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你笑一下     
我在上海创办了一家“美国会所”(American Club),由于会所的会费动辄二十多万,因此会员要求的服务质量是很高的。营运“美国会”这类私人会所最大的难度在于让当地外资公司信任你是“美国会”,而且可以提供相同质量的服务,但其实维持高质素的服务并不容易。 在上海,要一位员工笑一下,原来是这样困难!这点与香港人完全不同,香港人有很强的传统去接受服务行业,但上海人认为服务业是低档次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女人街”引出的话题尽管在香港地图上找不到“女人街”,但几乎每一位到过香港的“阿拉上海人”都知道香港有条“女人街”。在一家沪港合资广告公司当文员的吴小姐,以往每年都有机会到深圳出差,回来後总是中英街长、中英街短地说个不停;自从前年去了一次香港,回来後又是女人街长、女人街短地说个不停。吴小姐天生丽质:白净皮肤瓜子脸,高挑身材再配上一副大眼睛,真是人见人爱,加上她从里到外全套的“港货”行头,真让小姐妹们羡慕煞! 双休日,与吴小姐住在一幢房子里的“芳邻”王小姐拿着一张“香港地图”来问吴小姐: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6日,香港敦煌酒楼集团突然宣布结业,令好多香港人“大吃一惊”,笔者在地铁里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香港人一边看报一边摇头说:“唉!终于撑不住了,又关了一间酒店!可惜。”敦煌酒楼集团在香港已有20多年历史,是一家老牌中式酒楼集团。它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生意非常兴隆,在不少老一辈的香港人心目中享有盛誉。但是,如今这一切俱往矣!  相似文献   

4.
那子 《东北之窗》2016,(5):57-59
余世存印象余世存,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选年度华人百名公共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两年前,我对他做过一次专访,那是寒冬,北京繁华地段街角的一家咖啡厅,我还未落座,余世存便问我生辰。他看出我的疑惑,说:"知道这个,我就知道你大体的性格和命运了。"我问:"你觉得那是一种客观,而非文化?"他说:"是一种客观,只是人的寿命太短,显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罢了。"  相似文献   

5.
香港是个逼着你去适应的世界90年代,不少上海人迈开了闯荡香港的踏实脚步。于是,便有了本文中几个上海人闯荡香港的小故事。原在上海某锅炉厂烧大炉的广东人阿强,1949年他5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家乡,在法国人的一条轮船上找到一个厨师的活,去了香港。直到1987年,阿强除了收到过两封父亲托人捎来的信外音讯全无。1987年春节,年迈的父亲从香港归来探亲,在简陋的板壁阁楼上住了十天,留下了一些金银首饰和他去香港后的三十几年经历:1949年到香港后,在一家饭店掌勺。1954年同一位香港女  相似文献   

6.
箴言     
正"我问过在北京生活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问题,10个人有7个人说空气污染问题。同样的问题我到上海也问了10个人,跟北京的答案完全不一样,有9个人回答是房价问题。"——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如是说。"我跟马云说,兄弟,咱们共同发展,你不要都革命了,这东西你也没那本事。"——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  相似文献   

7.
陆其国 《东北之窗》2008,(11):71-71
几年前,香港展能艺术会(类似大陆的残联)曾邀请大陆、台湾、澳门等地残疾人作家,在香港举办交流活动。我有幸获邀请。那天,我讲座完后,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香港残疾青年突然问我:"您进的是大陆哪所名牌大学?"我回答说,我读的是在大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电视大学。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对职称的敏感度百倍于职业。由其实,职业与职称是同义词,只不过是界定你的专业的一种符号。有次到上海开会,领取资料时,接待处小姐要我填上个人资料,问我职称,我讲是医生。她不明白——今天参加会的都是医生。我努力想了下,说“主任医生”,她又犹豫,问:“是不是教授级?”医院哪来教授?我不知该如何答,旁边一位上海朋友马上来解围;“专家。他是香港来的专家!”上海人接电话从来不问“您贵姓?”而是“你是哪里的?”我是哪里的?指我籍贯还是住址?不知如何回答。参加了几天专业会议,上海的专才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大会用的LCD电脑  相似文献   

9.
阿丁 《沪港经济》2002,(7):37-39
我曾看到过一份资料,说是在香港的上海人有近80万。如果这个数字属实的话,那就意味着8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上海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在香港的这些日子里,我遇到了好多上海人,这里我要介绍的是两个很上海的女人,由于某种原因,我隐去了她们真实的姓名,但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犁田的母亲     
<正>前天晚上,接到母亲电话。母亲问:"星期天你有没有时间回来一趟。"我略作考虑后说:"可能没有。"母亲又说:"过几天是欣儿的生日,我准备了一只鸡,本来准备送过来的,可由于这几天秋种比较忙,不能过来。如果你有时间,就回来一趟。"星期天上午九点多,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父亲,我问母亲在家么?  相似文献   

11.
一老蔡是沪上的知名人士。在上海没有吃过老蔡食品的人很多,但没有听说过老蔡这个名字的人很少。每隔一些日子,上海人就可以在电视荧屏上看到老蔡。一身饭师傅的打扮,一张胖乎乎的脸,下巴下面一颗圆圆的福痣,右手举一瓶酱油,左手拿一罐酱菜,冲着屏幕前的你,乐呵呵地说:“好味道,有老蔡就行了”……这就是台湾来的老蔡了。一直以为老蔡是个广告里的演员,见了面,才知道他是名符其实的老蔡——上海华南老蔡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蔡庆贤先  相似文献   

12.
在香港,亲戚朋友之间请客、聚会很少在自己家里。虽然说家里随便和亲切点,但是搞得家里“乌烟瘴气还不如花点钱在外面潇洒。现今香港称得上美食天堂,有世界各地的菜肴,各大酒店、饭店云集着世界一流的厨师。我说上海人思想还比较守旧,家家户户都会放有大蒜头,但炒菠菜、炒青菜要是问他们有没有大蒜头,他们会用怀疑的眼神望着你。上  相似文献   

13.
"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发现我的",马先生困惑地说,"在这之前我也从来没有和他们有过接触,而且坦率地讲,也没有听说过他们。"今年35岁的马先生应该算得上是成功人士,两年前就做到一家大型公司的市场销售总监,但最近他刚刚换了一份工作,去了一家跨国公司做中国区的市场销售负责人。面对日益提升的影响力和翻了几番的收入,马先生会心的笑了。而这一切的变化,皆缘起于一个普通下午,马先生接到了一个不普通电话,电话是由一家外资猎头公司打来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近30年的上海人,我很想对上海的有关方面提个建议,到香港来开一家“上海美食大世界”如何?我之所以有这个建议和想法,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企业和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是当务之急。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客观上也有走出去开拓的需求。在上海的  相似文献   

15.
我到香港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了,我认为香港是比较适合我们上海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一是香港人对上海人比较友好,二是尽管香港话难懂,但要过语言关也并非难事,三是因为同是黄皮肤中国人,好多生活习惯都是相当接近的。 当然,并不是香港人和上海人就没有区别,某些意识和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别。别的不说,单就买保险来说,香港人的保险意识就要比上海人强的多。就目前来  相似文献   

16.
漏斗和玉米     
有一位画家,举办过十几次个人展,参加过上百次画展。无论参观者多与否,有没有获奖,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着反问我:"我为什么要不开心  相似文献   

17.
囧途     
前几天,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囧事. 车厢内人挤得满满的.我费劲地掏出钱买了票后,接过售票员找回的零钞,往裤兜里一塞,这只手便挤得拿不出来了,于是顺势一手抓住头顶上的扶手,一手插在裤兜里. 正盼望着赶快到站下车,身旁一位年轻女子突然抓住我伸向裤兜的那支胳膊,大喊:"把手机还给我!"拥挤的车厢中,人们居然还能立马给我和她让出些许空间.感觉人们的眼光像X光一般扫描着我的全身,我有些慌乱:"我哪里拿了你的手机,你赶紧放手,你这人咋这样子." 她见我一只手插在裤兜里,直接就往我裤兜捏过来,我把手抽出来,她一捏,没有发现手机,又捏了另一个裤兜.活了40多岁,还从没被人这么侮辱过,可这时即使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我生气地质问:"你凭什么说我拿了你的手机?莫名其妙!"她不再做声,全车的人也没有一个说话的.  相似文献   

18.
栾小惠 《走向世界》2009,(13):75-75
谁也说不清,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山寨"已经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流行词. 走在城市的大街上,如果你随便问一个人:"您知道山寨吗?"他可能不知道怎么给你解释,但会憨笑地拿出一部嗓门超大、但做工不算精致的手机给你晃一晃:"我这就是山寨机!"  相似文献   

19.
儿子从北京回来实习,我请他到一家酒店吃饭。那男服务员十分热情,一口一个"二位领导吃点什么?"儿子听了很不舒服:"我还没工作呢,怎么知道我是领导?"无独有偶。吃完饭,两位女服务员鞠躬相送,齐声喊道:"二位领导走好,欢迎再次光临!"走出酒店,在清爽的夜风里回味"领导"这两个字,感觉十分别扭。于是乎,我像讲家史一样对儿子讲述了几十年来我所经历过的称谓变迁。这里面有时代的印记,有社会的潮音,有荒唐,也有无奈。我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热潮,在许多场  相似文献   

20.
<正>早晨,我批评了小雨,因为他做错了不该错的题。要知道,这是一道我重点辅导过的题目,我甚至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可是他竟然做错了。"昨天,你不是大声说会了吗?那为何做成这个样子?"我问。"我,我不会,我没有说,是,是奇奇他们说的——"小雨耷拉着脑袋声音在喉咙里打转。奇奇的成绩还没有小雨好,他这么说,莫非他就能把题做对?我迫不及待地打奇奇的作业本。他竟然没有做!一个字都没有!我的心情很郁闷,指着那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