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2010,(3):51-51
与传统财务指标相比,EVA的特点在于: 第一个特征 门槛 EVA指标设置了最低资本回报率的门槛.EVA指标从股东利益角度出发,为资本管理者设定一个明确的资本回报成本.该回报成本只是一个及格线,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在创造了高出这个及格线的回报水平才算是为投资者创造了财富,否则就相当于在毁损股东的价值.换句话说,如果股东不把资金投入到这个企业中,那么这部分资金在其他领域也一定能够获得一个基本回报.在EVA计算中,这个及格线被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相似文献   

2.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根本目标的缺陷传统企业理论认为 ,企业是由股东这一实体资本 (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 )而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所创立 ,因此企业为股东所有 ,企业的目标就是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 ,进而企业的财务目标理所当然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观点有三个缺陷 :第一 ,股东财富最大化片面强调了股东的利益 ,对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 ,存在着损害其他相关者利益来增加股东利益的可能。如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Andreishleifer和LawrenceSummers对美“环球航空公司”被恶意收购案例的研…  相似文献   

3.
股本是企业按照公司章程和投资协议的规定向股东募集的资本,它代表股东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是在核定的资本总额及核定的股份总额的范围内通过向股东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的.每个股东股本的多少标志股东股权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现代班组》2008,(3):25-25
据目前的研究,情绪资本由两大核心要素组成,那就是外在情绪资本与内在情绪资本。外在情绪资本:存在于顾客和股东的内心。这种资本有时被描述成品牌价值和商誉。它们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并被纳入到企业资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最大股东,国济学中的“剩余价值”概念。其实真正对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付工资一样。考虑委把企业的运作管理是否能实现股东企业有意义的,并不仅仅是通过这个概到包括净资产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值最大化作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实际念而计算出的具体数值,而是运用EVAVA显示了一个企业在每个报表时期创造值的。而EVA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并建立起来的价值管理体系。这个或损害了的财富价值量。换句话说,EVA到了经营管理者更多的关注。EVA真价值管理体系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内是股东定义的利润。假设股东希望得到…  相似文献   

6.
所谓企业的资本结构又称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的组合状况,反映为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各组成部分的集合。企业的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构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对企业来说,资本结构安排是决定企业价值如何在业主、股东、债权人之间分配的一种机制。现代企业资本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现代企业制度不尽相同,企业资本结构的差异较大,表现在企业治理结构上也千差万别。 所谓企业资本结构的构造问题,关键就是融资结构的配置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来自二个方面:内部形成——内源性融资…  相似文献   

7.
<正> 一、股份化改制的意义 1.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国家只是企业的股东之一(大股东)享有股东权,它只能通过参加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方式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企业改制后,内部产权载体明确,不是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资本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的提出企业资本结构,一般是指企业的自有资本同借入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自有资本,实际上是股东的投入资本;企业的借入资本,则是企业的负债。两者共同形成企业的资产。企业资产按其构成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方面,但就其来源而言,无非是股东出资和向债权人举债两个渠道,而在某一时点上,企业资产,必然等于股东出资和向债权人举债之和。由于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时,往往无法完全依靠自有资本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现代企业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常需要借助负债经营…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欧美的公司制度代表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同模式,这两种公司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公司的资本构成不同。日本公司资本结构中企业法人资本所占比重大,股权相对集中,法人股东相互持股,公司资本结构相对稳定。欧美公司中家族和私人股东持股较多,股权分散,公司资本构成不稳定。这也决定了日本公司的股东注重公司长远利益,董事会与管理层合一,公司运作效率高;欧美公司股东注重短期效益和股票价格,经营决策受股东控制程度较高。企业集团是日本公司制度的重要形式,企业集团内的企业既有产权联系,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集团内企业的内部交易比例较高,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稳定联系、提高企业创新和抗风险能力。我国石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学习日本模式,以企业法人持股为主,以产权为纽带建立若干个石油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0.
EBIT/EPS分析就是在各种不同的息税前利润(EBIT)和税前收益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变动对每股收益(EPS)影响分析的一种方法.所谓资本结构就是企业总资本中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一、EBIT/EPS分析的原理 由于债务资本的利息支出一般是固定的,而且能在税前列支,具有抵税作用,由此可以给股东带来额外收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杠杆收益,或叫做负债效应. 对于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每股收益的影响可通过下例来分析.假设有甲、乙、丙三个公司,除资本结构不同外.其它情况相同.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大多数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了公司制改革。然而,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由于目标函数不同,必然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现代公司经理人员与股东们之间的关系 1.股东们与经理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现代公司能够将分散而零乱的中小资本,聚集形成规模的资本。为使这种资本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以取得  相似文献   

12.
观点荟萃     
当前国企“无老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日前在有关会议上指出,我国大多数挂上了公司牌子的国有企业,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无老板”现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只是形式。吴敬琏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有两个基本的内容,其一是建立法人制度,即明晰股权,把出资人也就是股东入股的资本组成具有独立生命的法人资本;其二是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统治机构。从这两个实质内容来说,我们多数挂了公司牌子的企业并没有实现。吴敬琏指出,从第一个基本内容来说,关键是所有者虚位,所有…  相似文献   

13.
股改奇观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最浩瀚的一次结构性调整,就是控股股东、流通股小股东、金融机构等各方势力谋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股份股份是划分公司全部资本的最基本的计量单位.通常,股份含有三层意思:(1)股份是公司财产的一部分;(2)股份是股东权利、义务产生的依据;(3)股份表现为证券的形式就是股票,股票的转让也就是股份的转让.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有下述4点好处:(1)便于公开发行和转让;(2)便于股东权利的计算;(3)便于分配股息和红利;(4)便于会计核算和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从短期来看,股市就是投票机器,而长期看,股市是称重机器.我们致力于成为一家越来越重的企业,而核心在于,对用户好就是对股东好.如果仔细地看完从1997年到2009年的杰夫.贝索斯(Jeff.Bezos)致股东信,我们大致就可以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甚至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崔健 《华北电业》2002,(1):17-17
为加速提高施工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和盘活现有存量资产,笔者提出施工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工作的一些简要思考,供讨论。对“资本”的认识与分析传统的观点认为“资本”=“资产”,其实是不同的,资产只是指静态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重在使用,而资本是指通过运作实现增值的生产资料和货币,重在经营,就施工企业来讲,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能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创造价值,有些闲置的资产可能还要消耗成本。因此只有资产参加创造价值或利润才能成为“资本”,施工企业搞资本运营的目的就是搞活现有的国有静态资产,通过加强资本运作,为施工企业的…  相似文献   

17.
寻找价值管理的度量指标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界关于公司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管理的首要职责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已经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一种主要观点。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的主流地位从未从根本上动摇。  相似文献   

18.
马靖昊 《董事会》2012,(12):108-108
从股东的角度讲,只要投资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为普通股股东增加收益,举债就是对企业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按国家规定,我国股份制企业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由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是:1.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2.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3.公司经过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股票可以  相似文献   

20.
寻找价值管理的度量指标 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界关于公司目的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还是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但管理的首要职责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已经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一种主要观点。企业的目的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的主流地位从未从根本上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