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的综合数据库,根据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OFDI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使用动态估计的方法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OFDI具有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差异;对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企业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也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近年来我国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取了来自投资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的动态形式,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OFDI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逆向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性;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东、中、西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依次减弱;国内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使其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关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处于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的局面,但就其结果却众说纷纭.我国究竟是否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假使存在,其效应是否促进经济发展等问题仍然是研究重点.本文利用我国2003年~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助OLS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以及经济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确在我国存在,且有促进经济发展作用,但是东中西部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适时从传统的"走出去"战略向"投资技术获取"战略转变是当前中国OFDI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越来越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国际R&D溢出及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相关研究文献,讨论作为国际R&D溢出渠道之一的OFDI所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通过整理影响OFDI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中国目前现状及所面临问题进行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国内企业逐渐在海外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而国内的学者也将研究目光集中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上,意图探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对本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促进作用。本文将从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实证分析结果和政策建议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对外直接投资(OFDI)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对母国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文章选取200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安全水平进行指标构建与测度,并建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三种中介指标,基于多重中介效应分析OFDI对我国经济安全水平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能提升经济安全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逆向溢出效应在OFDI与经济安全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政府干预程度强弱对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安全水平的关系具有明显异质性:弱干预地区中介效应对经济安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强干预地区中介效应对经济安全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异质性投资东道国的视角,将发展中国家OFDI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归纳为逆向技术溢出基础上的研发反馈效应及人力资本激励效应,并借助国际RD溢出模型,采用我国2003-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相关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已开始突显;且只有面向发达东道国的OFDI能够给我国带来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总体来说其研发反馈激励效应的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但人力资本激励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2003-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建立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FDI、OFDI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对外贸易、FDI、OFDI对国内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门限效应。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未跨过某一特定门槛值时,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FDI、OFDI未能对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过门槛值后,对外贸易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大,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说明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正向作用。研究还表明我国大部分省份未跨过门槛值,处于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内。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还较低,制约了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技术寻求型OFDI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使得OFDI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议题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由于在技术和研发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如何通过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命题。文章从我国企业OFDI动机探讨等五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最新动态进行述评,并基于此就该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商》2015,(9)
本文采用2003-2012年1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东道国的经济制度质量和政治制度质量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东道国的政府治理水平和经济自由度,对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投资母国对外国技术的吸收能力是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我国应将政府治理水平高、经济自由度高的国家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以最大程度地获取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钟帅 《江苏商论》2022,(2):135-137
基于对外投资理论和学者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问题的思考,以此来探究我国OFDI产生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机理,通过梳理相关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萍 《商》2014,(14):192-192,188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对外直接投资(ODI)成为我国获取国际技术溢出与扩散的又一重要渠道。在结合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与逆向技术溢出门槛效应两个方面对逆向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跻身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能否促进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对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0年中国OFDI与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层面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技术复杂度指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分析发现:无论在行业层面还是产品层面,OFDI逆向技术溢出均促进了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即OFDI可能成为中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器.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在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较为显著,但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并不显著.基于此,在当前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下,如何推动企业有重点地“走出去”,与发达国家建立深入的技术战略联盟,进而促进国内新兴产业的培育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的具体途径或机制以及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作简要述评,最后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现象愈发普遍,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以及获取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取先进的知识、技术要素,进而提升国内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2003—2020年我国对78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道国特征对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水平,以及与投资国的文化差距都会影响我国对于技术溢出的获取。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20.
ODI、逆向技术溢出与吸收能力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ODI)是国际技术溢出与扩散的又一重要渠道。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投资母国企业技术进步已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在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O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与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三个方面对逆向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总结了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理论体系,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