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办、国办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被普遍认为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保护进入深化改革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自然地保护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意见》出台,也使公众对自然保护地及其保护制度的关注与认知度随之大幅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地的关注,本质上是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关注。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2.
评点·资讯     
正1【关键词】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概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提出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完成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  相似文献   

3.
自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制度,确定了浙江省杭州西湖、富春江-新安江、雁荡山、普陀山等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通过近40年的努力,风景名胜区制度与体系逐渐成熟,在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保护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2019年6月两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整合优化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构建新型分类体系,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  相似文献   

4.
秦巴山脉拥有丰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区域内包括多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设立秦巴国家中央公园,可以优化、整合区域内各类型保护地,有利于保护秦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法律体系框架,系统梳理了秦巴地区涉及的现有保护地类型的地方法规。建议制定《秦巴国家中央公园管理条例》,为保护秦巴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统一管理、跨省协作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保护地是通过法律和其他有效方式,特别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陆地或海洋。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的核心内容之一,保护地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看作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工具。美国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拉开了保护地的序幕。美国拥有22.64亿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地是国之重地,自然之精华,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最好载体。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中国探索创新与借鉴国际经验并重的原则,着力突出中国传统山水文化、天人合一的中国自然保护制度,应符合中国的自然地理、自然资源、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应搞成一个封闭的类型体系,要为未来创新和探索发展留下位置和空间。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应该科学划分自然保护地事权,合理整合规范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生态补偿的要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生态补偿方式、科学提高补偿标准、推进生态补偿立法、强化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等路径,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为辽宁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然保护领域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类保护、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一统三分"体制设计,是构建新时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在系统阐述"一统三分"的内涵、要点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统一、规范、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区保护地是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传统知识来达到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不仅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能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综合已有的传统知识研究成果,结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协议,分析在中国通过认可"社区保护地"来达到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网近日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意见》指出,要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国家林业局日前出台《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正确处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的辩证关系.遵循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特点和资源特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此次五部委联合出台的《指导意见》,系统集成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做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指导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市场运作和政策支持相结合,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完善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  相似文献   

13.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从主要原则、完善空间布局、科学保护资源、推进产地环保治理、修复生态体系、完善创新体系等方面,解读了该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如何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评估、分类与相关管理要求?本文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以下简称IUCN)保护地体系从分类方式、管理目标、管控要求、管理模式、覆盖范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经》2020,(3):27-27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科技支撑和法治保障,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为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地土地权属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权属问题是推进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所面临的根本性问题.目前,自然保护地土地权属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着自然保护地土地生态公益性的发挥.通过梳理和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土地权属立法和管理实践可以发现我国自然保护地土地权属在立法、集体土地权益保护和管理实践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立法机关应当通过立法明确相关主体在自然保护地土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家大部制改革的历史阶段的宏观背景入手,分析黑龙江省风景资源及各类保护地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在机构改革大潮的指引下我们对各类保护地应该采取的整合策略。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们提供工作参考,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数据能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综合运用,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旅游、环境友好、文化等价值。目前,我国将大数据运用于自然保护地中的研究较少。由此,从传统自然保护地的政策、行业规范、管理、经济、信息化网络数据等方面分析了其在大数据方面运用的不足之处。并基于当下国家公园体制,梳理了自然保护地建设对大数据的需求。最后,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潜在的自然保护地、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内部空间、生态安全等方面归纳了大数据在自然保护地建设中的作用,为我国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瑛 《中国土地》2021,(2):12-1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全球性自然保护国际组织,其研发的自然保护标准、技术指南、数据库、案例解决方案等知识产品,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适用相关标准,已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而对其他相关知识产品的研究和适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亟待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生态系统红色名录等IUCN知识产品在国内的研究和适用,结合全国国土调查数据,选划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并将其作为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体系范围划定的依据和补充,推动我国自然保护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印发,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体系的一系列总体改革要求被明确提出,包括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落实产权主体、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统一确权登记、着力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等重要内容。其根本目标,在于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于自然资源部门而言,这既是明确了我们在新时期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