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继任满意感作为衡量继任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族企业内部冲突、冲突程度及表现形式,进而影响继任进程。本文在Sharma(2003)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家族企业继任满意感影响因素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检验,提出了影响我国家族企业继任满意感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继任计划、个人角色和家族经营是影响我国家族企业继任满意感的重要因素,前两者通过变量沟通互信进一步作用于继任满意度。此结论对于我国家族企业的继任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能为后续继任满意感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家族企业继任理论的探究,找出家族企业不同的继任模式.通过对这些继任模式的分析,构建影响中国家族企业选择不同继任模式的因素.结果表明,未来的中国家族企业继任模式主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进职业经理人的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3.
徐伟丹 《改革与战略》2008,24(3):161-163
文章在企业资源观的战略视角下,借鉴Miller et a1.在2004年提出的家族企业有效继任的整合模型,对家族企业继任的动态循环过程进行介绍,并对该框架下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提出未来研究进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该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家族企业继任过程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类、资产类、经营类和事故类等四大类型风险,运用控制论、系统论方法构建了现代“子承父业”继任模式风险形成与控制模型,并讨论了继任前、继任中、继任后的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族企业还比较年轻,缺乏完善的继任管理机制和程序。如今家族企业正处于从创业到成长、实施代际传承重要时期,其继任管理问题就显得十分复杂和独特,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实施继任管理创新,顺利完成企业的代际传承,是确保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本文以浙江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为考察视角,从家族企业继任模式、接班人选拔制度、企业文化构建等方面入手,探讨家族企业的继任管理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家族企业继任者素质的高低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构建家族企业继任者胜任力KAP模型并基于SPSS统计软件和AMOS结构方程分析工具对实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契合之外,还发现继任者与第一代创业者在胜任力要素构成上存在着差异。最后,从家族企业继任前的筹备、继任中的考验以及继任后的创新三个方面提出提升继任者胜任力水平的具体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是治理结构转变的关键变量.但由于企业主的"集权情结"和经理人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家族企业控制权的让渡面临着"控制权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的风险,导致了控制权让渡的失灵和家族治理结构的锁定行为.本文对家族企业控制权难以外部职业经理人让渡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并且在家族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不同维度上,提出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演进模式以及如何实现控制权的顺利让渡.  相似文献   

8.
家族传承、企业控制权转移与家族理事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东 《改革与战略》2009,25(2):166-169
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按照中国人对家族企业的理解,家族传承和企业控制权转移的优先次序是不同的,因此,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冲突。文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一个家族企业控制权传承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家族财产继承计划和家族继承人培养计划;其次是发挥家族理事会的桥梁作用,制定家族企业控制权传承计划,化解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大陆自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现今第一代的创业者大多已经入老年阶段。接下来的若干年,将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高峰期,创业者必然非常关心代际传承对家族企业控制权的影响。本文选取香港的粤商家族企业为样本进行研究,在综合分析数千份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家族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衡量了香港上市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前后的控制权集中度,证实了代际传承本身就是一个家族控制权流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文婷  王涛 《南方经济》2016,35(9):77-90
家族企业的两类代理问题是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色之一。文章以深市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在家族成员之间的配置中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性家族对企业控制权的增强有助于提高代理效率。内部股权集中度对家族控制权与代理效率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这表明家族控制权在内部权力分配集中的阶段对代理效率的贡献更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家族内部权力分配的不平等性并不一定会损害家族企业的治理效率,对于家族控制权更高的企业,适度的权力集中分配会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族企业继承人培养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着经营者交接班的巨大挑战;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实际、未来发展战略及中国传统文化,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培养胜任的家族企业继承人。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继承人培养计划,是中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文章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四大困境,并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融合视角,探讨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模式。从经济利益(物质)和非经济利益(精神)角度,构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中国家族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化(衰退)期四个阶段,职业经理人协同激励模式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福布斯中国最佳上市家族企业50强中8家医药类家族企业近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一方面,通过分析家族企业自身优势和特点来阐述家族企业的自身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从比率分析和业绩指标等财务视角分析我国医药类上市家族企业的成长能力。从财务角度剖析医药类上市家族企业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并为企业内外投资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何爱 《亚太经济》2008,(3):91-95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分析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中的"彭罗斯效应"问题。结果表明,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特殊的家族式治理模式与人情至上的文化理念,使得这些企业在获得管理资源时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彭罗斯效应"所谓的管理约束,给企业带来稳定和成长;但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得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管理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并使企业成长面临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年度报酬、持股水平、薪酬差距角度出发,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家族企业的薪酬机制结构、激励效果及其异同,提出完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薪酬机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英  惠宁 《科学决策》2022,(2):92-102
以血缘、亲缘为纽带的情感维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利他行为是家族企业治理的显著特征之一。文章以利他行为发出者的不同将家族企业利他行为分为垂施利他和反哺利他,一方面分析垂施利他的影响因素和行为呈现,另一方面将研究重点置于由反哺利他主体角色身份的不同、子代经理人品行特征的迥异所带来的利他行为水平的波动和利他效应的差异,再通过双向利他行为博弈模型的构建和交互效应的分析,探索利他行为对家族企业治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林静  凌春华 《科学决策》2014,(11):83-94
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私营部门的生力军,其权力能否有效传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传承方式的选择上,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倾向于内部传承。论文采用2012年694家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样本均值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家族权力内部传承和外部传承与绩效关系的对比,揭示家族继承人继承权力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内部传承方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同时,进一步从家族内部传承所有权和管理权两个维度,分析其代理成本差异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家族继承人是否为指定管理层与托宾Q值显著相关,表明传承管理权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现有文献认为家族企业中隐性知识和社会资本在代际之间的有效转移是家族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但父辈经验和两代人价值观一致性的价值尚缺乏关注。文章将父辈经验和两代人价值观一致性纳入家族企业传承模型,从竞争性视角探讨父辈经验对企业成长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家族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价值观一致性在父辈经验、家族社会资本与企业成长之间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基于珠三角40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表明,家族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价值观一致性在其中也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而父辈经验对家族企业成长却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价值观一致性在其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实证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填补了家族企业传承中有关父辈经验和价值观一致性的研究不足,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思  姚圣娟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131-136
文章基于创新、管理创新与家族企业理论,以及中国家族企业特征的分析,提出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点:继任管理规划、企业文化培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exposure to a family business and participating in a family business on an individual's decision to start a business and the likelihood of its survival. We find that having a family member doing business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starting a business but not its survival. In contrast, working in a family‐owned business for a high number of hours increases both the likelihood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urvival. The impact of working hours in a family‐owned business remains significant even if the sample includes only individuals who are the spouses of business owners. Given the evidence, an apprenticeship schem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licy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