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若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农村人力资本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数量转移不均衡,就会使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就意味着为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既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要注意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活动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须通过一定财政政策的支持,积极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的转移、从农业劳动力过剩地区向劳动力短缺地区转移,藉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调查分析:2000-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本文应用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年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敏强  尹义坤  李超  张岩 《现代经济》2009,8(3):142-143,92
本论文通过实证分析农民收入结构和收入现状,发现工资性收入已经逐渐取代农业收入而成为农民收入的支柱,并进一步详尽分析了阻碍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现状、限制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法规、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村社会隐患等问题。指出制定积极保障农民转移就业相关的法规政策迫在眉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解决农民转移带来的农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须通过一定财政政策的支持,积极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的转移、从农业劳动力过剩地区向劳动力短缺地区转移,藉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矛盾现象并存于现实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直接解释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应从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伴随的制度障碍、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来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7.
内生于赶超战略的制度和政策安排,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要素稀缺型发展模式。文章利用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就农村要素稀缺型发展模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外开放受规模限制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无显著效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形关系,现阶段依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需进行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加工装配、收入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实证研究了加工贸易及其引起的劳动力流动和收入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加工贸易活动引起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城市部门,这些外出打工者又将在加工企业的打工报酬汇回农村老家,提高了农村的人均收入。但是,如果以户籍人口来计算人均收入的话,在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加工贸易增值率上升的情况下,加工贸易活动引起的劳动力流动未能缩小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农民工的代际更替,加工贸易活动将会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实现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须通过一定财政政策的支持,积极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的转移、从农业劳动力过剩地区向劳动力短缺地区转移,藉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中核心-边缘(CP)模型,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4年两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客观上产生了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效果,但也受到城乡收入差距因素的制约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即只有当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且超过一定门限值时,这一作用才呈现正向的促进效果;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探究城乡收入差距各子维度对劳动力转移的不同影响效应,通过关键维度识别,更细致地解释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异质性影响。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农业增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解决“三农”的三个关键问题。农业增强、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农业增强是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径。但农民收入来自于农业收入的比重受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呈下滑的趋势,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企事业的采购活动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资金支出。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是采购与付款会计控制的必要前提,单位应当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而要做好采购与付款的会计控制,必须在这个连续操作系统中设立控制点,以保证各个控制点的有效作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运用1978—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尽管呈逐年缩小的趋势,但收入差距过大的格局并未改变。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面临资源流失、产业滞后和制度缺陷等障碍。必须不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充分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加大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以有效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中,作用最显著的有物质资本、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转移比例.其中:劳动力素质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这表明了加强农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人均收入影响不显著;而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流动则对农民收入呈现负的显著性影响,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的比较,着重阐述了金融发展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并提出了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明确政府金融职能,引入民营金融竞争,以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现阶段农民增收缓慢的体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引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合理的体制是妨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是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转移的变化基本上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吻合;有较强的地域性;技能水平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主要有政策制度、科技进步、城乡收入差距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能促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消费观念的改变,回乡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开放农村消费市场等积极影响。也有政策难以落实,土地抛荒,农村地区消费和经营收入较少等负面影响。应鼓励和帮助劳动力回乡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利用转移劳动力智力优势提高农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