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本文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为切入点,基于中国新兴加转轨和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制度环境,考察了会计准则、市场环境、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等因素对会计准则执行和经济后果的影响,构建了一个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丰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上述指示,提出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合作的政策建议,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是本研究报告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黄海滨 《商业时代》2002,(11):32-33
文章比较了我国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差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实施产业倾斜和区域倾斜相结合的双重倾斜政策;按"因素法"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利用各种税收优惠吸引投资;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西部建设资金;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等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于上世纪末适时制定西部开发战略,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迅速、综合与协调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阐明了其在东西部经济趋同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东西部人力资本现状及人力资本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西部增加人力资本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东西部制度创新的路径,即东西部制度创新主体的定位?转换和博弈的分析,指出东西部非正式制度落差导致东西部制度创新路径的差异,从而西部进行制度创新必须要有内生化的诱致性制度创新。而现阶段的东西部产业转移为这种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东亚经济一体化虽历经多年,但一直徘徊不前。究其根源,可以发现是多重正反因素相互博弈、制衡的结果。在对历史的回溯分析中发现,区域内密切的经济联系、目标趋同与身份认同以及充裕的机制建设经验是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而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权力逻辑的盛行以及制度的过剩和竞争却成为阻滞经济一体化主要因素。此困局的破解之法便在于联结"一带一路"强化经济动力、淡化权力逻辑和进行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程的战略选择,如何看待这种战略选择与国家经济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如何公平、公正与合理地实现利益共享、权益双赢,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和谐有序发展,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经济关系制度合作理论,在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制度合作、与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国家利益、完善制度环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制度的稀缺程度、制度的供给、制度变迁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制度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从制度的稀缺程度、制度的供给、制度变迁的方式等方面分析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欧洲经济一体化、区域差距与经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差距吗?本文对1994-2005年间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塞浦路斯与欧盟15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发现该25国存在σ-趋同和条件β-趋同。并认为制度趋同是经济趋同的基础,落后国家人均物资资本和人均技术资本的增加以及来自欧盟发达地区的技术扩散是促进该25国趋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收入因素、交易成本因素、生产成本因素和制度因素角度,使用资产专用性、产业集聚、劳动力成本、资本供给和技术创新5个指标,解析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粘性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罗祯浩 《中国商论》2024,(2):145-149
文章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趋同假设,利用云南省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基于σ趋同、β趋同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问题。研究发现,在研究时间段内,云南省经济增长存在σ趋同和β趋同现象,并且在考虑空间因素后趋同结论得到进一步强化。实际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人均实际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对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具有促进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其次阐述了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会计目标定位的国际趋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国融资制度、股权结构与要素市场的差异 ,形成了外部监控型、内部监控型和家族监控型三种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我国公司治理主导目标模式的选择 ,应切合我国的国情 ,应定位“基于多方监控主体并存、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 ,以吻合国际趋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国际会计趋同变成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框架,是一个体系的灵魂。本文旨在从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内容等角度讨论全球趋同形势下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会计理论框架形成的内在趋势并给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孔莹 《现代商业》2012,(6):198-199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国际会计趋同变成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框架,是一个体系的灵魂。本文旨在从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内容等角度讨论全球趋同形势下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会计理论框架形成的内在趋势并给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产业集群为主要指标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区际差异形成中的产业集群因素,为我国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曹宏颖 《北方经贸》2014,(8):153-153
2010年4月2日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确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具体任务和进程。为此,我国应加强与IASB的协调与配合,增强在国际趋同中的话语权;发展虚拟经济,增强金融产品的定价权;规范资本市场秩序,促进理性的交易价格形成;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丽军  郑平 《商业研究》2005,(15):37-39
新古典增长理论不能合理解释经济增长的趋同,围绕增长趋同之谜,内生增长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分析与探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金融趋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显著现象。金融趋同受一定条件的制约,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趋同有多种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洪健 《北方经贸》2014,(7):163-163
比较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论方法,完善会计准则制度架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