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王吼狮 《浙江经济》1996,(11):17-19
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发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名牌产品的支撑作用已显得更为重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为推进温州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保持温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必须坚持质量立市,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温州模式的股份合作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在80年代初期已出现雏形,80年代中期得到蓬勃发展。到1993年,股份合作制企业达3.7万家,其产值占温州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50.2%,显然,在温州国民经济中,股份合作制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温州...  相似文献   

3.
周德文 《浙江工商》2009,(12):41-43
改革开放30年,是温州创业创新的30年,足温州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这里我先向大家报告温州经济的几个主要数据:温州全市2007年的生产总值(GDP)为2157亿元,1978年是1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07是28362元,1978年只有238元;工业总产值,2007年是4951.2亿元;1978仅11.1亿元;  相似文献   

4.
把脉温州工业经济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晓 《浙江经济》2007,(23):18-19
从过去几年形势上看,温州工业总量规模与省内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区差距拉大,与台州、湖州等地区之间的距离正逐步缩小。从经济全球化视野观察,未来温州工业产品结构将被迫向更具需求弹性和高价值附加的方向发展;以中长期的视角着眼,温州工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两大挑战:面临外在于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压力,面临边缘于全球产销分工体系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温州工业经济形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晓 《浙江经济》2009,(15):46-47
在国际经济成长明显下滑的压力下,温州工业呈现历年所罕见的负成长。温州工业经济下一步如何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从数量结构向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提高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老工业基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如何聚合老工业基地的科技创新因素,形成有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经济与科技的良性循环互动,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意义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入世”对温州民营企业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针对温州民营企业现状,提出温州民营 企业在机制创新和追求“地区和零部件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把 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论温州企业家精神对温州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企业家精神是支持温州经济腾飞的内在动因之一。本文总结温州企业家精神是根植于温州传统文化和海洋商贸文化的创业、创新及合作精神,通过梳理讨论温州企业家精神对温州经济的影响,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精神与发展中的各种经济形式相结合,推动温州经济走出自身特色和模式,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温州龙湾区历来是温州的工业大区和经济强区,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是温州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缩影,因而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以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机制为切入点,在分析温州龙湾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提出本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邦志 《浙江经济》2004,(15):42-43
20多年来,温州前进之路曲曲折折,历经风风雨雨,论争是是非非。而今温州模式虽未盖棺定论,但由温州模式创造出的温州经济奇迹、温州经济现象、温州经济活力,尤其是温州人所体现出的观念和精神,已被世人所认可所称道,则是不争的事实。20多年来,各界人士以热切的目光关注着温州——这块独特的经济热土。他们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杨焕春 《北方经济》2006,(24):15-16
一、概述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焕春 《北方经济》2006,(12):15-16
一、概述 以“温州模式”为基本特征的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是过去20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温州模式”具有高度的自发性和平民化特征,有人说,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乡土”经济和“民本”经济。事实上,“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已成为温州区域工业化发展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如何发展省会经济,这是摆在杭州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城市的经济增长都很快,经济实力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2002年,宁波、温州分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0亿元和1055亿元。有专家预言,宁波将是未来浙江省工业经济布局的中心,杭州工业中心的地位会减弱。在这种形势下,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兴市”的战略口号,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表现举世瞩目,温州的民营企业依赖渐进型创新逐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取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渐进型创新机会被逐渐耗尽,温州经济面临从依赖渐进型创新到依赖突破型创新的转型问题。文章以温州为例,分析了高度分工的企业集群生产模式和地方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对技术创新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温州模式,曾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发展模式的神话。它给当时的温州经济带来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是,它没能与时俱进。现今的温州经济,正面临着贸易壁垒、融资困惑和企业外迁三大挑战。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温州模式已无法跟上当今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传统温州模式急需变革,而这一制度变迁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同蜚声海内外的温州民企一样,不时亮相于国际国内经济舞台的温州商会也颇具温州特色。作为协调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民间自发组织,温州商会的发展壮大与温州经济的崛起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温州各类行业商会的数量已位居全国榜首。  相似文献   

17.
都市型工业是以都市区独特的要素资源为依托的工业门类。文章在梳理温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基础上,从温州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空心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中心城区功能需要等方面分析温州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基础和必要性。并通过阐述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温州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对策建议,为温州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1979年至1991年,温州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创业”,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以家庭工业为基础的小商品和低档商品的生产基地,温州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由于市场空间的扩大,实现规模经济的要求与温州特有的“袖珍型”企业形式的矛盾逐渐突出,许多企业面前的...  相似文献   

19.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前沿阵地。30多年来,温州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独特精神,创造出了 “温州模式”和“温州奇迹”,经济超常增长,同时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和投资潜力。但是,随着先行优势的丧失和全国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下,原有的温州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的波动和下滑,温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温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市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我们认为,温州能否实现第三次跨越,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对温州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具有战略性支撑意义,是决定温州能否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诸葛隽 《浙江经济》2005,(22):52-53
与温州独特的经济结构配套,温州的金融结构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金融结构特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既相互竞争,又互补余缺,共存共荣,共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