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草场退化、鼠害猖獗、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现象,严重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且对全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积极研究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有深刻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水资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水管理对水资源的影响纳入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中,通过分析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三者的最合理发展方式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三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玉成 《农业经济》2007,(12):29-30
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关键是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本文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规模和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龙泉是全国南方重点县(市)之一、也是著名的大林区。全市森林覆盖率79.9%,绿化率95.42%。森林结构较为合理,森林生态功能发挥得较好,水资源丰富,空气质量高,林术生长发育良好,生长率大,达8.03%,森林火灾得到综合治理,野生动、植物资耀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龙泉地处三江源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随着百万亩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的目益重视,龙泉市森林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突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郁 《水利经济》2008,26(2):1-3
南水北调工程缓解水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阐述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中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在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中的基本职能,指出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积极推进水权制度的建设进程;加强监管力度;建设信息披露制度;积极培养用水户协会.  相似文献   

6.
杨文杰  周庆生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3):178-179,182
本文研究了榆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困难,提出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及措施:依法治理生态环境,巩固已经取得的治理成果;加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切实搞好植树种草工作;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开发;保护利用水资源;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技推广,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水文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静  王浩  徐天宝 《水利经济》2005,23(6):5-7,42
简介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概况与经济发展概况。指出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水文环境变迁的现象是:河滩、河道及海湾水域面积减少、河网下垫面剧烈改变、水污染加剧、成潮上溯、生态环境恶化。提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障体系、认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发展策略建议: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及早建立区域协商机制,加大治理力度,完善国民经济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熊小青 《农村经济》2006,(12):93-95
水资源的稳定、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是保证水资源的关键。农村是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在严格惩治城市及工业污染的同时,应加大对农村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扶持、反哺力度,城乡统筹发展是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安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党中央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在境内流长340公里,约占中线工程调水量的37%,汉江水资源是安康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疆草原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草地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途径是:开展以灌溉饲草料地为主要内容的牧区水利建设;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确保生态用水为目标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草原建设管理,推行等高耕作、少耕、免耕等保护性耕作;采取政策性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模式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为珍稀动物——大熊猫栖息地,风光旖旎,环境至今仍保持着原始面貌。本文根据保护区近3年开发生态旅游已取得的明显效益,提出强化“自然保护”与开发生态旅游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景观,对火山锥、熔岩流、熔岩洞及湖岸风光等典型景观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由于开发不当,火山景观遭到破坏,甚至造成水土流失、湖岸坍塌、湖水变浅、湖水受到污染威胁;要完善保护规划,健全保护机构,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确保火山景观不被破坏,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山西桑干河水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世平  徐明  周喜 《水利经济》2007,25(4):58-61
介绍桑干河的自然环境、经济及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桑干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实现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组织层面上建立桑干河流域管理机构,使流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技术层面上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桑干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如工程方面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法律层面上实现依法治水;经济层面上,建立合理供水价格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集办法,实现桑干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环境层面上,采取措施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改善桑干河流域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春在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发现鸟类14目28科85种共35000只,其中有18种为保护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分析了江苏省2008—2017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并根据细分的三级账户分析了出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采用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4个指标对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江苏省水资源利用处于生态赤字的极不安全状态,但可持续利用程度整体在提升;第一产业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工业用水次之,两者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例约为90%,是造成水资源生态赤字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邓丽  李政霖  华坚 《水利经济》2017,35(4):16-23
重大水利工程作为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建设和运行会对社会经济生态产生交织影响。由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子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子系统构成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生态交织影响的系统具有开放复杂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等特性。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生态交织影响的评价模型,以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生态交织影响总体上来说是有利的,而且运营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建设期,通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增长。提出了完善移民管理体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污力度以及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监测力度等措施,以推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生林 《水利经济》2004,22(6):29-31
简述西部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发展草原水利灌溉,加快实施牧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创新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挖掘节水潜力,依法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景电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景泰和古浪境内,该文在研究灌区农业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灌区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优化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等绿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