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模糊理论的生态移民安置区优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移民既是一个环境保护与改善的过程,也是缓解贫困和促进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态移民成败的关键在于安置区的科学选择与搬迁移民的生计恢复和发展.生态移民安置区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资源等定量因素,还需要统筹衡量安置地生产习俗、语言、宗教和文化等非定量因素.按照生态移民内涵特点构建生态移民安置区优选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一致矩阵法,结合轮台县移民安置工程,对生态移民安置区进行优化选择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晓毅 《开放时代》2011,(2):154-158
本文是对《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政府实践》一书的评论,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文章对这项研究将生态移民放在一个复杂的背景中进行分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指出,现在面对的移民不同于传统的移民,首先是国家高强度的介入移民,移民不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国家规划的结果;其次,国家推动的移民不再是对自然的一个适应过程,而是一个人为的发展过程。在移民的背后所充斥的是有关发展和现代化的单向度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
杨文婷 《经济师》2014,(7):27-29,33
防沙治沙生态移民是生态移民中最为重要的类别之一,对于治理沙漠化、减少沙尘暴、提高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生态移民的过程中,牧民由原来的放牧迁移的生活方式改变为在城市定居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环境变化使得牧民需要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在社会适应过程的一系列问题中牧民再就业问题最为重要。文章以内蒙古乌审旗地区为例,重点探讨生态移民中牧民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将课题组2009年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5个移民村的调查数据和迁出区与迁入区的非移民数据进行对比,运用迁移差别指数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特征作了分析。由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迁移,三江源生态移民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结构等方面的选择性不强,但生态移民的家庭规模却呈现普遍小于非移民家庭的特征,另外,生态移民迁移前草场面积和牛羊头数平均低于非移民家庭。这种选择特征不利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从今后的政策应对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工程是将原来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相对适宜生存的地方,首要目的就在于降低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被迫实行的扶贫迁移策略,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产生文化变迁.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的结果是文化变迁.生态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适应新环境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在变迁适应中不断地创新发展.粗略的探讨一下因为生态移民环境改变后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相似文献   

6.
实施生态移民,特别是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迁移至环境宜居新区,是摆脱生态贫困和人口贫困恶性循环的必要举措,是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新时期移民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移民的定位和内涵。围绕生态移民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移民三个环节,即原住地的生态修复、安置区的开发与移民的安置以及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了迁出区的生态修复和安置区的扶贫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达茂旗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排斥性是造成牧民移民后经济收入少、政治参与度低、社会融入难、文化堕距大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适应困境,文章认为生态移民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牧区、牧业、牧民的特点,促进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8.
史俊宏  赵立娟 《经济论坛》2013,(10):114-117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特征.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的风险来源分析框架并结合生态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类型分析框架,通过生态移民风险识别考察不同生计模式生态移民生计风险类型及特征.研究发现,生态移民更为关注的是同质风险——食品价格,迁移到城镇与饲料地两种类型生态移民在干旱、冷冻、沙尘暴、牲畜死亡、牲畜丢失、农业生产投入增加6种风险冲击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工程移民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强制性社会变迁中移民的社会资本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在被动迁移过程中,工程移民的社会资本发生了消极的变化,而且它还受到移民迁移后的满意度的影响;同时,社会资本对移民经济地位的获得具有相当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补充移民扶持政策等正式制度不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是文化的载体,人的流动、迁移意味着文化的流动、迁移.从这种意义上讲,丹江口水库移民就是一种从原居住地到安置地的文化迁移、融合的过程.这种文化迁移能否成功,事关移民在安置地是否"稳得住",而只有在移民"稳得住"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能致富",并最终达到完全融入安置地,幸福生活的目的. 一、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与移民文化的存在形态 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按安置地与移民原居住地的距离,可分为外迁安置与就地后靠安置;按安置移民的聚散程度,可分为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移民安置方式对移民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外迁安置的农村移民远离原居住地,不再经营原有的土地、山林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分散型安置的移民由于分散插组、插村安置,原有的文化组合被彻底打乱.这两类移民在安置地面临新的文化环境和新的社会群体组合,外界压力冲击比较大,他们不得不尽快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类移民文化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完全陌生到逐步被同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