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继东 《财贸经济》2012,(8):129-136
认识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对于理解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分省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系统考察了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货膨胀与最终消费率负相关,通货膨胀抑制了最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从通胀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看,通货膨胀降低了农村消费和耐用品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占比;通货膨胀并没有显著提高总体名义消费水平的增长,但高通胀有利于城市名义消费水平的增长。从刺激消费的角度而言,控通胀的政策有利于稳定消费,从而稳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孔鹏 《新财富》2008,(6):17-17
通货膨胀成为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话题,中国的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中国会不会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海外投行的观点发生分歧。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汇储备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胀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关注点,近年一直呈上升趋势,且通胀预期不断加强。外汇储备增长带来了外汇占款大幅增长,货币供应量走高,通胀压力增强,可见,分析外汇储备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裴慧宇 《商场现代化》2013,(20):193-194
本文将GDP增长率、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通货膨胀率三个指标引入VAR模型,通过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财政赤字、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得出的结论有:财政赤字短期促进经济增长、长期抑制经济增长;通胀对经济的影响始终为负向;经济增长对赤字和通胀有单向传导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更强烈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独立;由财政赤字引发的短期通货膨胀较短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年时滞,因而可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三年后适当施加一定程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商》2015,(16)
本文利用GARCH模型生成了通胀预期不确定性的衡量指标,并构建VAR(2)模型分析了1987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通货膨胀及其预期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二者相互影响的方向和大小。结果表明:通胀预期不确定性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原因,同时具有相互稳定的正向影响。最后,在中国控制通货膨胀比追求高增长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08,(11):16-18
伴随着油价、金价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扬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的持续扩大,美国经济开始露出滞胀的苗头,欧元区经济和新兴国家也开始面临着通胀高企的巨大压力,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将显著放缓,并预期全球通胀压力也将进一步上升。国际分析评论认为,上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的噩梦”死灰复燃,世界经济面临着不断增长的通货膨胀压力,始于21世纪初的“低物价时代”将落下帷幕,“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2008年,世界经济正在发生转折,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增长的回落和通货膨胀的抬头,使全球经济增长正面临滞胀的威胁.中国已步入对外开放全面转型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既要保增长又要反通胀.我们必须把"保增长、反通胀、促转型、减震荡"看作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从根本上讲,通胀也是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和发展中必然伴随的问题,既包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协调出现了问题,也包括整个发展战略转换发生的问题.现阶段,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应是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7.5%将是我们最低的增长底线当前中国的问题是如何既保经济增长,又抑制通货膨胀。对通胀危险仍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孙丰国 《商》2008,(8):51-53
中国出口增长趋缓,有助于缓解经济结构失衡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美元贬值造成全球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上升是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事实之一。美元汇率下降所导致的全球能源价格和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外部推动压力。从目前来看,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注入的外生性通胀压力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周期,即长周期的开始阶段,中长周期的下降阶段,中周期的复苏向扩张的转化阶段,短周期的再次扩张阶段。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放缓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通货膨胀也会继续上行。中国在短期内同时出现严重的停滞与通胀的可能极低,出现严重停滞与缓和通胀、或者是缓和的停滞与严重的通胀的可能性也较低,但是在中长期内出现轻微停滞与通胀的可能却非常高。政策含义是,中国亟需解决过去三十年来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遗留下来的结构性欠账,以人力资本投资为重点,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推进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工业化时期的演变过程为经济虚拟化时期的研究对象,通过滚动时间窗口中的贝叶斯网络学习,研究了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交互机制。事实证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近。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中,与虚拟经济相关的指标逐渐进入了经济增长和通胀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率的良好状态,这种现象甚至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之谜"、"中国奇迹"。而自2007年开始,我国经济却接连遇到各种问题,经济增加放缓,连续两轮高通货膨胀,股市崩盘,何时经济回暖始终未知。本文主要从货币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目前高通胀预期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并对政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张艳 《价格月刊》2010,(6):11-18,22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通过传导机制不断向PPI和CPI传递.推动了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注重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以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基于流动性过剩的观点分析通货膨胀的起因与传导机制,用相关经济学方法分析通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增发的相关性,提出有效治理通胀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彭远平 《商》2014,(3):117-118
传统的观点认为较低的通货膨胀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条件,各国央行都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依据。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发展中国家大量低价产品出口给发达国家带来通缩效应,低通胀会“迷惑”货币政策制定者,使其在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本国经济时不用担心通货膨胀的威胁,以至于吹起资产价格泡沫。与此同时,贸易盈余国将巨额美元储备用以购买美国国债又拉低了长期利率,更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危及金融稳定与整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盘点2010年中国经济热点词汇排行榜,通货膨胀肯定榜上有名。由于与通货膨胀的密切反向关系,黄金成为了理财界抗通胀的代名词,它抗通胀+稳收益的双面娇娃身份正日益呈现在广大投资者面前。  相似文献   

17.
温万德 《现代商业》2011,(5):182-183
与大部分经济体相似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通货膨胀,但并不是所有的通胀都会扭曲资源配置和阻碍经济增长,所以对通胀要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超过一定幅度的通胀,在对民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对其应该谨慎应对。文章将中美两国增长过程中遇到的通胀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国经历的通胀有相似之处,而且一定幅度内的通胀对经济的危害性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面临的通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治理通胀的同时不能排除滞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据IMF预测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通货膨胀同比将达到3.5%。2018年初以来,通货膨胀的前景愈来愈模糊,虽然上半年的经济保持着稳定增长,但是通胀水平却处于起伏不定的状况,看起来有点后劲不足。通货膨胀的存在,对企业的融资策略毫无疑问石油影响的。本文分析通胀预期对于企业融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货膨胀预期对企业融资行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存在通胀预期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往往会选择债务性融资,特别是借款和债券融资,这些融资选择与通胀预期的趋势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9.
高善文 《新财富》2011,(1):24-25
经济没有过热迹象,通货膨胀却是一路飙升,2011年,控通胀和保增长似乎缺一不可,在此背景下,大行们从“十二五”规划出发,结合产业升级、中周期繁荣、PMI指数等线索,找寻投资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芦思超 《商》2013,(15):122-123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缓慢复苏、回暖。中国在这次复苏中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伴随而来的是新一轮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关系到我国的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阻碍我国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大难题。所以,在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的中国,研究当下国内的通胀成因与对策已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