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多民族国家中,由于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存在着某种张力,导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往往会产生一些冲突,甚至导致国家解体。为此,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和谐一致,就需要采取一些途径,加强国家认同的模式构建,以避免"民族认同"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国家认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民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归属、承认等方面。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国家认同的内涵,国家认同的社会功能以及如何在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交汇,民族国家面临着信仰危机、认同缺失以及本土文化分崩离析的困境。文化自觉作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警醒,内在地包含着文化认知、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和文化自强的逻辑,为思想政治教育重塑、民族文化不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以及国际文化竞争力应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核心任务是将国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对各自民族的忠诚与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相统一。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建设是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之根本,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之保障。  相似文献   

5.
民族国家是在民族宗教、疆域、主权等国家认同标识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体。宗教作为美国国民的精神源泉,在美国的民族国家构建和统一的过程中,对于推动主权国家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统一、人民在国家中地位的确立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主和自治对于祖国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可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今在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村干部、村民法制观念淡薄、村民自治缺乏有效监督、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等,最重要的是村民有不同的认同观,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这些认同不一,都会制约农村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的发展。鉴于此,需要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增强各民族间的平等,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等。只有制定相应合理的方针政策,才能有效地发展民族聚居地区的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  相似文献   

7.
作者主要从伊斯兰传统政治理念出发,论述了伊斯兰国际体系观的内容及其现实困境,力求相对客观地理解伊斯兰与国际体系的关系。首先,伊斯兰的宗教共同体(乌玛)观念将超民族、超地域、超国家的"乌玛"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理想原型,导致当代各种伊斯兰思潮均以重建"乌玛"为政治理想,并使伊斯兰世界的民族国家建构深受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矛盾的困扰,而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和伊斯兰世界分裂的现实使重建乌玛注定成为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其次,传统伊斯兰文化的真主主权观念,被当代伊斯兰主义发展成为反对国家主权的"伊斯兰国家"理论,并诉诸实行伊斯兰教法、重建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实践,导致伊斯兰国家宗教与世俗的矛盾冲突并破坏国家政治稳定,同时也加剧了伊斯兰国家与现行国际体系的矛盾。最后,崇尚和平、平等、中正构成了伊斯兰教的核心价值观,但伊斯兰的传统"圣战"观对后世影响至深,它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运用具有其正当性,但宗教极端主义对圣战的扭曲和滥用,既加剧了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冲突,也加剧了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抗,并为西方妖魔化伊斯兰教攫供了口实。伊斯兰与现行国际体系关系的调整是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因素,伊斯兰世界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伊斯兰与国际体系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东北之窗》2014,(5):7-9
正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全国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干部群体在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体制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关键。但是,随着现阶段各民族的民族意识的普遍增强,少数民族干部也比以往更多地表现出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强烈意识,而在区域自治模式下的少数民族干部任用制度却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这势必将弱化少数民族干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现实国情。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整体上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公共服务水平等几方面探究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国家的建构中,多民族国家必然会面临着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问题。由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不断冲击,如何正确处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克服彼此之间的张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每个多民族国家面临的重要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实现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治观念,促进民族地区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湮灭后,人类出现了全球范围的认同危机。美国也难逃此劫。性别、民族、种族等群体认同,分权主义者对州权的认同,知识界与政界的精英们对全球化与超国家的向往都危及到美国人的国家认同。认同政治的兴起对美国国家认同的关键部分———文化与政治信条构成了挑战。这不仅是国家权力衰落的体现,也说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契合对一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各国如何因应具体国情在制度设计上接受“认同政治”的挑战,培育出理性的、参与的、团结的公民,这在一定意义上将会决定这个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文章通过对西藏拉萨地区的农村群众文化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分析探究了西藏地区民俗文化与民族观教育的现状,以期对将来促进西藏地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青少年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民族和国家认同的程度也受到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树立正确国家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场所,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的国家认同教育,帮助撒拉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增强对民族和国家的情感.这对于激发撒拉族青少年热爱祖国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秦文 《科学决策》2021,(6):159-160
全球性经济、文化、政治让我们感受到全球化具有的变革力量.一方面,不管愿意与否,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甚至个人,都与全球化发生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创造出很多新的分裂形式导致认同危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内部的团结与社会稳定依赖于社会成员对它的高度认同.国家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国家归属的认知及情感取向,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事实证明,现代国家认同之形成乃民族国家合法性逐步确立之过程,人民的国家认同为国家提供合理性、正当性论证.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因此,政治文化能代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政治体系的本质特征.英国社会和民族的三方面政治文化因素对英国政治体系造成很大影响,这三方面是:英国人对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英国式的保守主义;英国个人主义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今天,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少数民族"内地班"。"内地班"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现状,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人才,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振兴民族做出贡献,更在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本文在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内地班"教育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内地班"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的民族问题实质上是民族分裂分子借民族认同而走向极端民族主义、蓄意破坏国防、分裂国家的行为。在新疆并不缺少民族认同,而是缺少国家认同。要有效提升国家认同,就必须处理好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同一起来的纽带。有了文化归属的共同性,不同的民族或群体才能相互认同。文化融合是增加新疆各族人民文化共性基础,促进各族人民文化认同的根本途径。研究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融合问题对增强国家认同,维护新疆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理论包括国家认同、历史文化认同和国家范围内其它少数民族的共同认同。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的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觉意识和感情归属,对抵制西方国家消极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