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两个母亲     
802号病房住着两个患贫血症的女人,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乡下女人感叹:“我丈夫死得早,留下3个孩子给我。这些年,我差点被他们累死。你有几个孩子?”“我一个人带着一个儿子过。他18了,在寄宿学校读书。为了供他,我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你儿子一定有出息!熬几年,你就该享清福了,吃再多苦也值。”城里女人被乡下女人说得很高兴,问:“你的孩子在做什么?”乡下女人撇撇嘴,说:“出大力呗。老大在家种地,老二、老三在打工。”深聊下去,两个女人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三天后的九月初五。转眼到了九月初五。两人刚起床,门外…  相似文献   

2.
春香是吉林省德惠市乡下的农民,今年18岁。初中毕业,闲在家里。春香父母对她外出从不放心。去年9月的一天,春香突然接到一个长途电话,原来是初三插班到春香班的东宁同学徐丽。一听是老同学,春香分外高兴,唠了很多,当春香唠到在家闲置,很想到外面闯闯的想法时,徐丽说那你不如到东宁来,我家开了个饭店特火,正缺帮手,如果你想来,我跟父母说  相似文献   

3.
洗澡     
腊月二十八,局长一家回到乡下。每年这个时候,局长都回来与父母一起过年。局长说,家乡的年味最浓。夜里十一点多钟,局长的父亲敲门把局长叫醒。局长躺在被窝里,揉着惺忪的眼睛,爸,干啥哩?父亲说,上街洗澡,去不?局长说,你到今天还没洗呀?父亲说,我哪年不是这时候去洗啊。局长迟疑了一下,看了看手机,快到十二点了,浴室打烊了吧?父亲说,不可能,我每年洗惯了的,浴室十二点才开门哩。局长“哦”了一声,就坐了起来。局长夫人轻轻地对局长说,你昨天不是洗过了吗?怎么还要洗?让爸一个人去好了。局长压低声音说,昨天归昨天,现在我要陪我爸去洗,你睡吧…  相似文献   

4.
班级学生定额不一样 在国内上大学英语系的时候,突然发现班里只有20名学生。作为每个班的仅有二三名男生,笔者特受宠特骄傲。原来以为这是学外语的特殊需要造成的,到了国外才发现,西方国家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一般都是额定20人,一个班十五六个人则很常见。国内除了偏远山区学校学生少之外,每个班都在30人以上,一个班40人、50人的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1,(18):I0022-I0023
Q:为什么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是TCL?是因为你性格中很愿意开拓创新吗?包括你是第一个来工厂的大学生。 A:我是自己选择来企业,有几个大学生都是“文革”前毕业的,年龄比较大,那一届我们一起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农大学农业机械的,一个是我。其实这个理由很简单,我本身就是无产者,无私无畏。没有什么丢不掉的,最困难的时候我乡也下过了,我李东生到哪里也是能够活得下来的,只要对企业有利的事情拼一把,你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输掉的?最差,我评个工程师也可以干工作。所以我没有太多患得患失的。  相似文献   

6.
贾樟柯 《中国企业家》2011,(14):122-122
去年我们拍了一套纪录片,名字叫《语路》。我自己做监制,邀请了六个年轻导演来拍。那段时间发生了很多公共事件,特别是富士康的年轻人跳楼,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自己也是从一个乡下很偏远的县城里走出来的,我完全了解那些年轻人离开故乡时,对未来的生活、对社会的憧憬。但是他遭遇到的可能是一个让人非常失望和沮丧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悲剧,让人非常痛心。所以我那个时候就想,我们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说到“拼”字,你能联想到什么?是商战中的“血拼”,还是商场中的“拼价”?今天我们所关注的,是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一类特殊人群——都市“拼族”,这个群体所带出的“拼”字,展示若一种精明与节俭的生活理念,追求的是足斤足两的生活品位。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都市“拼族”,去领略他们别样的生活吧!  相似文献   

8.
感悟孩子     
孩子的成长像春天的树发芽儿,你看春天的树叶一天一个样子,一晃便是满眼绿意。 孩子的成长是点点滴滴的,从呀呀学语脚步蹒珊,到能跟父母谈古论今。 孩子的成长是快乐的,他眼里心里的这个世界那么纯净、美好。 孩子的思想像蓝天白云,清爽舒展,如诗如画。 都说大人教育孩子,其实孩子最能教育大人,我便是被他们教育着的人之一。我被他们感染、童化,我无所顾忌地享受着他们的快乐。 每天,我从宿舍走到机关,从机关走回宿舍。大到看着长大的青春男孩,小到美丽的小女孩儿,都会跟我打声招呼:“阿姨好!”这对我很重要!我总像收获了…  相似文献   

9.
火车的敬礼     
40多年前,我在北大荒插队,常在县城边的福利屯火车站坐车。那时,到佳木斯只有这一班火车,无论回京探亲,还是去哈尔滨办事,必须坐这一班车到佳木斯倒车。每次车开出一个来小时,车头总要响起一阵响亮的汽笛声。火车为什么总是在这时候鸣笛?这一次,我把这个疑问抛给了正给我验票的女列车员。她一听就笑了,反问我:“你刚才没看见外面的一片白桦林吗?”  相似文献   

10.
小羽:你高考成绩不好,落榜了,说再复习一年,电话里问我意见。我对你说,你自己拿主意。这是因为,复习是你自己的事,别人无法替代,要看你的决心。我不知道,是你自己想复习呢还是爹妈逼你复习,是前者,我支持;要是后者,那就另说。  相似文献   

11.
一位美国乡下小伙子去应聘城里某大百货公司的销售员。老板问他:“你以前做过销售员吗?”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村里挨家挨户推销的小贩。”老板喜欢他的机灵:“你明天可以来上班了。下班的时候,我会来看你。”  相似文献   

12.
出生于乡下一个贫苦人家,从小被邻里认定为一个极淘气的坏男孩。9岁时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在向他继母介绍他时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社区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或许不到明天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坏事。”出乎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看着他,接着回头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一位返乡的北大毕业生到偏远山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成功了吗?请看——我叫吴奇修,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湖南省涟源市石门村党支部书记。我的家乡涟源是省级贫困县。1983年,我以娄底地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大经济系录取。1986年,我了解到家乡建设急需大批专门人才,就放弃了考本校研究生的想法,下决心到基层创业。以当地的最高分考入全国的最高学府,学的是最热门的专业,我刚从北大回到涟源,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各种议论、猜测、嘲讽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人说我是“傻瓜”。我报效家乡的一腔热血,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1987…  相似文献   

14.
一天清晨,一个牧师正在准备明天的说道词。太太不在家,小儿子哭着要去迪斯尼乐园。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牧师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小碎片,对儿子说:“你如果能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起来,我就带你去迪斯尼乐园。”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儿子花费大半个上午的时间,但不到10分钟,儿子便拼好了。每一张碎片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整张世界地图又恢复了原状。牧师很吃惊,问道:“孩子,你怎么拼得这么快?”孩子回答说:“很简单了!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先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在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  相似文献   

15.
郭选 《乡镇论坛》2011,(15):32-32
中午,陈记烩面馆门前,突然爆发出一阵激烈的争吵,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站在烩面馆门前跺着脚大喊:“陈中和,你没有良心!竟然克扣我的午饭,想把我这个可怜的老头子置于死地,你做事太绝了!”  相似文献   

16.
刚毕业那年,我应聘到一所私立学校教初中语文。私立学校压力大,想站稳脚跟不容易。 我工作非常努力,不放过任何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学校有一个学科组长的职位,如果能当上学科组长,再干出点成绩,就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时和我一起竞争这个职位的是李老师。李老师已经有十年的教学经验.各方面都胜过我,我当时认定自己没戏了。...  相似文献   

17.
自助者天助     
他是一位匈牙利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 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谁,但又怕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假若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男孩从来没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快到父亲节了。每到这个时候,当子女的都想着去给自己的老爸送上节日的祝福,可我已没有那个机会了。十年前父亲节的前一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让我每到这个节日,都格外地想念他。1958年,父亲从黑龙江省克东县一个偏远的小村庄考上辽宁的一所财经院校。当时家里穷,父亲全靠国家的全额助学金完成大学四年学业。由于没有路费回家,几个寒暑假他都在学校度过,连过冬的棉衣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刚被分配到政府工作时,由于机关干部缺编、人手不足,领导研究决定将我安排到最偏远的一个村当驻村干部。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满腔激情,我走马上任了。我所驻的这个村在全镇21个行政村中经济条件最差,坡陡山高,交通闭塞,村民赶集进城只能沿着一条曲曲折折的横贯全村的羊肠小道来来往往,如果遇上暴雨冲刷,小道上泥浆四溅,又滑又脏,难以通行。群众要求修通公路的呼声日益高涨,这让我明白了:要驻好这个村就务必认真解决好该村的“公路通”问题。我和村支部、村委会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认真讨论时,发现同志们有的畏难…  相似文献   

20.
《东方企业家》2005,(8):108-109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球场,绝对不是看你投入多少资金或者投入多少设备,也绝对不是看你请了什么有名的设计师来设计,而是看经营者为球场投入了多少心力,看你是否能为球场创造出新的风格,看你是否有为球场主注入生命力量,更重要的是看这个球场是否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