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荐书     
《上海国资》2013,(5):104-104
美联储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华尔街的金融大佬,是不是普通人的敌人?为什么说货币是一个神秘的心理操纵术,每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美联储为何能够执全球经济的牛耳?政府机构遵守什么原则与资本市场角力?  相似文献   

2.
警惕隐性QE3     
安狄 《首都经济》2011,(8):22-23
在低通胀、高失业率、高赤字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推出了饱受国际社会批评的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虽然在争议声中QE2终于落下了帷幕,美联储会不会将“无耻”进行到底,继续上演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或者美联储会反思QE2的效果,逐步转向适度紧缩呢?QE2之后美联储的动向,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可耻的美元     
可耻的美元,说的并非美元,而是躲在美元背后操纵美元的人。即美国政府和政府利益的代表,美联储。这两位家伙可耻在哪里呢?可耻在它们只顾自己利益而置世界各国利益于不顾,悍然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将于何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在过去一个月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给出多种说法,仿佛在跟全球投资者“捉迷藏”。6月19日,伯南克告诉市场,虽然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一段时间,但可能今年稍晚开始放缓QE,明年年中可能结束QE。这是美联储第一次透露出清晰的时间表,全球市场随之巨幅震荡。7月11日,伯南克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发表讲话中转了口风,以“可预见的未来都需要高度宽松的政策”的表述安抚市场。  相似文献   

5.
孙晓兵 《新财经》2013,(12):32-33
美国的超宽松政策还会玩多久?这或许是一个着眼大局投资者眼下最应该关注的事。从最新动向看,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好转,美国QE似乎到了该退出的时候。2013年10月,美联储货币会议纪要提升了缩减QE的预期。儿月20日公布的美联储10月29~30日会议纪要暗示,会议纪要主要围绕两点讨论了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前景。一是关于QE缩减的时机、规则和构成的讨论,这表明在近期宏观数据转好的背景下,美联储已将QE缩减计划提上日程;二是关于如何加强前瞻指引的讨论,这凸显了未来美联储政策将更注重沟通策略,以期通过与市场的清晰沟通,让市场相信单纯的QE缩减并不意味着会很快加息。  相似文献   

6.
李瑞伯: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维吉妮亚大学历史学学士和数学硕士、1973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1973年7月至1999年5月在美联储工作,从事政府融资、利率影响、利率调控以及宏观经济研究和美联储货币供给数据库的组建等工作。[编按]  相似文献   

7.
[英国《金融时报》6月23日]“泡沫只有破了才能证明是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虽然目前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会认为房价有泡沫,可是每次他们的话音刚落,房价仍照涨不误。房地产目前已是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论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内陆,自2002年以来咆哮而上的房价,已经牵动了各方的利益博弈。政府与民争利?房地产商的囤积居奇?投机客的炒作?还是国际资本的套利?只要是引起房地产上涨的任何因素,都成为公众和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谁来救市?     
《海外经济评论》2008,(13):27-28
[美国《纽约时报》3月18日]美联储越是要化解金融传染病,问题就变得越清晰:单靠美联储不足以解决金融体系的问题。对许多美国人而言,如今纳税人显然将不得不介入。不那么明显的是,如果美国政府不稳定市场,外国政府就越发愿意,以换取在美国金融体系的更大份额。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7,(19):43-43
美联储定期的议息会议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全球金融市场都在会议宣布利率决定前翘首以待。问题是,他们等的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若要把打响此轮“货币战”的责任推到日本安倍政府头上,似乎并不准确,日本最多只能算是此轮全球主要央行开闸放水中的帮凶,打响此轮“货币战”第一枪的应当是美联储,而促使美联储坚决执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包括9·11事件、金融危机、美国联邦政府财政状况恶化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竟然还赶不上美联储的利率,那么人们为什么不存钱而是要买入国债呢?  相似文献   

12.
假如说目前美联储的降息可能会暂停,那么,美元的贬值也可能会产生一个波段性的回稳。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我们面临的升值压力会减缓?人民币有没有进入贬值区间?  相似文献   

13.
对抗美联储     
美联储正在就一项法律提案与国会议员进行交锋,该法案名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问责制和透明度法案,要求美联储使用正式的规则来指导货币政策。美联储担心法律会限制其独立性,而该法案的支持者认为,这将产生更多可预测的低通胀经济增长。谁才是正确的呢?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会不会在9月份缩减OE规模?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美国本土经济学家对此判断不一,比如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里等最近高调表示:美联储可能存9月17日至18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缩减货币量化宽松(QE)的规模;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则预计:美联储到今年底或者明年才会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上海国资》2009,(1):6-6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会出现过剩还是短缺?这是一个问题。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市场注入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又导致全球信用紧缩,二者作用互相冲抵。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纽约时报》6月22日]嗅觉高度灵敏的一些人说,空气中有一种未来通货膨胀的味道。你会说,这是怎么了?我们此刻不是正在经历通货紧缩吗?答案是:是的。但是,对于态度足够强硬的人来说,美联储最近采取的行动显然能让人产生通货膨胀的幻想。  相似文献   

17.
潘亮 《环球财经》2010,(12):70-73
在传统的货币发行体系中,美元的发行是以美国国偾为惟一抵押物,只有美元的发行绑定美国国债,政府才能制约私人金融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联储是间接发钞;而今,  相似文献   

18.
国际     
《天津经济》2013,(12):75-75
美联储褐皮书:美国经济继续“缓慢至温和”增长 美联储在12月4日公布的褐皮书中指出,自10月16日上一份褐皮书发布以来,美国制造业、科技业及住房市场的增长均帮助美国经济继续以“缓慢至温和”的步伐增长,显示出10月上旬的政府关门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多种迹象显示,现在是抄底华尔街的时候了。本周,在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由投资银行转为控股银行后,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团和股神巴菲特先后宣布对这两家投行进行注资。据悉,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对它们表现出了兴趣。同时,美联储放宽了限制资本运营公司和私人投资者大量入股银行的规定,允许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和政府投资基金入股银行。相信会有更多的私人机构和主权财富基金对抄底华尔街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企业研究所7月1日】近期,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预防通缩。然而,这却引发了对通胀的担忧,不仅美国国内如此,国外亦然,中国尤其感到担忧。具体说来,美联储突破了零利率货币刺激政策的界限,直接买进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由此弓I发了这样的猜测:美国意在大规模发行货币,以买进政府以低利率借入的巨额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