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酶在超临界流体中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酶及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及酶的反应介质,对酶在超临界流体中的催化作用和影响酶的稳定性因素,如反应流体、系统含水量、温度和压力、传质、夹带剂、载体等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超临界酶催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多相催化反应体系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催化反应机理、催化性能关系是催化表面物理化学主要研究的问题,从而理解原子分子水平,对催化剂的设计和改进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和不均一性的真实催化剂结构无法将其与催化性能相连接,因此在进行催化表面物理化学研究经常用到的方法就是构建一个均一的催化剂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3.
李丹童杨 《化工管理》2023,(27):153-164
近年来烯烃羰基化反应得到快速发展,羰基化产品丰富,应用领域也逐渐推广。为解决实际工业应用问题,传统的均相催化剂逐步向多相催化技术转型。文章综述了烯烃羰基化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介绍了水-有机两相催化剂体系,详述单原子催化剂、合金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以及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研究进展,为烯烃羰基化领域提出催化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4.
叶飞刘婷 《化工管理》2022,(29):158-160
统计发现M公司所使用的加氢原理汽油催化装置在2021年的使用过程中其损失的辛烷值数额从2月份的1.3个单位成倍增长至10月份的3.2个单位。为此,经研究分析得知此类辛烷值数额损失现象发生的罪魁祸首在于高强度催化工作安排所导致的催化反应散热不足,根据技术测量可知随着催化反应的进行汽油炼制环节的环境温度可上升至基础环境温度的50%,这种高温环境不利于催化活性反应的长期进行,同时也将损害催化剂的化学指向性,进而引起基础汽油炼制原料中的烃元素比重下降。在此基础上,文章着重强调烃元素化合物对于汽油催化中辛烷值的主导性概念,并以此为研究突破口选择了使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5.
离子液体在生物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离子液体在生物酶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包括酯化反应、氨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Aldol反应和水解/醇解反应等,在这些反应中,离子液体通常起到了提高酶的活性或稳定性,并提高产物收率和选择性的作用。总结了离子液体中酶催化反应的机理,分析了离子液体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原因,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油性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人们的这种要求得以满足,我国对于油类物质的提炼研究进一步提升。石脑油是我国重要的油类物质之一,要想让其实现相关物质的提炼就必须注重其催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有机中间体,α-丁基苯乙腈是多种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合成原料,现使用聚苯乙烯固载化聚乙醇-400(简称PS-PEG-400)和聚苯乙烯固载化三丁铵(简称PS-TBA)这两种固载化物质作相转移催化剂,以氢氧化钠水溶液这一碱性体系代替正丁基锂等价格昂贵且对水敏感的有机碱,来完成苯乙腈的α-位烷基化反应,这两种催化剂不仅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效果,而且能够定量和加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雨  段潍超 《化工管理》2023,(16):155-158
为研究中国催化燃烧废催化剂的成分及危险特性,选取国内2家典型石化企业的3套催化燃烧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业废气装置产生的废催化燃烧催化剂,分析其元素组成、物相结构、浸出毒性、腐蚀性及毒性物质含量等。研究表明废催化剂表面覆盖了大量污染物,物相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样品S1中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浸出浓度为12.7±1.0 mg/L,属于危险废物,S2、S3不是危险废物,但S3中有机质含量为20.04%,在进入填埋场之前必须进行相应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9.
环氧乙烷非催化水合法是目前工业规模生产乙二醇的方法,但此工艺存在选择性偏低、流程长、能耗大等缺点,而采用环氧乙烷直接催化水合技术则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乙二醇的选择性。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主要大公司及相关科研机构对环氧乙烷直接催化水合技术的研究成果,对国内的研究水平进行了介绍并论述了进一步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使用的催化剂为溶液型磷酸酯钕盐(简称“磷酸酯钕”)。将磷酸酯钕用于催化反应,聚合得到“聚异戊橡胶”。以丙二醇为原料,制备催化物质,再将催化物质添加在磷酸酯钕中。此种配制方式,可高效处理磷酸酯钕的非均相问题。此种催化方法较为简单,可省略皂化反应,控制废水量。结合催化剂组成的变化形式、聚合反应条件,分析异戊二烯聚合的效果。经研究发现:催化剂的组合形式为:异戊二烯+三异丁基铝(简称“三异”)+磷酸酯钕+二乙基氯化铝(简称“二乙”);[异戊二烯]与[磷酸酯钕]、[三异]与[磷酸酯钕]的比值均为10,[二乙]与[磷酸酯钕]的比值为2;制备此催化剂的最佳陈化温度为10℃、陈化时间为3 h;使用此催化剂获得的聚异戊橡胶的顺式1,4结构含量不小于98%,分子量分布不大于2.5。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碳纳米管对催化剂的束缚效应和对催化反应性能的调变作用的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研究人员发现,采用湿化学方法将金属铁粒子组装在碳纳米管的管腔内,用于催化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GTL)反应,其催化活性有了明显提高。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与担载在碳管外壁的铁催化剂相比,管内催化剂催化反应生成高碳烃(五碳以上油品)的产率提高了近一倍。该成果在国外引起高度关注,并给予了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DNAPL(重非水相流体)在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分布会受泄漏速率、DNAPL物化性质、介质非均质性及地下水流速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地质统计方法自动生成渗透率随机场,对地下水流速及介质非均质性等刻画描述。同时,通过T2VOC对不同流速条件下,重非水相流体在非均质以及均质两种不同介质中的运移情况分析,对地下水实际流速及重非水相流体受介质非均质性的影响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生物酶技术在棉纺织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促进棉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催化剂,生物酶能完全生物降解。由于来自生物体,因而一般的酶催化反应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有利于生产控制,并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另外,酶催化反应都是在弱酸、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铁、钴、镍等廉价金属配合物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研究的廉价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光催化体系的物质构成等特点,最后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MCNP),建立PNN核测井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岩层特性改变时探测器探测到的中子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岩层物质相同时,中子通量随岩层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岩层半径一定时,不同岩层物质中硅的中子通量最大、水最小。  相似文献   

16.
华东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生物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许建和课题组利用自主创制的两种新酶制剂,独立开发出一条制备高值手性胺的双酶协同催化反应合成路线,通过该途径仅需消耗廉价的氨水和醇即可合成高值手性胺。该路线是一条更加绿色高效的手性胺合成路径,具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标志着我国生物催化和手性胺的合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反应可以将多种仲醇高效地转变为高附  相似文献   

17.
1995年重大化工科技成果概述(中)四.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是继硫酸水合法和铜催化法之后的第三代生产丙烯酸胺的新技术。该方法是利用微生物体所产生的丙烯腈水合酶催化丙烯腈进行水合反应生成丙烯酰胺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化学法相比,具有转化...  相似文献   

18.
科海 拾贝     
单分子层氢氧化物电催化产氧获突破2021年12月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团队建立了利用分子晶体在电极表面直接构筑具有非晶结构的单层氢氧化镍的方法,揭示了其在电催化产氧过程中的本征催化机制。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单层氢氧化物结构的设计合成可为探索催化过程中的金属中心和晶格氧原子的作用及其与本征电催化性能间的关系提供理想的平台。如何避免单分子层纳米材料在制备和电极负载过程中的堆叠,获得单层材料本征催化活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针对脯氨酸作为一种结构简单而且含量丰富的小分子手性催化剂在多种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的非常好的催化性能,综述了近年来脯氨酸在Aldol反应、Mannich反应、Michael反应及其他不对称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展望了脯氨酸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HAc-NaAc(pH=6.2)缓冲溶液介质中,二价锰离子在以氨三乙酸为活化剂的情况下,对于高碘酸钾同时氧化亚甲基蓝和橙黄Ⅳ褪色的反应有一定的催化作用,通过在检测分析催化体系、非催化体系分别在445nm和664nm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的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的双指示剂、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锰(Ⅱ)的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0.02~0.25μg/25mL)和检出限(5.06×10~(-10)g/mL)都较好。测定几种中药中痕量锰(Ⅱ)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