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污水中氮素的去除效率,本研究自某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开发的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厌氧出水的CAAC(Continuous Aerobic-anaerobic Coupled)反应器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好氧反硝化菌AD-1,经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摇瓶批次培养考察菌株AD-1对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的DM反硝化培养基的脱氮性能。48h时AD-1的TN和NO3-N去除率分别达到63.31%和63.35%,NO2-N浓度虽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却呈高低波动状态,培养后期CODcr/TN下降是限制AD-1反硝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AD-1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厌氧出水时NO3-N去除率接近100%,具有较高效的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作为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厌氧出水及其它含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进行同步脱氮除磷试验,表明改良型A2/O通过连续进水方式也可以驯化富集出反硝化聚磷菌,并且通过试验表明其中氧和NO-3-N为电子受体时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要高于NO-2-N为电子受体时的情况,系统最终磷处理效果受进水的C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刘立勇 《价值工程》2014,(3):295-296
采用改良型A2O工艺进行同步脱氮除磷试验,表明改良型A2/O通过连续进水方式也可以驯化富集出反硝化聚磷菌,并且通过试验表明其中氧和NO-3-N为电子受体时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要高于NO-2-N为电子受体时的情况,系统最终磷处理效果受进水的C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虽然在除去BOD、COD、SS等方面效果良好,但在除磷、脱氮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carrousel 2000氧化沟具有优良稳定的处理效果和独特的降解机制。按照DO值不同可将氧化沟分为前置反硝化区、厌氧区、好氧区,利用各区域不同的特性进行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虽然在除去BOD、COD、SS等方面效果良好,但在除磷、脱氮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carrousel 2000氧化沟具有优良稳定的处理效果和独特的降解机制。按照DO值不同可将氧化沟分为前置反硝化区、厌氧区、好氧区,利用各区域不同的特性进行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6.
依据DPB原理,在SBR体系中,对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DPB)进行筛选与富集,分离出一株高效的短程反硝化聚磷菌,并命名为菌株Gi。对其进行生化指标的鉴定,并分别通过好氧聚磷实验和缺氧反硝化聚磷实验研究反硝化聚磷菌Gi的脱氨聚磷效能。结果表明:①鉴定Gi菌属于肠杆菌科的细菌。②Gj菌不产氨、硝酸盐还原和亚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有异染粒,证明Gi菌为可利用NO2^-为电子受体发生反硝化作用并产生氨气的短程反硝化聚磷菌。③Gi菌不仅在好氧环境下有聚磷效果,其中磷去除率为12%。而且能在缺氧环境下吸磷的同时把硝酸氦还原为氨气,从而达到高效的脱氦除磷效能,磷去除率为40%,氦去除率为46%。进一步证明Gi菌为高效的短程反硝化聚磷菌。  相似文献   

7.
A2/O工艺的生物处理部分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厌氧池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缺氧池的主要功能是脱氮。好氧池能够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经过A2/O工艺处理,出水水质可以达到BOD5:20mg/L、CODcr:60mg/L、SS:20mg/L、NH3-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李心海 《价值工程》2010,29(35):38-38
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水过程中氮的去除和转化规律及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在处于好氧阶段的反应过程中,在去除有机物和进行磷的吸收的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并且控制硝化反应进行到亚硝酸型硝化结束,然后进行缺氧反硝化,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氨氮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反硝化的过程中,硝化氮被转化成氮气,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使总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去除。  相似文献   

9.
常规A2/O工艺处理低碳源污水时,在厌氧段,聚磷菌无法与外回流回来的硝酸盐氮竞争有限的碳源,影响其放磷,直至影响到好氧段的超量吸磷,需要投加药剂以辅助除磷。BCFS[1]除磷工艺同样要化学辅助除磷,并且也不适用于现行的A2/O工艺建筑构造。以肇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管理为例,大量试验表明,改变A2/O工艺运行参数,在厌氧段,反硝化除磷菌可以利用有限碳源同时进行反硝化和除磷,好氧段的硝化功能没有改变,如此处理低碳源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的排放标准,并且,能耗大大降低,污泥的产量也减少三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A/O工艺中硝化反硝化、同化作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机理,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将短程硝化反硝化应用于煤制烯烃污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氯化铝改性硅藻土处理水溶性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水溶性染料为主的废水,用三氯化铝改性的硅藻土进行了脱色和去除CODcr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三氯化铝改性的硅藻土投加量为0.8 g/L,控制pH在7.0~8.0范围内,搅拌转速在200~260r/min范围内,搅拌15 min沉淀90 min后,则色度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92%以上,出水色度和CODcr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刘琼  张建洲 《价值工程》2011,30(17):325-325
试验研究了厌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CODcr、BOD5、NH3-N、TN、TP去除率分别为80%、90%、82%、60%、90%。该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符合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洪波 《科技与企业》2013,(22):371-372
对Fenton试剂处理氮氰菊酯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投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的最佳处理条件:pH值为5,芬顿试剂投加量为50mg/L,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60min,此时COD。去除率在42%。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张蕊  刘子剑  王鹤  张鑫  洪梅 《价值工程》2012,31(24):18-21
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模拟氮素在不同沉积物的潜流带中迁移转化途径,选取粗砂、细砂、粉砂三种介质,以浓度为65.5mg/L的硝酸钾溶液为原水,研究硝态氮在不同沉积物的潜流带中的环境行为;再通过补充碳源,研究碳源对氮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沉积物介质中,氮的迁移转化不同,主要受介质孔隙度和介质中有机质的制约。由于粉砂介质中孔隙度较小,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且有机质含量较多,反硝化作用和异化还原作用强烈,所以硝酸盐氮下降的最多,而在粗砂介质中孔隙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微生物附着,且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反硝化作用和异化还原作用较弱,硝酸盐氮下降的较少。而添加碳源后,反硝化作用和异化还原作用增强,三根柱子中的硝酸盐氮都降到很低的值,说明碳源对潜流带中硝态氮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岳阳市南津港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采用前置缺氧/好氧脱氮工艺,出水总磷一直难以达标。一年来,在不新增构筑物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缺氧池内溶解氧的含量、调整曝气池污泥浓度及回流比、加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等工艺参数,将原缺氧/好氧脱氮工艺改造为厌氧/好氧除磷工艺,从而使出水TP≤1.5mg/L,NH3-N≤5.0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6.
周贵忠  孙静 《价值工程》2010,29(7):136-137
本实验根据丙烯腈废水的具体特征,以EM有效菌作为接触氧化菌种,主要研究了EM菌的驯化和接触氧化处理的最佳条件,确定了其最佳的pH、菌液浓度以及温度值。经过对废水进行好氧处理的结果表明,COD出水降为100mg/L以下,去除效率达到99.4%,色度由原来的300倍降低到20倍,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要求的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俊峰 《价值工程》2012,31(5):293-294
采用预曝气—水解酸化-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明胶生产废水,水解工艺对进水悬浮物去除效果和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明显,硝化反硝化可将水解产生的NH3—N全部转化。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500mg/L、氨氮为200mg/L的情况下,系统出水COD<60mg/L,氨氮<10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火力发电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发电方式,并且随着煤炭资源逐渐稀缺,燃烧优化和氮氧化物控制已成为大型电站的主要研究课题。氮氧化物(NOX)作为大型电站锅炉的重要排放物之一,对环境的污染极大。当前,大型电站锅炉通常使用氮氧化物浓度很低的时候进行燃烧,燃烧结合选择性催化还原进行联合脱硝,而氮氧化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燃烧会在某些操作条件下牺牲锅炉的经济性,因此应进行燃烧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