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信用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风险种类之一,伴随着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双重演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环境日益复杂,需要寻求积极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调整风险头寸。信用违约互换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剥离、重构、定价和转移,从而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论证,探析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应用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CDS)作为当今国际上最流行的的信用衍生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中。Credit Metrics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度量信用风险的大小,在应用Credit Metrics模型计算商业银行贷款的VaR基础上探讨CDS的定价问题。以单笔贷款为例来说明该模型探讨CDS定价实际运用过程,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提高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Credit Default Swaps,即CDS,被称为信用违约互换,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信用衍生工具,在不同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被广泛采用。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CreditMetrics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并且通过它的商贷VaR计算结果基础上,进行了CDS定价的探讨,最后通过单笔贷款为实例,来说明它在CDS定价应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贷款配置中,中小企业占比一直过低,其原因是在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且缺乏一种有效方法来防范风险。本文从信用衍生产品的角度出发,针对在实际中银行面临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可能不等的情况,利用信用违约互换,提出了一种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贷款债券危机已经导致我国银行业海外投资的损失,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次级的贷款券危机的成因和对我国银行业的然害后,提聘书了使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建议.并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我国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次贷危机论我国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贷款债券危机已经导致我国银行业海外投资的损失,本文在分析了美国次级贷款债券危机的成因和对我国银行业的危害后,提出了使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化解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建议。并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基本原理以及在我国的实施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弋琳  郑雅馨 《商》2013,(17):53-53
国内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的信用类的金融衍生品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由此造成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在所难免。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国内银行关于信用类的衍生品的风险信息的披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借鉴了美国银行的实例。着重对于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进行披露,以此来探讨和完善国内的银行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披露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为了预防市场参与者发生信用风险,文章通过对已经发生违约的超日债券进行分析,总结定价模型和设计信用违约互换合约。  相似文献   

9.
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一种套期保值工具,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信用违约相关性的视角,讨论传统模型与新近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这一衍生品的定价方法,比较其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会计信息披露及相关准则规范尚不健全。本文以信用违约互换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规范为对象,通过对中美的比较分析,借鉴美国在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经验,提出我国信用违约互换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建议,以促进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在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侯玉洁 《商》2014,(2):261-261
2010年11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并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展开试点工作。由于我国市场刚刚起步,关于CRM定价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借鉴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理论的研究,比较各模型特点,结合我国产品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对CRM定价理论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信用风险贯穿于银行信贷管理过程的始终,因此通过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来有效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组织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社会信用体制、外部监管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加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监管的措施以防范信用风险,避免由此而引发的银行呆坏帐及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3.
陶彦君  苟开桂 《商》2012,(23):87-87
CDS即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基础的信用衍生品,本质上是对一个或者多个标的金融机构债务风险的保险。本文论述了CDS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在信用风险价格发现上相对于股票市场法和债券市场法的创新点,并指出其在信用市场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延飞  高新兰 《中国市场》2013,(41):130-131,145
本文首先对小额贷款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审查、评价、定价和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运行机制,然后运用博弈均衡的思想构建了一个信用风险模型,得到小额贷款业务的违约率与贷款本金、利率、贷款客户的生产收益率以及违约的信用惩罚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与管理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数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风险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发展迅速.适当利用信用衍生工兵可以减少投资者的信用风险.这种新的衍生工具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作用.本文重点分析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过程中的几类风险以其在我国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用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高风险行业,对其担保合约的科学定价以覆盖其担保失败的损失,显得极为重要。利用信用担保合约与信用违约互换的支付函数的同构性,构建适当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及模拟信用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合约,以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方式为信用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合同进行定价,更能体现出定价模型对担保合约定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建筑企业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信用违约风险外溢性强,因此,建立模型识别、评价我国建筑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针对建筑企业的信用风险,选取了 21 个财务指标,建立Logistic 模型识别影响建筑业上市公司发生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比例结构和发展能力,并构建了具体的概率预测模型。 其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 91.3% ,这可以为金融机构评估建筑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赟 《中国物价》2011,(6):40-42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的条件,创新地将违约风险引入到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研究中,建立了上市公司违约率信用监测模型,采用多元GARCH—M模型对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的波动率进行估计.运用违约率信用监测模型获得公司的违约概率来分析判断其内在的信用风险,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特点以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较为全面涵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内容的度量模型,该模型由财务实力、管理实力、社会实力三个因子组成,然后基于该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各因子对贷款定价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信用实力越强,贷款定价越优惠,同时,信用实力对缓释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缓释工具对贷款定价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贷款定价的调节变量。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商业银行如何应用模型加强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慧敏 《商业时代》2004,(23):34-35
本文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的两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客户信用评级法和贷款风险分类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