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对我国行业协会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目前各行各业的非政府自治组织——行业协会,带有明显的旧体制痕迹,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这些缺陷和弊端,既制约了行业协会本身的生存与发展,又加重了政府的管理负担,急需治理。文章揭示了阻碍我国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几个重大障碍,提出了从法制、政府管理、组织行为诸领域对其进行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有效做法,就是发展行业协会,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从繁锁的管理微观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实现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3.
安娜 《时代经贸》2007,5(2X):80-80,82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有效做法,就是发展行业协会,实现政企分开,将政府从繁锁的管理微观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的实现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这种成就与政府行为市场化是否相关,本文构造了政府行为市场化的相关指标,选取1983~2008年的数据对FDI与政府行为市场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与政府行为市场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FDI、政府参与经济资源分配比重、政府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是单向因果关系;FDI与政府参与、经济资源分配互为双向因果关系;FDI与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从微观经济领域退出呈现稳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1.重新界定政府与企业和社会自主治理间的关系。政府职能应尽快从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及时转向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但企业行为有大量的“外部性”影响,对社会而言,有的是正面的影响,有的则是负面的。在这  相似文献   

6.
行业协会:寻求与企业、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行业协会作为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和政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行业协会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外同类社会组织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本文以温州商会为范例,指出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和自主治理的空间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需要形成行业协会、企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以扩大行业协会对企业(行业)的影响和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政府参与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 ,通常把政府看作是与市场相对立的、经济运行之外的特殊主体 ,强调政府的干预、管制等特殊作用。事实上政府作为一般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与其他经济主体平等地构成各种经济关系的微观经济行为。政府参与的合理范围是 :市场失灵的领域 ,自身运转的微观经济行为 ,合法的社会管理职能的延伸。政府参与的微观经济效应包括 :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和扶持效应  相似文献   

8.
高文  王任 《经济管理》2007,(11):31-35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确定政府在宏观、微观经济活动中的管理范围,本文试图对政府经济职能的限度和力度进行界定,以期政府经济职能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不出现“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9.
市场失灵:行业协会存在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蔡志良 《经济师》2005,(1):82-82,247
经典的微观经济理论表明,靠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现实中经常并非总能如此,即存在着市场失灵。其原因主要有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及垄断等。为解决市场失灵,一般的办法是通过政府干预。但政府也会失灵,而这时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其它一些专业组织即是自生调节力量的动力源。这是现实中导致各种行业协会出现的客观原因,也是行业协会应该大规模发展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解开中国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的要害,这一问题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以及资本市场的发育等领域。中国改革有一个难解的扣,就是如何在保留一定国有成分的情况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公司治理有效,并妥善处理政府-国家所有权人-公司之间的关系。作者结合世行,分析了解开这一扣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