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潜在变量的路径分析技术,研究集体林改背景下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一轮集体林改成效显著,林地资源不仅对农户有直接的收入效应,而且通过影响农户的林业经营投入行为影响农户林业收入;但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还处于投入阶段,当前林业生产还不能得到预期合理的回报,且收益率相对不高,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挤出效应,林业生产经营投入动力不足。针对问题提出应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升林业经营发展水平、加大对林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提高林业生产整体效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森 《农村经济》2012,(4):47-49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配套改革部分,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的新型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制约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最切身相关的林业补偿和经营问题,尤其关注林改后国家公益林建设、林业经营产业和规模化、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四川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在补偿与经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基础上,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分为构建期、调整期、转型期、激活期4个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须以实现和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前提,进一步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可持续性,处理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农户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跳出"改革—挂牌"的形式逻辑,实质性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组织形式的创新。未来,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实现形式,多维度地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加快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营造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飞 《农村经济》2012,(1):13-16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等的主要物质基础。以对湖北省6村的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法理基础、主体制度、财产权制度以及经营运作现状的考察发现:党和国家致力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举措基本为农户所了解,并对当前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一些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感到满意;农户对各村未有独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且由村委会代行农民集体的经济职能基本接受;财产权对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极为重要,土地仍然是农村社区最重要的财产权形式;除保持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经营集体资产的现状被许多村民外,将集体资产予以股份化模式运作受到赞同,但受访农民对股份化的理解尚不准确。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对形成新的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是创新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改革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原有的会计核算方式和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需求,需要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组织为农户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的活力和能力,是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副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特定术语.一般是与"主业"相对而言的.通常指生产单位(或生产者个人)所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以外的生产性事业.根据传统观点,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的副业特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农村副业包括集体经营副业和农民家庭个体经营副业两个方面.其中,集体经营副业简称"集体副业",也就是集体所有制单位经营的副业,目前主要指农村各级集体经济(乡、村、组)单元所经营的副业.农户家庭个体经营的副业简称"社员家庭副业",是农户利用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闵行区始终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建设、维护农民利益的切入点,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完善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了覆盖镇、村、队三级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立了资金使用、资产经营、资产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组建了产权到人的新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监管形式,规范了农村基层权力运用,提高了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的透明度和农民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省韶关市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对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选择行为与各个自变量进行了回归。认为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林地的细碎化程度,农民对集体林改的了解程度,农户林权的完备程度以及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因素对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具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文章在对回归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SSCP范式,对农户选择行为逻辑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解释,认为林业经营模式只有与资源特征与制度环境相匹配时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经营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参与主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是关系中国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构建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为例,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中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通农户和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尊重农户意愿,切实保护农户利益;完善法律条文和政策,适应农村土地流转要求;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满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需要,通过加强政府农业扶持政策,提高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集体林改及其相关环境因素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在维护生态安全和改善农户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集体林改有别于国际上林地权属转型,集体林权是在集体所有框架下进行,确权和增强产权束的权能成为新时代集体林改的新方向。已有研究在集体林改的相关因素对集体林改绩效的影响方面关注不足,文章试图弥补这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认为相关环境因素动态变化改变了集体林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和收益,为集体林改提供了潜在动力,政府是集体林改的介入者,决定潜力收益能否成为现实。文章在构建了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一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木材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户投资倾向不高,对集体林依赖程度下降,加之农户自身社会保障能力不足,故有可能促进集体林权流转;另一方面分析了政府扶持和减税空间有限,生态公益林政策调整频繁和补贴标准不高侵蚀了集体林经营主体的发展权,木材加工、木材采伐限额、林区基础设施薄弱、森林保险赔付率低和林权抵押融资难、融资贵等直接影响到集体林经营主体的经营林业的收益。为了破解集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难题,在新时代,各级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并进行试验性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认为,经营权证是实行集体林"三权"分置的重要条件,应有所突破。集体林改与相关环境因素需要匹配协调,以取得制度支撑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福建省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顺利、成效显著。体现在完成主体改革要求市场,建立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建立县级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六个率先。改革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包括林改前遗留问题排查、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进、林业投融资体制深化,林业管理服务体制完善等,提出构建合作经营新主体、林业生产要素聚集新机制、林业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收入的变化备受人们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地块数和收入的变化,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林业技术培训和林地是否拥有林权证因素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农林业收入的作用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一种以劳动和资本双重联合的新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村集体拥有土地等集体资产所有权与农户拥有集体土地使用权相分离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这种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农户在国家法定的承包期内完全拥有所承包的土地使用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在收益分配上主动实施“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分配格局。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明确了财产所有权、使用权,合理确定了国家、集体、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极大地调动了…  相似文献   

15.
关于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林改历经两年多时间,全省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占应改面积的65.04%;签订合同205.22万份;已有7293个村完成改革,239.7万农户,847万农民参加了林改。主要做法:改革模式多样化,组织推动高位化、部门指导经常化,具体操作规范化,改革宣传社会化。林改效应:集体林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非公有制投入林业发展资金达15亿元;为林区振兴和林农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推进了乡村民主建设,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全省在推进林改的同时积极探索配套改革:组织林农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引导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支持发展林地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三明市正在积极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托管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推动林权在旧"分"的基础上实现新"联"。主要做法:组建收储机构,首推新型贷款,建立风控机制,探索建立重点区位林赎买新机制,注重与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指出深化林改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林改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喜 《农业经济》2023,(1):48-50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在政策层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以及实现有效供给至关重要。结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权责不明、动力不强、创新不足的关键问题,应赋予农村产权制度新内涵,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同时吸纳更多的优秀农民主体参与其中,建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  相似文献   

18.
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特定内涵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农户获得感测评结果,运用Tobit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在"基层行政落实状况"中所体现的农户获得感水平最高;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领到林权证、单位林地面积投入以及营林资金的通畅程度是影响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着力落实与贯彻林改政策和各项配套改革任务、加强各项林业经营配套建设和创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有效提升农户获得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尚处在试点阶段,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仍在探索中,政府分享增值利益的方式存在争议、征收基数和比例不统一、农户与集体间的分配比例及渠道各不相同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收益分配主体集体建设用地增值利益的分配主要涉及3个层次:一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三是未入市地区与入市获得增值收益的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其中,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  相似文献   

20.
高质量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成都崇州市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创新,通过构建以“共有—共建—共治—共享”为体系的村社集体经济共同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分析框架,比较分析了不同主体主导下的村社集体经济共同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模式、实现机制及其经验镜鉴。研究发现,不同主体主导下的村社集体经济共同体在对接农户需求和国家社会资源能力上各具特色,且有利于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强化村社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来实现村社治理现代化。受村社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其运营主体总体上呈现“村社党支部主导→村社能人(企业)主导或与村社党支部共建→乡镇政府统筹协调”的演进趋势。村社集体经济共同体通过产权共有机制、共建共治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实现乡村资源整合、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为此,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村社集体经济产权“共有制+分配制”改革,增强村社集体资源整合与组织保障能力,强化村社集体“共建共治”人才培育,优化村社集体经济运营管理与利益共享机制,统筹好各方利益“平衡账”,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