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回首童年,常会有一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浮现。荡过的秋千、涂满颜色的画册、一捏就叫的皮娃娃,都已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但幼儿园中学的第一首儿歌却还能哼起,老师那双会笑的眼睛,也会真切地在脑海中闪现。为着记述那些为孩子们塑造第一个印象的人们,我们走进幼儿园。烂漫的孩子们用目光和手势,帮我们寻到了他们心中的天使——幼儿教师。"我从心底喜欢孩子。"叶少斐是一个俊俏的姑娘,高挑个,黑亮的双眸顾盼有神。三年前,18岁的她带着满腔激情和憧憬,来到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幼儿园,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她说:"我所以选择幼教这一行,是因为我从心底喜欢孩子。"在幼儿园,叶少斐总是忙忙碌碌的,除了教好所担任的三门课,还创造性地完成了幼儿园的教研和表演排练工作。课下,她爱跟孩子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腐败本是大人的事儿,如果小孩子也学着样子去做,还真得留点神才行── 我们总认为,童心是最天真烂漫的。但是,现今孩子也变得油滑、势利了起来。一天我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和邻居的孩子在一起玩,比谁收集的彩色卡片多,纯粹是小孩子的把戏。我们小时候热衷于收藏糖纸、烟盒,那些在大人眼里是垃圾,而自己则宝贝似的呵护着的玩意。邻居孩子说“我有一张卡,咱班谁也没有(炫耀的口吻),可是让吴菲要去了(很是惋惜的口气)。”“你为什么给了她呢?”我随口问,他的回答让我吃惊不小:“她是班长呀!我们都得听她的”。 朋友说,去年…  相似文献   

3.
<正>我今年因为工作需要,没有时间再继续担任班主任,只是带了两个班的数学。肩上的担子重了,心却有些空空的。每天与孩子们交流的时间仅仅限于那一两节课的上课时间,抑或是邂逅时那灿烂而短暂的问候。停歇下来时还真有点不适应,我想我是真有些怀念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了。前两天我要准备出门去参加一个教研课题组的会议,孩子们知道了后,教室里一下子闹腾起来。有的高声嚷到:"老师是要座灰机出门吧?"还有的乐呵呵地说:"回来要记得给我们带糖吃啊!""老师,你出门去做什么啊?什么时候回来?"好久没有受到这种"礼遇",我的嘴角都咧开了花,这群孩子真可爱。  相似文献   

4.
邂逅 姜燕是一位漂亮的苗家女子。她会一手图案很夸张、色彩很强烈的苗绣;随口就是一曲清脆悦耳的苗歌;还会一些很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一天,她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找到当地的巫婆,于恍惚中看见她的女儿在远方,当她的母亲准确无误地找到我们在地下商场开的铺面时,我实在难以相信在21世纪遥远的乡村竟还存在着巫师。终于有一天,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城市日复一日的厌倦令我背起一个小小的行囊,独自去到了她的家乡——老屯,一个很美丽却不为人知的苗寨。 我去的时候,才知道苗族有名的“姊妹节”即将举办。在泥泞的台江汽车站,我邂逅年龄相仿的德国女子戴嘉莉和汉名与我只差一字的法国人杨红。看不出颜色的公共汽车摇摇晃晃开过来,乡里人抬箩举筐纷争而上,中国人上车就像打仗一样,当我瘦削的身子勉强塞进汽车里最后一丝缝隙,在窒息的汗渍味中看见戴嘉莉她们还瞠目结舌地站在车外。途中,一辆东风牌汽车超车,没有  相似文献   

5.
熊晓燕  雷勇 《中国西部》2012,(27):86-89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悟提出来,请大家指正。让弦碍噶色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诱导孩子的语言进入自由化,达到质的飞跃。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二年级已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但在语言的积累上还有待提升:一是孩子们没有将学习的语言自觉运用到作文的习惯;二是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糙的面上,没有达到精细化。因此,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我们在完成有关“情”的成语——情不自禁、情深似海、情投意合、情同手足、情理难容——的理解之后,我马上鼓励孩子说:“谁能用这几个成语说一段话?”我话音刚落,平常思维活跃的张桐菲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有晚睡的习惯,我也同样。 已是子夜时分,我退出电脑,钻进被窝,一时难以入睡,便插上耳机,打开了收音机。里面传出女播音员甜柔的声音:“5000元的奖金啊!我再说一遍,‘7007,打一个日常用品’。”她还进一步提示:“谁用,谁就像文化人;各位听众,您把两个7写大一些,把两个0写小一些,再一连,好好看一下像什么?”  相似文献   

7.
这年头假钱越来越难以分辨,可有些人明知是假钱还让其流通在社会中。记得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就直接去餐馆吃饭,付账时老板对着钱是照了又照,摸了又摸,看他那一脸的势力相就可恨!后来他实在是分辨不出就让另一个服务员看,当时我还想:这钱是刚从超市找的,不可能有假的,超市不会收假钱再把它找给顾客的。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老板冷冷地说了句:“姑娘,这钱是假的,你换张吧!”当时我就愣住了,心里很不舒服,难受极了,50元钱可是我几天的生活费啊!钱是不多,可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个33岁的美国女人抢了全世界的眼球,她叫纳迪娅·苏莱曼,一胎生了8个孩子。当全世界都在为她惊讶时,她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她的母亲说,她不应该再生孩子,因为她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原来她本来就有了6个孩子,而且是单亲母亲,自己一个不带,全都扔给年过花甲的父母。两个退休老人怎么养6个孩子?去年纳迪娅·苏莱曼父母不堪重负,已申请破产了。可是纳迪娅·苏莱曼不管,人工授精一下子又生了8个孩子。当有人指责她不负责时,正在读人类学研究生的纳迪娅·苏莱曼却说:"我毕业后,就会自己抚养这14个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幸福和健康的生长环境。"她凭什么养这么多孩子?而且还能潇洒地读研究生?看着她那种满不在乎还理所当然的神态,我开始对美国穷人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9.
农村缺什么?     
回故乡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心中装着对一个生命整整一生的怀想。正是这个生命的终结,才使我有回故乡的机会。故乡昔日的美好,在车子进人故乡境内的坑洼不平的乡村马路上远去。这是我多么熟悉的路啊!多少次我在梦中走它,多少回我在心潮低落时想它。可那些现实已与今天的现实离得太远。这里明明是一条铺满浅浅青草的路,路的一旁是山,山上长满了挺拔的苍松翠柏;路的另一旁是河,一条几丈深且清澈透底的河。河的两旁有一蓬一蓬的慈竹,弯着腰,护着河,又像是爱美的少女,借水照她窈窕柔软的身姿。起夜露的早晨,我总踩着晶莹的露珠去上…  相似文献   

10.
爱在转弯处     
李春莲 《中国西部》2013,(18):126-127
上课了,铃声响了,孩子们蜂拥般冲向教室,可是在过道里,一个小女孩,双手抖抖索索的,也不知道在比画什么,双腿像剪刀一样交叉着歪歪扭扭地缓缓地挪动着,白皙的红红的脸蛋傻呵呵地笑着,"依依呀呀",念念有词。她就是敏睿,一个脑瘫患儿!敏睿的父母都是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社会上也是有脸面的人。孩子一出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掌声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子,她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她是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目的是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心理素质。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40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腾腾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红了。…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的雨一直下个不停,真叫人心烦!教室外面的走廊里都是积水,地面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跟头。大课间间隙,孩子们一窝蜂似的拥在一起,让原本就不宽敞的走道变得更窄。我和同事小丁一边埋怨今天的雨,一边在孩子们中穿行着,小丁今天穿着新买的高跟鞋,小心翼翼地走  相似文献   

13.
教书久了,总会遇到一些常人眼里特殊的孩子,他们或智力或性格或家庭或长相等原因造成的与众不同,常被别人视为另类或奇葩,而正是这些“奇葩”的孩子,使平淡枯燥的教学生涯变得活色生香、丰富多彩. 阿圆,一个总坐在最后一排的高个子女生.按年龄该上九年级了,可至今还在四年级磨蹭.稍微留心一下她的长相就会明白,是的,这是一个智障儿童.二年级初接这个班时,她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几岁.我想,对这样的孩子学习上做太多要求是不现实的,就先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吧.  相似文献   

14.
赵银凤很忙:早上去医院探望11·5兴平重大车祸中失去双亲和左腿的18岁女孩刘飞燕;下午带几名志愿者到淳化县大店乡朱家坪小学,将募捐来6000元和衣物、书本送到孩子们手中.回来的路上,她还惦记着给贫困大学生李新炒点咸菜送过去,再顺道去看看单身妈妈郭霞和她的两个孩子……  相似文献   

15.
张家明 《中国西部》2014,(24):104-105
<正>作为父亲,同时也作为老师,读台湾著名女作家简媜的旅美散文集《老师的十二样见面礼》,我内心总有一份亲切感,不仅因为她的文字朴实、幽默,有家的温暖,还因为她的文字里浸透着一位母亲深情且深刻的教育省思: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我们又可以留给孩子什么?简媜的儿子姚头丸暂时借读的Dunn I.B.School加上幼稚园才四百一十多人,这不过是一所普通的乡下地方公立小学,但它留给孩子们的却绝不普通:在墙上贴一张很大的世界地图,用黑线从不同国家拉出小标签,写上每一个外籍学生的名字与国籍。  相似文献   

16.
大人也叛逆 最近接连有家长在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我的孩子到了叛逆期,怎么总是这么爱发脾气?不好打交道.问这个问题的,有四五岁孩子的家长,有六七岁孩子的家长,有六年级孩子的家长.如此一来,你就会发现,天啊,这叛逆期到底是几岁啊? 我只问了他们一句:"家长都比较急躁,爱吼人吧?""是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我从不失手,这个我很确信. 我想起了作家王朔在《致女儿》里说自己跟妈妈的关系一直磕磕碰碰,哪怕到了自己四五十岁了,都对妈妈的话极为反感.有一次清明,他跟妈妈约好了要去八宝山公墓给爸爸上坟,刚要出门,妈妈打电话来询问他是否已经出门,他心里立刻就不耐烦了,放下电话,把穿戴好的衣服鞋子都脱了,在家里磨叽了一个小时,才重新穿戴好出门.你说他怎么这么逆反他妈妈,四十多了,还在逆反期啊?去看看他的书,看看他描述的他的童年生活,你就能理解他为何是这样有偏激言行的作家了,在他作品里为何有那样一些很虐的情节了. 我还认识位家长,三十多岁的男人,十几岁就离家独居,为了离开具有武则天气质的妈妈.现在,对于妈妈的话,他的自我评价是"对人不对事",不管话好不好,在不在理,要是从妈妈嘴巴里说出来,一概反着干.所以,他现在过生日,他妈妈想他回去吃顿饭,都不敢亲自给他电话,而是让保姆给他打电话,这个逆反还真是够逆反的吧!  相似文献   

17.
秦发源原本是一名学医的大学生,在一家国际NGO做了十年的儿童发展和保护工作。在最后一个岗位上,每天埋首办公桌前写文案,只有晚上才有机会到他所服务的社区里面去。有一天晚上,他看见一个孩子因为没有写作业,被劳累了一天的父亲粗暴地拖到街上去打;他还听说社区里有几个孩子被拐卖失踪了。他非常痛心地感到,这种远离社区做项目的方法,不能够回应社区里最真实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许雪梅 《中国西部》2013,(12):94-95
"学校报名参加口琴比赛,每个班6人,谁报?"一会儿,只见6个女生刷地站了起来,"啊,男生没有?""他们吹得不好!""就没有一个男生超过她们的!谁来试一试!"教室一片安静,这怎么可能呢?"安,你来吹一下。"这时我只有点名了,安吹完了,教室掌声四起,"不错,你为什么不报名参加比赛呢?""我,我……""许老师最不喜欢做  相似文献   

19.
<正>前几天去同事家,见两个小孩子玩得很开心,可是不知为什么,两个孩子忽然就厮打起来,一个抓破了另一个的脸,一个咬伤了另一个的耳朵,他们俩哭叫着扭作一团。大人们急忙把两个孩子分开,受了伤的小孩子哭得天翻地覆,发誓"再也不和他玩了。"大人们闲聊着,没多久,两个孩子的眼泪还没干,就又凑到了一起,起初还有些生疏,转眼间就开心地笑起来,大人说,小孩子"没记性",一回头的功夫,  相似文献   

20.
“聚焦”     
朱国良 《浙江经济》2014,(24):63-63
上了点年纪,爱回忆过去。记得小时候,就爱玩放大镜。而且还常常喜欢在太阳下面,把镜面对着一张纸,这样停留10几分钟,这张纸便会慢慢冒烟,然后燃烧起来。在儿时稚童的眼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以后读书长了知识,我才知道,这是聚焦的作用。即把力度和热度集中在一点上产生的物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