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向客户提供并收取一定费用的除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之外的多种专业服务的统称。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有可能会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对我国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客户盈余管理程度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非审计服务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
以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9年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审计意见、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年度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处于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但没有发现变更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也没有发现盈余管理高低与会计事务所变更存在显著性关系,注册会计师审计并未因高盈余管理而退出高风险审计项目,审计时也未充分考虑盈余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透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国强 《新智慧》2004,(8A):37-38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上备受关注的问题。鉴于盈余管理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危害,社会寄希望于有“经济警察”之称的注册会计师在对盈余管理的审计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注册会计师到底有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的问题呢?注册会计师的整体审计质量又如何呢?笔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非经营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其收到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经选取200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491家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持忽视和容忍的态度。因此,需要优化公司制度环境和完善注册会计师监管体系,加强外部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能力识别上市公司的重大问题,但审计质量有待提高。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类型审计报告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PA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越严重。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具有明显的市场信息含量,审计报告披露前后的超额收益均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经营状况恶劣、现金流出现困境、偿债能力不足等,是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普遍特征。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或收入规模越大,CPA审计质量越低。偿债能力越高的公司,CPA审计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发生了变化,注册会计师能否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财务报表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是检验新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盈余管理的鉴证力,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的鉴证能力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有所增强,但审计意见更不严厉;从行业来看,作为盈余管理高风险行业的金融保险业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获得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占比在所有行业中是最高的,然而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所有金融保险业样本公司均获得标准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前后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揭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判断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问题,通过选取2006年~2007年和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前后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相比金融危机前,危机期间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了盈余管理而且盈余管理的整体幅度更大,但注册会计师并未像金融危机前那样报告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针对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署最新公布的《2005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在对16家具有上市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质量检查中,竟有14家会汁师事务所存在质量问题,造成的财务会计信息虚假值近10亿元人民币。由此,我们不得不对我国的审计质量再次进行研究。从制度框架设定基础来看,独立审计事项均由董事会决定,管理人员没有能力对注册会计师产生任何影响,注册会汁师能够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但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大多数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所有终极代表人缺位,公司管理当局实际上控制着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审计费用的支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权。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审计质量、解决审计问题,必须对现有的审计聘任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7—2009年沪市A股制造业公司数据,分析公司治理要素对审计任期的影响,进而分析公司治理和审计任期两者对盈余管理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均衡度、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审计任期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审计任期负相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负相关。上市公司应该分散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功能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稳定审计关系;此外,我国可以根据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选择性实施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采用排序选择模型打开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这一"黑箱"的基础上,运用A股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9年的经验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采取的事务所变更策略和审计费用调整策略对于审计意见收买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通过事务所变更和审计费用提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计意见收买;同时变更事务所和降低审计费用的情形,相对于未同时变更事务所和降低审计费用的情形,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恶化的概率减小。  相似文献   

11.
袁亚云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4):84-86,12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成因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不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对策是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严格执法,规范民间审计和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因虚假性、误导性或者遗漏信息导致的财务重述日益严重。财务重述与审计费用关系密切,通过审计费用视角可以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的反应。以2007-2009年财务年报发布补充或更正公告的A股公司作为实证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别从纵向和横向角度研究财务重述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会因重述类型有异。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会对财务重述公司调高审计费用,针对核心重述收取的审计费用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重述公告。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认识的不同,从而审计市场中存在着审计期望差。基于期望差的视角,文章研究了我国审计风险是否在审计收费中得到了补偿这一问题。通过对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确定审计收费时会考虑审计期望差这一问题,这说明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着审计期望差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09年5 93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审计收费和审计师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四大会计事务所和非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均有所提高,但四大与非四大的收费差距在缩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审计收费差距的缩小可能是国有企业趋于选择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5~2006年1332家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审计事务所的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审计事务所的专业化水平对审计收费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专业化水平愈高,审计收费愈多;但从发展阶段来看,在高度专业化以前,专业化程度愈高,事务所的审计溢价收入愈多;而在专业化达到较高程度后,溢价收入消失。研究还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子公司数量、分部报告数量、近三年是否亏损以及审计意见等因素均对审计收费有显著影响,而企业的净利润额、应收账款额和年末存货额的影响不明显。希望该研究发现,能为审计事务所制定专业化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给出了审计师声誉与“质量溢价”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2000~2002年三年的年报审计费用共2520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住客户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审计风险之后,从三年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审计师声誉越高,审计服务价格中的“质量溢价”也越高。国际“五大”合作所的审计服务价格显著高于国内“五大”所,而国内“五大”所的审计服务价格又显著高于国内其他所。这说明审计师声誉和审计服务价格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虽然审计市场具有“二手车”市场的特征,但是由于多期博弈的存在,部分消除了审计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7.
审计师的独立性受损是导政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根源。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对消除审计人员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关联,恢复注册会计师真实的独立地位,遏制上市公司造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目前实施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势必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从新会计准则实施对盈余管理这个角度提出见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审计质量差异对终极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股股东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随着控制权比例的增加由"壕沟效应"转向"协同效应";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身份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两权分离程度以及金字塔控制层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较高的审计质量有助于识别和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并能够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