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活的重要物质资料,使用权是使其得到利用的法律表现形式。宅基地的使用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但《物权法》的规定并未架构起独立的宅基地使用权规范体系。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权利主体的局限性与不科学性、宅基地闲置、资源浪费严重、宅基地权利变动登记制度不健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应当重新界定宅基地使用权主体、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宅基地权利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
徐跃 《中国经贸》2013,(8):88-91
农村宅基地制度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禁止宅基地流转无法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导致隐形流转问题凸显。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显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具有可行性,但需建立系统的规制设计,以区分农地、实行宅基地使用有偿和有期制度、建立退出补偿机制为前提,以强化宅基地房屋产权登记、培育宅基地交易平台和扶持价格评估中介机构、建立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为内容,以科学规划土地、严格管制土地用途、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为配套。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已经成为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我国土地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应该适当放开流转,以及对现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试点的主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为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限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彻底暴露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障碍的根源,弥补农村所有权法律主体缺位,构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缺少制度上的规范,导致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无法准确规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继而无法发挥宅基地带给农民的利益优势.因此,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也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喻磊  张智凡 《特区经济》2009,(11):238-240
农村宅基地是中国社会保障机制在农村中的具体体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有效维系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要制度。从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机制,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得到合理的利用,以期对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视野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法律特征是用益物权属性。物权法对于确立宅基地使用权的用益物权形态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形式上的物权化并未真正解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现实运作中特别是流转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最基本的财产权利之一。但长期以来。我国法律一直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直接进入市场流转.以致形成典型的城乡建设用地双轨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堂而皇之地入市流转.而宅基地使用权只能通过“隐形市场”自发流转。建立在人口不流动的自然经济假设基础之上的宅基地流转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开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土地市场、土地法律体系二元格局的情形下,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许多方面与市场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极不相适应。该文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主要表现在物权效用未得到充分实现。以及政府监管严重滞后。应当从赋予农村宅基地以完整的物权和切实发挥政府监管职能两个方面。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法律困局。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发展,虽然我国法律严格限制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是现实中经济利益却使得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打着合法与非法的擦边球。这不仅挑战了法律的权威,而且也损害了农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维护法律的尊严,实现农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是当前宅基地使用权流改革的基本方向。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留彦 《改革与战略》2011,27(10):41-44
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出本集体经济组织,但是根据继承法,宅基地上所建的房屋作为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是可以继承的,由此导致了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冲突与矛盾。同时,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又使我们不能放开宅基地使用权,使其自由进入流通领域。妥善的解决之道是应平衡房屋继承人继承房屋所有权的利益和集体组织对宅基地所有权的利益。“宅基地换房”模式是一个有益的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2.
李霞 《新疆财经》2014,(3):27-34
我国干旱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在全国来说相对较为缓慢。为研究其原因,本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东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389户农民的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家庭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优惠政策等;影响转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口、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要推进干旱区农地流转。必须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宅基地流转的调查与若干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华 《乡镇经济》2009,25(5):17-20
文章基于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探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宅基地上成就建筑物区分所有的。以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区分所有为基础构建新型农村房地流转制度实现房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曹正勇 《乡镇经济》2008,24(3):32-35
大力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是促进农地使用权健康、合理、有序流转和集中的关键。大城市郊区因地缘优势往往成为农地使用权市场的“温室”和“试验田”,对大城市郊区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整个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培育。文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分层聚类、对比等方法对大城市郊区两种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提出了要因地制宜、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制度环境以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并规范其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China' s state planned land use system, including regulations such as setting planned quotas for land use, basic cropland preservation, and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into non-agricultural use and the supple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land, has substantially constrain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industrial provinc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reforms adopted by Zhejiang Province through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LDR) transfer within a locality and LDR trading across localities. We argue that there is a "Zhejiang model of LDR transferring and trading," which, we believe,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fostering an efficiency-enhancing market for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 but also for optimal use of land and a more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ne important policy issue relating to China's rural land system is that under China' s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farmers are usually under compensated for urban land-taking.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王琤  王丹红 《特区经济》2012,(7):252-254
广州的小产权房发展过程和当地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上的创新表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正当性正遭遇质疑,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是农村经济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趋势。我国法律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简单禁止并非良策,相反应在明确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性质的前提下,借鉴广州的一些创新举措,循序渐进地取消这些限制,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参与主体与社会福利的关联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农村集体土地转用为城市国有建设用地提供的资源支撑。然而,我国存在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土地制度、国家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模糊等土地制度和政策缺陷,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在充分考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各参与主体利益及社会福利变化的基础上,应引入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市场交易模式,建立和规范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要素的流动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是许多自然资源得以存在的基础.如何协调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关系,促进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法律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借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提出建立土地区分使用权制度.以使土地及相关资源权责明晰,各种资源权利和谐地衔接和配合,最终达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0.
功能转变性宅基地流转对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先分析功能转变性宅基地流转的增值来源,包括资本投入性增值、外部辐射性增值和政策制度性增值;再结合宅基地制度改革现状和功能转变性宅基地流转的特点对上述三项宅基地增值的构成机理进行梳理。基于此,从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监管体系、科学测算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建立共享型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灵活采用多种增值收益分配方式四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合理分配功能转变性宅基地流转增值收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