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保护破产企业债权人合法权益的立法刍议杨文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破产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行的企业破产法的局限性也日渐显露出来。如该法对企业假破产、真逃债和破产程序中受诉人民法院及清算组侵害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制约不力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缺...  相似文献   

2.
破产是一种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事实状态,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对所有债券人进行公平清偿为目的的程序。由中外《企业破产法》的立法宗旨来看,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是《破产法》实施的首要目的。但在我国实际生活中,企业破产申请很少由债权人提出,而大部分是由债务人提出,可见破产并未给债权人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3.
谢兴萍 《经济师》2005,(8):53-54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竞争的法则,企业破产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通过破产淘汰机制,可以起到调整社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使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然而,一些企业就我国有关破产法律、法规不健全申请破产,千方百计赖账、逃债,严重侵犯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文章从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形式、成因等方面分析,建议新破产法应加大对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8)
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对陷入经营僵局的关联企业合并破产有利于降低破产成本,提高破产效率,保证债权清偿的公平性,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处理关联企业的破产问题中,关联交易的隐蔽性和多样性使其正当性难以认定,针对一般企业破产的制度不能满足关联企业破产的需要,并且在合并破产的处理上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故此,应当以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为目标,完善破产法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破产撤销权和无效行为制度,对由债权人申请的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的证明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以更好地保护外部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案例很少,但是有问题的银行却不少,要使我国银行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必须完善银行破产之路,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企业,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任何一家商业银行破产所牵涉的债权人人数众多,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破坏金融安全以至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各个国家重点在于加强金融监管,防患于未然,保证银行业务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再生程序之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破产逃债的成因分析我国破产逃债现象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不是某一个因素导致的,而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一种“合力”。破产逃债问题之所以比较严重,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致。(一)法律的缺位。1郾没有界定破产时间。《企业破产法》对企业破产的时间没有明确的界定,从而客观上使债权人的损失被人为地扩大了。一般债权人(银行除外)难以通过正常渠道了解债务人的经营状况,不能及时运用破产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许多企业不是在企业资不抵债时即申请破产或采取保全措施,而是等到山…  相似文献   

7.
建立规范的企业破产机制范兵波一、要把保护债权人利益敢在突出位置。制定破产预案必须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经批准后,方能进入正式破产审判程序,否则,破产无效。抵押贷款审定只能以《担保法》为依据,破产企业清算组成人员一般应由:主要债权...  相似文献   

8.
一、存在的问1.行政干预过强,缺乏透明度企业破产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结果,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然而在现实情况下,行政干预的现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为:(1)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是企业破产的决策者企业是否破产,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决定,银行作为最大的债权人却无权参与。以武汉市某进出口公司为例。1994年,该公司破产审计资产总额为3872万元,负债10385万元,资不抵债6513万元。本来该公司的亏损属于政策性亏损,可以通过政策扶植或以兼并、联营方式进行改组,来改变公司的经营状况。为此,作为公司最大债权人的…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破产与新生□河北省经贸委企业处处长于宝恒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由债权人提出申请,经管辖法院审查并依法裁定宣告破产的一种法律行为。企业新生是指破产后的企业经其他法人对其收购并进行资产重组或重置后,使原有资产重新发挥效能的一种企业再生...  相似文献   

10.
王冬保 《经济师》1997,(8):9-10
企业破产中的不明确问题及解决方略●王冬保近年来,国家围绕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大了破产、兼并、租赁等改革措施的力度,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也有部分企业或主管部门借转换经营机制钻政策的空子,以逃避银行债务为目的,出现了由过去羞于破产变为争先破产...  相似文献   

11.
破产在吉林     
吉林省各级法院自1991年至1993年5月,受理各类破产案件32件,审结8件。在受理的32件破产案件计32家破产企业中,全民企业19家,占59%;集体企业11家,占34%,中外合资企业、个体所有制企业各1家,均占3%。其中,重中之重是那些中小型企业,他们设备陈旧、落后,长期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资不抵债,以致于破产。也许出乎门外人之预料,破产申请人大多都是债务人自己。在吉林省受理的32件破产案件中,属债权人申请的破产案件只有2件,仅占6%,而其余30件均是债务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自动申请,占94%。何也?实行破产,可以很快地解脱债务人,平等地保护债权人,缓解社会矛盾,对那些产品无销路,扭亏无希望,改造无路数,根本救不活的企业,坚决实行破产,实乃上策。在破产案中,最大的赔家是银行。企业破产,资不抵债的空额将不予清偿。破产企  相似文献   

12.
《企业破产法》的试行和国家选择若干城市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以来 ,我国的破产企业迅速增加。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破产法律不完善 ,破产债权清偿制度不规范 ,破产企业债权人权益受损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必须从贯彻社会保险新条例、修改《企业破产法》、改革破产债权清偿制度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破产是在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不能清偿债务的前提下,法院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本人的申请做出宣告,并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破产企业财产的依法清理、处分,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当前业破产案件中,有部分企业以破产为幌子,钻目前我国有关破产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空子,欺骗债权人,损害国家、集体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谓之"破产"逃债.特别是企业以"破产"方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了市场信用破坏,扰乱了经济秩序,危及银行资产安全,增大了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4.
对河南省方城县酒厂破产重组快速发展的调查●张龙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反映,就我国目前而言,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被依法破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针对企业破产后,因职工安置问题解决不好,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企业...  相似文献   

15.
李侠 《时代经贸》2007,(2X):26-26,28
破产是在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不能清偿债务的前提下,法院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本人的申请做出宣告,并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破产企业财产的依法清理、处分,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当前业破产案件中,有部分企业以破产为幌子,钻目前我国有关破产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空子,欺骗债权人,损害国家、集体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达到选避债务的目的,谓之“破产”选债。特剐是企业以“破产”方式选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了市场信用破坏,扰乱了经济秩序,危及银行资产安全,增大了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破产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必不可免的经济现象。破产是债务人的不幸,也是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最后一次机会,债权入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破产制度的最大保障。然而,不规范的破产行为却扭曲了这一应有的逻辑,使债权人过多地承担了本应由债务人承担的破产恶果,屡见不鲜的“假破产、真逃债”案件就是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典型事例。完善破产制度,规范破产行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行为,已成为我国破产理论与实践的当务之急。一影响债权人利益实现的原因1.政策性倾向的形响。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长期以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  相似文献   

17.
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中保障全体债权人得到公平清偿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法人退出市场竞争的重要机制,更是法律保障市场正常运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我国的破产立法与快速发展的经济情况而言相对滞后,现有的破产法律、法规不健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企业破产法律、法律的建设,创造破产法能赖以存在关发挥作用的宏观环境,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4月22日结束,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广信事件”的处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年1月15日,广东省法院和广州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广东国投等四家企业破产案,这是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破产程序的第一例,因此受...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应当进行修改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并不能解决债权实现中的所有问题,而参与分配制度与破产制度相配合则是各国解决债权清偿问题通行的做法。在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关系调整的需要。笔者对参与破产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从我国《破产法》实施至今8年来企业破产力度不够,步履蹒跚的主要原因。尽管企业破产有诸多困难,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国家不愿让企业破产。但无可置疑,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现象,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必然,是我国经济法制化的重要标志。因此,长痛不如短痛,对病入膏肓、扭亏无望的企业必须让其破产,这样方能制止亏损、负债恶性链的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