全又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动物水霉病的药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 彩虹鲷又称红罗非鱼,属热水性鱼类。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一般很少发生鱼病,但在越冬期,因水温偏低,且密度较高,加之鱼类粪便和残饵易导致水质变坏,故也常有鱼病发生。常见的有水霉病、指环虫病、白头白嘴病及小瓜虫病等。现将其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三、醛类消毒剂水产养殖中常用的醛类消毒剂为甲醛与戊二醛。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作用主要靠醛基。其作用于菌体蛋白(包括酶)的巯基、羟基、羧基、氨基,使之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变性、凝固,造成微生物死亡。(一)理化性状1.甲醛(Formaldehyde)别名福尔马林(Formalin)。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沸点为-21℃,可以燃烧,燃点为300℃,相对  相似文献   

18.
<正> 鱼类春瘟,虽不同于鱼病流行季节高发期严重。但管理不慎,死亡率仍很高。此阶段主要易发病的有赤皮烂鳃病、水霉病、小瓜虫、瘘瘪病等。其主要防治  相似文献   

19.
鱼病病因病症防治方法水霉病由真菌寄生鱼体引起。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吊滞,水霉在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鳃部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故称“白毛病”,鱼体瘦弱而逐渐死亡。水霉病是秋冬及春季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操作时要细致小合,勿使鱼体受伤;用3%一4%的食盐,或食盐与小苏打各0.4%。制成合剂,或l/巧万的甲基蓝浸洗鱼体5一巧分钟。粘抱子虫病由原生动物中粘抱子虫寄生所致鱼的吻端、鳃盖和鳃丝及鳍条、皮肤等组织,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包囊,症状各异。如缝、卿碘泡虫寄生在卿鱼头后背部肌肉内,形成瘤状突起,是鱼类危…  相似文献   

20.
<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气温回暧,水温升高,鱼类开始摄食生长。与此同时,养殖池中的各种致病菌、寄生虫也开始大量繁生。由于经过越冬的池鱼体质普遍较弱,对致病因子抵抗力相对较差,极易受到感染或寄生引发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性烂鳃病、鱼波豆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锚头鳋病等,轻则造成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