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从中学时就喜欢随手涂抹,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读师范时是我第一次离开家,我孑然一身来到陌生的城市,思家之苦难以承受,便用笔来倾诉.一篇篇日记,记录了一个小女生无边的愁绪.三年的师范生活似乎就是在无尽地思念,用日记排遣孤独中度过的.书橱里,我一直珍藏着一摞又一摞日记本. 参加工作后,我记日记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后来随着电脑普及,我由手写变成电脑输入.2005年女儿出生后,我在“妈妈说”上注册了会员,记录女儿的成长历程.2007年,我在网易建立了班级博客,用文字和照片记录学生的在校生活.2009年我又在新教育在线注册,成为那里的一名常客.手中的笔一直忙碌不辍,细数竟然有几十万字的东西留了下来.闲暇时重读那些文字,似乎又“梦回唐朝”,过去的日子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就有一个习惯--和学生在日记中交谈:每当学生有什么伤心事时,就写在日记中向我倾诉;每当学生有什么迷惘彷徨时,就写在日记中向我寻求航向;每当学生有什么开心事时,就写在日记中与我共同分享……而我每每看到这些,便以一位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沟通.  相似文献   

3.
正"可爱的重庆,我爱你!"小松道彦在离任前的最后一篇日记里写下了这句话。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小松道彦任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在任期间,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积极开展多项交流活动,促进日本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小松道彦用文字记录在重庆的点滴生活,取名《雾都日记》。本刊选登小松道彦的日记,读者可以从中体会那些令他难忘的重庆时光。  相似文献   

4.
日记和日记文学的差异在什么地方?我想就此问题,谈一下日记文学的本质或性格,以及将要谈到的关于日记文学名称的由来。 一 我使用的日记文学的名称是在大正十五年七月的国文学广播讲座的一部分,叫做“日记文学和  相似文献   

5.
一张报纸是一座城市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大连是一座充满爱心的文明城。透过大连晚报,我们能看到它的心。于是,大连晚报人说:“好人好报。”晚报的合订本,也是一摞摞厚厚的城市日记。 媒体本身也应该是被媒体的。当中国晚报协会的年会要在大连举行的时候,承办者大连晚报自然成了我们关注和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我对董浩云心仪已久、景仰已久,觉得他在宁波帮中是个非常非常特殊的人物。在我有幸读到了三大册《董浩云日记》和《董浩云的世界》、《董浩云:理想与成就》数百万言煌煌巨著后,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了“董浩云不仅是企业家,更是一位事业家”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7.
很难想象,鲁迅的《狂人日记》讲述了一个情节极其简单的故事,甚至被认为是“观念小说”。如果剥夺狂人享有的叙述上的“法人资格”,甚至不承认狂人的日记也构成一种视点,那么《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的情节,不外乎是两位老同学久别重逢后,完成了对两册私人笔记的传闻,所谓“出示日记”在前,“撮录一篇”于后。可是,狂人的“日记的庞大存在与前述情节的简单很不相称,悬殊得令人难以无视其庞大的话语存在。因为阅读的体验提示我们,狂人的日记也是对感知到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描述和解答,这种描述和解答依赖于某种鲜为人知的机制。从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入主白宫的4年间,我坚持了记日记的习惯,却从未回头审视过它们。1981年,我回到普兰斯老家打开行李时,吃惊地发现竟有21大本日记,其5000页之多!  相似文献   

9.
1987年,15岁的土家族小伙向恒林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因家庭贫寒忍痛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选择了永顺民师。他在师范入学日记中写道:“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是青春的本色。年轻人就是要树立崇高理想,积极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东北之窗》2014,(3):79
正日记篇2月30日星期一晴今天一天都没有出太阳,真不好,爸爸买回两条金鱼,养在水缸淹死一条,我很伤心。老师批语:我也很伤心,我活了这么大,2月还从来没有遇上过一个30号呢!也从来没有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见过会淹死的金鱼。造句篇1.题目:一边……一边……小朋友写: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老师批语:他到底是要脱还是要穿啊?2.题目:其中小朋友写:我的其中一只左脚受伤了。老师批语:你是蜈蚣吗?3.题目:陆陆续续小朋友写: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老师批语:你到底有几个  相似文献   

11.
薛莲 《开放潮》2008,(4):39-39
当年是因为北京师范大学不收学费,高考时我才填报了师范志愿,因为我想高中毕业后就能自食其力。在学校读了三年多,其实我还一直没有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我不想当教师。之所以后来选择做一名教师,完全是因为毕业实习时,一个学生对我说的一句话。那样的纯洁的眼神和追问,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从2月15日起,湖南省老区办副主任何兵军跟随工作队赴古丈县和城步县联系点走访,他把每天所见、所闻、所做以民情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本刊选登这几篇民情日记,不是希望获得几声沉重的叹息,而是期盼今后不再叹息。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在第四届世界华人华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新城区后宰门小学一年级一班学生郭湘仪写的《看月亮》日记,荣获一等奖。班主主任路玮将这样60多篇日记编印成《小脚丫》一节,发给每个同学,作为成长的鼓励。  相似文献   

14.
郭磊 《东宇经纬》2000,(10):32-32
幼儿蹒跚学步时,总是会跌跤的,少不了慈祥的妈妈不厌其烦地扶着走;学童刚开始写字,也难免写得歪歪扭扭,需要辛勤的园丁手把手地教着写。人生坎坷,一生中谁能数清有多少挫折和磨难?尤其是当心灵受到扭曲或压抑时,如何及时矫正,靠什么去支撑?每每想到这些,我总会翻开那一本本厚厚的日记,似乎在寻觅那给我新生的起点。每次,我的目光最终都停留在那页撕掉而又重新贴上的日记上——  相似文献   

15.
魏继云 《魅力中国》2012,(35):104-104
日记是能够将这种个性反映出来的文字表达方式。但是,学生刚开始接触日记时总会抱怨元话可写,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其实,日记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我们可以在日记中渲泄不快,记录欢喜,诉说烦恼。平复心情;还可以谈天说地,描绘未来,直抒胸臆……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须克服畏惧日记的心理障碍,把日记当作自己的贴心朋友。  相似文献   

16.
日记1977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11):50-51
1977年,我17岁,中学毕业下乡庄河。我的知青岁月,虽然只有短短七个月,却是一段不可替代、无法重复的经历。一时兴起,我在家里找出了当年在青年点写的日记。读了几段给编辑们听,大家都哈哈大笑。今天看,当年的日记虽然"很政治",但是"有生活"。毕竟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7.
讷言 《走向世界》2006,(9):92-92
前阵子清闲,在各大网络论坛里一通乱转,突然发现世间多了一个火得不得了的名词:博客。网络论坛里的写手们水平没见长进,倒是有很多人在签名落款的后边多了条小尾巴,这条尾巴是一个网址,后边还往往跟着一句话:欢迎光临我的博客。博客是啥玩意儿?仔细看了半天发现是一篇篇的流水日记,文字水平如何遑且不论,单就那份一脱到底的坦诚,也不由你不赞一声好。为甚?为那份胆量。从古至今,济南还是颇出了些文人墨客,但突然多到了这个程度,还真就让咱这靠文字吃饭的“文化人儿”心里发虚,时时担忧我办公桌前的椅子是不是随时可能被换了屁股。于是不禁惶…  相似文献   

18.
日记1977     
编完老毕的"知青岁月"这组稿子,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知青岁月,虽然只有短短七个月,却是一段不可替代、无法重复的经历。一时性起,我在家里找出了当年在青年点写的日记。读了几段给编辑们听,大家都哈哈大笑。今天看,当年的日记虽然"很政治",但是"有生活"。毕竟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9.
从风华正茂到年届半百,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泉州市肖厝涂岭学区支部书记曾献秋已在教育园地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他把自己的爱心,敬业之心播洒在学园天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学校就是我的家” 曾献秋出生于肖厝边远贫困的涂岭镇松园村。1964年8月毕业于仙游师范,首站来到肖厝山腰学区坝头小学。这里,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20.
老波 《东北之窗》2012,(22):127-127
小友芮是个80后,跟我这个老派男人尚能处得来,好像缘于她骨子里的恋旧情结。有一天,她说到整理内务,翻出一摞珍藏在一只小盒里的书信,就很怀念那个纸质交流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