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智商一流、执有大学文凭的翩翩才子决心“下海”做生意。有朋友建议他炒股票,他豪情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又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等等看。”又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很有兴趣,但快到上课了,他又犹豫了:“讲一堂课才20块钱,没有什么意思。”他很有天分,却一直在犹豫中度过。两三年了,一直没有“下”过海,碌碌无为。一天,这位“犹豫先生”到乡间探亲,路过一片苹果园,望见满眼都是长势茁壮的苹果树,禁不住感叹道:“上帝赐予了一块多么肥沃的土地啊!”种树人一听,对他说:“那你就来看看上帝怎样在这里耕耘吧。”[点燃思考]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个大二退学的80后农村青年,苦熬5年打造出一家年营收过亿的在线培训机构,并入选《福布斯》杂志“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有人说他是草根大师,有人说他是屌丝逆袭,而他只是想单纯地为中国在线教育“正名”. 如果不是上榜《福布斯》杂志2014年度“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大概没有多少人会意识到,年仅30岁的山东小伙邢帅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开掘出了多么开阔的一片天地.“读不起大学就办一所大学,让所有人花最少的钱学一门技术,这是邢帅的梦想.”《福布斯》杂志如是说.投资人刘芹更是称他为“在线教育领域的草根大师”.  相似文献   

3.
“汤姆牧羊”的故事是从一名中学生的语文试卷上看到的: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有件事总让他感到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相似文献   

4.
一次,美国幽默表演大师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 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并恨快将上衣纽扣系好。当他走到这位观众看不见的地方,复又解开。  相似文献   

5.
我邻居家的孩子一直在央求他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上衣是白衬衣,下面是黑色的短裤。他的妈妈说“:老师怎么会这样啊?”我问“:怎么了?”她说他们学校要搞拔河比赛,要求男孩儿一律都要穿白衬衣黑短裤,但我的孩子不用啊,因为他长得瘦小,没有被选上参赛。她是不想买的。因为孩子有很多旧衣服。“我想这小孩子虚荣心也太强了,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也要。”孩子就哭了,边哭边说“:虽然我没有被选上参加拔河比赛,但老师说我是最重要的角色,没有我的鼓励,他们会没有力气的。”我一下感动了。这个老师是多么聪明而善良啊,既没有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他认…  相似文献   

6.
一个学佛人去拜访德高望重的老禅师.开始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他态度十分傲慢.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禅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拜读完大师的回忆录。一般名人都写回忆录或立传,管理大师德鲁克也写了一本回忆录,取名为《旁观者》。德鲁克大师讨厌别人称他为“预言家”而一直自称为“旁观者”。他说:任何人都无法预测未来,自己唯一能做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已经发生并对未来可能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大师在序言中讲到:“1923年的11月11日——再过8天就是我的生日了(14岁),我惊觉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什么是“旁观者”?大师讲,旁观者“是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并反复多思考——他的思索,不是像镜子般的反射,而是一种三棱镜似的折射”。大师…  相似文献   

8.
孙春艳 《经营者》2006,(21):38-41
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说“:市场营销学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被称作营销界的爱因斯坦,现行的营销方略与活动无一能超越他所创立之体系,他的著作是营销人的宝典!今天,这“位现代营销之父”将晚年的事业重心放在了中国,他的足迹已经覆盖了中国的许多城市。  相似文献   

9.
闫小青 《乡镇论坛》2011,(30):15-15
一场拯救中国乡土建筑的公益行动,却显得与这个利益社会“格格不入”,这让项目的组织者——清华的一位老教授很失望,他只能说.“我是傻瓜啊。”  相似文献   

10.
杂草锄不净     
《大众标准化》2014,(10):37-37
古时一位官员无故被罢官,回到家乡怎么也想不通,心乱如麻。他每天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事,可这件事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一天,他遇见了大师,便向大师诉说心中的苦闷,问大师怎样才能解脱出来,不去想那些烦心的事。大师看向远处,一位老农正在杂草丛生的荒地里开荒,大师便问官员如何种这块地。官员看了看这片地,满是杂草,他便对大师说:“大师,种地先锄草,我肯定先要把这里的草锄干净,然后再种植。”大师不语,上前和老农耳语了一阵,老农便把这块地交给官员种菜。  相似文献   

11.
胡毕 《企业经济》2001,(6):84-84
“黑芝麻糊”的电视语言广告,散发着浓烈的艺术魅力,那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深沉的画面啊-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处在自己眼皮底下的制假售假严重违法行为,负有对市场监管职责的原河市铁东工商分局的李局长,不但不拿起法律武器去打假.反而在采访记者面前用蛊惑人心的反信辞令,为自己呵护假冒伪劣的行径贴金:“……谁不长个良心,你说对吧?”在那些不知道制假售假是违法的山区文盲兼法盲听起来,这位局长是多么能将心比心,多么设身处地,多么仁慈善良,多么情真意切,他的“高论”是多么感人动人啊!众所周知,如今假冒伪劣日益泛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但众多地方保护主义者在为自己辩解时,大都只能羞羞答答地闪烁其…  相似文献   

13.
曾听过这样一个有关“风水文化”的小故事:一位企业家花费了几亿建造了一幢漂亮雄伟的写字楼。企业家把自己的公司搬到18层,以图个“要发”的吉利。他又把自己的办公室布置在写字楼大厦的东南角。办公室宽大敞亮,阳光充沛,清风凉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企业家就把电梯中标的“18”层改成了“17·1”层,为什么呢?原来他每天上班上楼,电梯员都问“:王总,到第几层啊?”他都回答说:“18层。”久而久之,他突然想到古代民间有个说法是“地狱有十八层”,所以他为了避开这个念头,就把“18”改成“17·1”了。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美国著…  相似文献   

14.
一次,去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我问:“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命运?”他说:“当然有啊。”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15.
智慧老人     
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被国王请到宫中,做了国师。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那就是:“这很好啊,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还是一位机智幽默的语言艺术大师。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当听到一同志姓阮时,毛泽东风趣地说:“啊,今天遇到梁山泊的阮氏英雄,你是阮老几啊?”尔后又握住一位叫高丽生编辑的手,笑着说:“高丽参?哈哈,是朝鲜人,还是朝鲜产的高级补品。你可要给读者补一补,不要只补自己哟!”毛泽东和张闻天在紧张的战争年代常开玩笑调节空气。一次行军,张闻天骑马打瞌睡,跌了下来,出了点洋相。毛泽东闻讯,凑趣作了一首打油诗:洛甫骑马过湖南,四脚朝天滚下山。人没受伤马没死,…  相似文献   

17.
价值     
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就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钱边走边想着,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谁也梦想不到已有千年,怎么有人会出这么多钱买它呢?”  相似文献   

18.
Paul Poiret是一战前后的时装大师,风格较为奇幻。战争过后,物资短缺,他那种瑰丽风格不再如以往那样大受欢迎,反而是CocoChanel设计的朴素棉裙占了上风。有一次,Paul Poiret在大街上撞见了CocoChanel穿着她自己设计的黑白外套,不无嘲讽地说:“小姐,你这是在悼念谁啊!”“悼念你呀!”Coco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一句。  相似文献   

19.
近期的《凤凰周刊》刊登了《<马燕日记>怎样感动了世界》。马燕在日记中这样记述:“今年我不上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里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流不干。”马燕日记震撼着一位叫韩石的法国人,是他把马燕日记带向了世界。 韩石这个法国人对中国的9年义务教育感到很奇怪——那些生长在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女童们,因为无法得到正常的教育,以  相似文献   

20.
《广东质量》2003,(5):93-93
基辛格堪称本世纪的谈判大师。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中之技。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