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敌意归因风格的视角,探讨"为什么一些员工对组织的情感承诺水平总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一现实问题。通过对四家企业的468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构建并验证了敌意归因风格对组织情感承诺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敌意归因风格对员工的组织情感承诺有消极的影响;领导—下属交换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心理授权和组织支持感在领导—下属交换关系对情感承诺的影响过程中分别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探讨了研究结果对管理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孙靖 《中国集体经济》2007,(31):125-126
文章以酒店员工及其直属领导为样本,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及组织情感承诺影响,并采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绩效及组织情感承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组织行为领域领导行为的马太效应及领导组织化身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具体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以510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领导行为的马太效应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正性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积极效应,辱虐领导(负性领导)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具有消极效应,两类领导行为均通过情感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同时,领导组织化身(SOE)在两类领导行为与情感组织承诺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使得领导行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和放大。这表明了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行为具有特殊重要性,应注意汲取其有益影响、克服其负面效应,并充分利用员工领导组织化身认知的调节作用大力提升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社会资源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领导员工交换、领导员工关系、员工个人权力、领导个人权力和员工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广东省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中的235名员工及其主管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员工交换和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职业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领导员工交换和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个人权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个人权力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个人权力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员工个人权力在领导员工交换与员工职业发展之间以及领导员工关系与员工职业发展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领导的个人权力越大,领导员工交换和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个人权力的正向关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合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启发理论,深入揭示出整体公平感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影响机制有所不同,以及员工对上司的情感信任与认知信任在这些机制中的作用存在差异。通过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体公平感与促进性建言的关系中,员工对上司的情感信任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员工对上司的认知信任则不起中介作用;在整体公平感与抑制性建言的关系中,员工对上司的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都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但员工对上司的认知信任的影响强度比情感信任更大。  相似文献   

6.
沉默是一个基于复杂动机的复杂行为,不同维度的员工沉默行为由于动因不同,可能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别以组织支持、领导-下属交换和同事支持衡量员工与组织、上级和同事的社会交换关系水平,通过对107名员工的调查发现,组织支持和领导-下属交换对漠视沉默有负向影响,领导-下属交换对默许沉默有负向影响,而同事支持对防御沉默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员工沉默的相关理论,也有利于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员工建言。  相似文献   

7.
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是组织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早期文献大多围绕领导行为本身展开讨论,新近研究开始从下属归因的视角探讨领导行为有效性问题。然而,这些研究考察了不同的归因内容,采用了不同的作用机制,论证了不同的作用形式,使得学界对领导过程中的下属归因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一个旨在系统地理解领导过程中下属归因作用的整合框架。该框架包括归因对象、归因内容和归因后反应及其机制。具体而言,该框架指出:(1)在“对何”归因(即归因对象)方面,下属会对积极、消极和中性领导行为进行归因。(2)在做出“何种”归因(即归因内容)方面,下属会归因于情境和归因于人。其中归因于人按性质(积极和消极)和指向(下属、领导和下属–领导关系)可分为六类(自我肯定型、自我指责型、善意服务型、恶意自利型、高质量型、低质量型)。(3)下属对领导行为的归因会通过情感、动机、评价、互惠、资源五种主要机制产生影响。在此框架的基础上,文章从深入融合归因理论、丰富下属归因的作用形式、拓展下属归因的作用效果及完善下属归因的作用机制四个角度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启发学术研究并指导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杨齐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23-127
文章利用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244个配对样本数据研究了伦理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共享的关系,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认同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心理安全对组织认同与知识共享关系有调节作用,在高心理安全下,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更强。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员工建言行为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员工往往表现出与建言行为相反的一面-沉默.论文以问卷调查形式获取的254份原始数据为样本,对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认知在领导—部属交换与建言行为关系中的内在中介机理以及组织身份吸引力在领导—部属交换与内部人身份认知间的调节机理.研究发现,领导—部属交换对企业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并且,这种激励效果主要体现在抑制性建言和促进性建言方面.另外,结果还表明,内部人身份认知在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建言间起中介作用,组织身份吸引力对领导—部属交换与员工内部人身份认知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312名中国企业员工作为样本,探索了组织认同在其间的中介机制以及领导-成员交换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员工-组织关系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认同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相互投资型关系模式中的员工工作绩效和组织认同感均为最高,而交易契约型关系模式中的员工工作绩效与组织认同感均为最低;组织认同在上述两种关系模式与工作绩效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高质量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相互投资型与组织认同、交易契约型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尽管已有研究开始探讨员工犬儒主义的影响因素,但缺乏在中国文化情境下从领导风格角度探究如何抑制员工犬儒主义。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通过对580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通过满足员工基本心理需要对员工犬儒主义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员工集体主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负向影响员工犬儒主义,员工的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在这一负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集体主义倾向强化了员工基本心理需要与员工犬儒主义之间的负向关系。文章揭示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犬儒主义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丰富了伦理型领导的本土有效性研究,同时为企业管理员工负向情绪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型领导风格,教练型领导颇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现有研究强调教练型领导的积极价值,然而忽视了在领导管理过程中,是领导与下属双方共同塑造了教练型领导所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取身份建构理论,从领导与下属匹配视角,探讨教练型领导和员工对教练型领导力的感知的一致性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员工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采用多元回归及响应面分析方法,通过对117个团队865份配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领导与下属的教练领导力评价在"高-高"一致时,员工工作幸福感更高;当领导-下属对教练行为的评价存在不一致时,领导低-下属高的情形下对工作幸福感的正向影响更强;下属的心理资本在一致性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领导成员关系质量调节了一致性对心理资本的效应。本研究从身份建构理论视角,发现教练型领导与员工认知协同的重要意义,揭示了其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教练型领导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细致的理论揭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萌琦  周霞 《科技和产业》2019,19(7):112-118
通过对山东省326名知识型员工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探究了领导-成员交换、组织公平和职业倦怠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领导-成员交换显著负向影响职业倦怠;组织公平则在领导-成员交换和职业倦怠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即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营造了一种公平公正的组织氛围,进而减弱了职业倦怠情绪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需要更为有效的领导风格激发下属工作的主动性。文章基于资源理论视角实证探究诚信领导对下属主动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470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及层级回归分析,表明:诚信领导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下属主动行为;下属心理资本在诚信领导与下属主动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事支持感在心理资本与主动行为关系中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研究局限与启示,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来自不同组织的172对主管—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创造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魅力型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的显著提高;创造自我效能感在魅力型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魅力型领导会激发员工的创造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员工创造力的提高。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及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16.
以往探讨员工应对组织变革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环境中一些长期稳定的因素,也缺乏从人与环境交互的角度来考虑员工的行为策略.文章试图探索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应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并考虑员工变革承诺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来自总共297份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价值观匹配能够显著影响员工应对变革的策略选择,而员工变革承诺则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提醒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策略提高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以引导员工在变革中的应对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群  陈卓 《重庆与世界》2013,(10):24-28
采用问卷调查法,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员工融职管理与情感承诺、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员工融职管理能正向预测个体的情感承诺水平,能负向预测个体的离职意向水平;情感承诺在员工融职管理和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职场隔离可能会给员工造成压力、焦虑、失眠等生理与心理问题,影响组织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导致群体性反生产行为与极端的群体性事件。但是,职场隔离的国内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采用层级回归方法,研究了职场隔离对工作结果的负面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情感承诺对职场隔离与服务质量的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所以情感承诺有利于减弱职场隔离对服务质量的负面影响。职场隔离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情感承诺对职场隔离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所以情感承诺可以完全消除职场隔离对工作满意度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于企业识别职场隔离和消除职场隔离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如何获取组织资源(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应对外界 不利的组织政治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在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以及工作 压力)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同时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负向调节感知政治知觉和情绪劳动(以及工 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指出了研 究结果、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运用情绪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中介效应层级回归模型来研究情绪劳动对离职倾向的影响效应。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劳动、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深层扮演和真实情感表达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层扮演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真实情感表达与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组织管理层和组织员工应分别从改善领导和修炼技能出发,不断提高组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