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张晓  李平 《走向世界》2011,(31):42-45
2011年9月20日,"德耀中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54位可敬的道德模范展现在大众面前。而对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的村民们来说,有一个时刻格外令他们激动,那就是亲耳听到主持人宣布:"授予刘延宝,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因为这是他们心中的一个大好人,一位令他们由衷敬佩的守墓人。  相似文献   

2.
"捐款门"的出现,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对慈善的管理与监督,只有用完善的法律制度、道德以及自律做成"玻璃做的钱袋",慈善的这扇"门",才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道德关怀是现有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一个隐性要素。文章在整合与优化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道德关怀这一隐性要素凸显出来,并把"道德关怀质量指标"作为一项独立的一级指标列入老龄人口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同时对其二级指标及其测评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论语》为政第二篇第一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从字面来理解很容易,但是重点在"政"和"德"。此"政"非当下所讲的政治,而是指一个团体,一个组织。这里的"德"也可以笼统的指道德,但理解为"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思想"更确切一些,就是为人师表,要作表率。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传统道德文化对农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按照扬弃、改造的原则,充分发挥传统道德中的"公忠"、"诚信"、"慈孝"、"仁爱"思想在新农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寒 《中国西部》2010,(2):38-39
中国的"企业公民",不能只做"经济人",而是要做一个有责任道德的一个大写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7.
古代书院的"会讲"和"讲会"、"力行"以及环境的选择和优化等对生徒道德品行的熏陶和磨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学校、自身以及社会的原因,目前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应当借鉴古代书院的教育模式,大力开展人文讲座和人生问题辩论;完善道德评价机制,鼓励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8.
王芳 《黑河学刊》2012,(9):134-136
"尚俭"教育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中很早就提出并阐发的一个思想。中华民族世代思想家对"尚俭"思想的论述和升华中,逐渐揭示出了"俭"与人的培养和教育的密切关系,"俭以养德",即只有通过"尚俭"教育,才更有利于培养和塑造人的高尚道德品质,才能有高尚的道德人格、志向、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成由俭,败由奢",这不能不说是历代思想家们对其人生成长和发展规律的昭然揭示。倡导"尚俭"精神并非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及消费原则相"二律背反"的。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尚俭"精神置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进行认识和实践,这是客观地并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和实践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10.
摩尔元伦理学思想的直觉主义是一种关注伦理学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的"科学的"伦理学研究方法。摩尔认为,善是伦理学的核心范畴,对善的理解仅仅需要直觉。由于无法合理地说明与之密切相关的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的自明性、道德冲突的解决等问题,最终,直觉主义伦理学作为一个学派,结束了其存在。然而,作为一种伦理学学科发展的新范式,摩尔直觉主义的伦理学启迪着后世伦理学科学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有没有普遍性?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贯穿于整个伦理思想史.如果认为道德有普遍性,那么该如何解释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因为事实表明,五种社会形态下的伦理有着很大的差异,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伦理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如果认为道德没有阶级性,那么将会误以为道德仅是一种权宜之计,道德的客观性就会受到挑战,尤其严重的是将引发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最终取消道德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持一种折衷的观点,认为有些道德会变,有些道德不会变,那么能否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划一个界限,给出一个清晰的说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使"东亚奇迹"蒙上了阴影,亚洲文化遭到各方的责难。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美式文化"倍受谴责。两次危机有着一致的文化机理——"道德缺失、价值扭曲"的文化危机最终诱发经济危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道德的作用,加强道德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董露茜 《新财经》2012,(4):42-43
3月14日,高盛前雇员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在《纽约时报》刊登离职公开信《我为什么离开高盛》,指责高盛"有毒",道德沦丧,把客户当"白痴"和"提线木偶"。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封信一经刊登,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未来发展相互关系时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什么是动漫?动漫已不再是以前"哄孩子观赏的小玩意、小投入的低端产品"的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文化支柱产业,是一个拥有数亿消费市场的朝阳产业。正如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离不开道德的规范作用一样,在动漫产业中,道德的规范作用也有着极其深刻的体现。通过探讨动漫与道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道德对动漫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从而为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11,(5):12-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了"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他在讲话中强调,要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温家宝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如今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里,"善"、"善生"成为衡量公民道德标准的重要维度。如何为公民营造一个和谐的道德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公民对"善生"思想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成为一种价值认同和行为标准,成为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生态建设的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利于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目标,任何所谓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都要受到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审判。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先生的系列文章《论中国经济活动中的非道德性实践》,提出了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道德准则。请看———  相似文献   

18.
郑黎 《宁波通讯》2012,(16):36-37
宁波市北仑区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城市灵魂,着力提升新老北仑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把"北仑好人"锻造成为城市新品牌。让"好人"精神融化在城市血脉中毗邻东海的北仑是港城宁波一个新兴的城区,也是浙江省第一个外来人口超过本地户籍的地区。宁波市委常委、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说,为倡导"北仑好人"精神,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评选北仑"道德模范"和北,  相似文献   

19.
《广西经济》2010,(8):58-58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富豪认同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这句名言,他们把回馈社会、帮助穷人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20.
福山在《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出:一些软弱无能的国家或失败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贫困、艾滋病、毒品、恐怖主义等)的根源。在西方政治学界抨击"大政府"的主流观点之下,福山又提出了在这些失败国家加强"国家能力"建设的思想,即"国家构建"的核心不是"国家职能"的减少,而是"国家能力"的加强。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政府进行深化改革的阶段,这对于当今我国政府在重新审视国家的能力强度和国家的职能范围大小的关系问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