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漪  杨新云 《经济论坛》2004,(13):143-144
个人信用体系是管理、监督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提供保障。现代经济中,信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避风险,严守信用,确保经济交往中的各种契约关系的如期履行,是市场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个人信用体系,来规范个人信用行为,提高守信意识,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
陈光宇 《经济师》1997,(3):79-80
市场经济呼唤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陈光宇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企业发展、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银企信用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扭曲,市场经济信用关...  相似文献   

3.
信用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它要求人们在商务活动中讲究“道德”、“商德”,有信无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企业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扶持优强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没有良好的信用,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利实施,难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信用,增强企业低御风险能力的迫切要求。加强企业信用建设需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信用关系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货币关系深化发展的产物,它直接联结社会资金的运用,联结各个经济环节。抓住了信用体系建设,就等于抓住了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中枢。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经济的健康运行要基于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银行和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主体,一方面要从一个公平守信的环境中受益;另一方面,更有责任自觉树立信用意识,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共同为营造公平守信的环境出力。本文就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问题,作一番简要探讨。 一、发展银企合作关系中的信用障碍及主要原因 1.银企信用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当前影响银企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信用危机”、“信任危机”。企业怕银行,银行也怕企业;企业怪银行,银行也怪企业。银行和企业信用关系中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大体可…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关系基础上的经济形态,人们之间的信用关系影响和制约市场交易的形成和发展。信用是市场要素中的一种社会资本,市场交易特别依赖信用机制、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信用关系和信用机制以其特定而独到的功能表现出强大的调节经济运行秩序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人类文明的果实,体现的是健全社会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是整个社会交往赖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道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不管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对一个地区来说,良好的信誉,都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对推销产品、打开市场.发展经济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这种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一个人不讲信用,可能得逞于一时、一事,但最终在害人的同时,也害了自己。市场经济的法则告诉我们: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8.
王为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275-27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信用机制,加强对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加强信用相关立法与执法、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我国信用经济现状。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目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初期,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效能低下,市场主体信用失信问题十分突出,市场的真实性、有序性和公平性受到挑战,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现就企业信用失信的主要表现和治理对策做以下探讨。一、企业信用失信的主要表现1.虚假注册,主体信用失信。企业主体信用不实的表现为:一是有的企业和中介机构联手,虚构注册条件,伪造注册资金,拼凑虚假实物注册资金和不确定的技术注册资金,抬高身价,骗取信任。二是有的企业从一诞生就存在短期行为,注册后很快变为“三…  相似文献   

10.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现阶段信用缺失的特点及其成因主要是体制缺陷,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是关键必须以此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市场经济必须是信用经济信用一般是指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时赊销或预付等经济活动中。信用的内涵是指一种建立在以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人(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基础上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债务人无须付现即可取得商品或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可延伸为能履约而取得的信任和对交易合法权益的尊重与维护。信用体系则是以市场交易人为主体的基础信用,以法律制度、国际惯例和商业习惯为主导的制度信用以及以政府监管为主的监督信用等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信用系统。我国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系营销的企业信用品质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营销是“以建立各种关系”作为构建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营销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过程中,创新的关系营销理论、营销模式的实践仍受制于企业的信用关系。营销模式可以复制、模仿,惟一不可复制的是企业文化。其中企业的信用关系及信用品质度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基础,全面提升企业信用品质,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怎样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着重阐述了市场经济与信用经济的关系、信用危机的表现和建立信用体系的政策措施,以防止和降低信用风险,促进市场经济高效率运行和宏观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分析信息与信用、信用与市场经济以及产权制度与信用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信用维持的关键是清晰产权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和强化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5.
信用机制是人们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主观上诚实守信和客观上按约偿付相统一的经济运行方式,它创造了现代社会发达的信用工具与信用交易方式,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是市场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启动器和润滑剂。因此,信用机制深深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之中。  相似文献   

16.
信用建设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信用是市场关系的重要法则,是维系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伦理基础。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强化人们的信用意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摆在政府、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面前原重要工作。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重复博弈是人们寻求长期使用的最佳对策,也是建立信任和良好名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豫 《财经科学》2000,(6):34-3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个人之间信贷状况极差,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来看,消除和减少信息不对称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先进、业务覆盖面广、管理严格、登记法人信用信息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应着手解  相似文献   

18.
简论企业信用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军 《经济前沿》2003,(11):53-54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或信用经济。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而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不守信、不讲信誉的行为时有发生,企业信用的缺失远远超出了一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失信范围,已经达到了信用危机或失信泛滥的程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正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实质上是企业与银行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通过资金买卖联结产生的一种再分配关系,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双方都是独立自主的市场经济主体,处于平等地位,企业和银行都依法拥有对自己资产的使用权、分配权、处置权,银企之间的存贷往来是依法确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2.互惠互利的诚实信用关系。“无信则不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良好信用基础上的互惠互利关系。银行以信用中介的身份,一方面吸收社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国家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在国外,社会信用制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征信数据及评估,法律和法规和确立和健全,政府和专业协会的监督和管理,教育和研究。信用管理行业分为以产品为主和以服务为主两大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