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重庆经济》2005,(5):14-19
2004年,农村经济总量达到920亿元,是2001年的1.35倍;农业增加值从1996年的284.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32.3亿元,年均增长2.9%。农产品产量显著增加,粮食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肉类产量由1996年的133.2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167万吨,年均增长2.9%;水产品由1996年的14.1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3.9万吨,年均增长6.8%。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致力做活九嶷旅游,特色农业,能人经济,交通运输,城镇经营等五篇文章,壮大了县域经济,带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1.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085元,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97亿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增加到8336万元,年均递增5.8%。  相似文献   

3.
<正> 一、深圳市“八五”时期的经济增长及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八五”时期是深圳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全市人民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江总书记考察深圳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由171.67亿元增至796亿元,年均递增3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0.87万元,提高到2.34万元,年递增16.9%,工业总产值由209.12亿元增加到900.12亿元,年递增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7.9亿元增加到275.8亿元,年递增36.6%,五年累计投资922.18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4.7l亿美元增加到387.7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总额由29.96亿美元增加到205.2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20.3%,自1993年起连续三年居各大城市之首;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21.7亿元增加到88.02亿元,年均递增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1.35亿美元增加到300.39亿美元,年递增33.3%,实际利用外资由5.19亿美元,提高到17.35亿美元,年递增27.3%。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3161亿元,到2006年达到了43439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3.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3%高3.2%。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2%,比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2%高2.8%。据悉,2007年中国工资增幅可能位列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制造业的规模。1994至2007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13亿元增加到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工业增加值由68亿元增加到1040亿元,年均递增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42%。  相似文献   

6.
<正> 邢钢坚持“起点高,投资省、见效快”的技改原则,累计投资15亿元,先后对钢、铁、材三大系统进行一系列技术改造,迅速提升了工艺装备水平,实现了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上了“做精、做专、做强”的兴企之路。现已形成年产150万吨生铁、160万吨钢、150万吨线材的综合配套生产能力。实现利润由1996年的507万元提高到2001年的1.83亿元,年均递增104.9%;年销售收入由1996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是临桂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临桂县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亿元(当年价,下同),年均递增16.5%;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由2005年的3.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亿元大关,年均递增26.7%,实现了连续五年财政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西岗子镇位于黑河市南面,座落在半山区半平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全镇共13个自然村,总人口10419人,其中农业人口5319人,耕地面积86000亩。1991年农业总产值1098.8万元,人均收入1346.7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9%和35.9%。今年春耕以来,镇政府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为农业增加投入。银行为农业提供贷款130万元,比上年多投入5万元,增加贷款4%;农经站向农业投入货款43万元,比去年增加7万元,增加19%。在化肥投入上全镇由去年的980吨增加到1222吨,农药由去年的8吨增加到72吨,地膜由去年的2吨增加到4吨,优良种子由去年的790吨增加到1010吨,农业生产投入有了新突破。然而,农业生产投入的经济效益如何,确实需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是老工业基地,经过改革开放,工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由3081亿元增加到7100亿元,增长1.3倍,年均递增21.6%;工业增加值由747亿元增加到1885亿元,增长1.5倍,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7%。2007年1至10月份,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21.3亿元,同比增长18.1%;  相似文献   

10.
一、天津市财政收入的综合评价 从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天津市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财政收入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不足50亿元,90年代末的206.9亿元,进入2001年的304.5亿元,到2005年已达到725.5亿元,比1994年的96亿元增长6.6倍,11年年均递增20.2%。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732.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3697.6亿元,增长4倍,现价年均递增15.9%。全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高出地区生产总值4.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3.1%上升到19.6%,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  相似文献   

11.
一、内蒙古居民收入水平的演变过程及其现状(一)内蒙古居民收入水平的演进1.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49.2元,扣除物价1-.涨指数,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幅度为888.3%,年均递增7.6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1元增加到2009年的4938元,按可比价计算的增长幅度为671.3%,年均递增6.81%。  相似文献   

12.
朱行 《乡镇经济》2001,(2):43-44
基本情况比利时的人口为1020万,人口增长率为0.18%。负责农业的政府部门为农业部。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产品有甜菜、小麦、蔬菜、家畜、肉和奶制品。小麦的年均产量为150-200万吨,小麦消费量年均为约300万吨,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大麦的年均产量约为40万吨,年均需进口大麦约10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2000-2001年度,比利时的小麦产量为170万吨,消费量为320万吨,出口量为160万吨,进口量为325万吨。 比利时的农业主要由大型且几乎一体化的农场进行操作。1994年,登记注册的农场总数…  相似文献   

13.
茶陵地处湘赣边界,面积2500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辖26个乡镇(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和“老、山、边、贫”县。1994年全县财政收入仅4382万元,人平只有76元。1995年开始,我县以建立完整的乡镇财政为重点,大力推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与管理,县乡财政活力明显增强。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达6035万元,比上年增加1653万元,增长377%,1996年达8092万元,增加2057万元,增长34.1%,增幅居全省县级财政第三名。其中乡镇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2240万元增至1996年的5231万元,年均递增52.28%,为全县的改革、发展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乌拉特后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旗域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87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0.7亿元,年均递增21.1%,是1978年的177倍:全年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668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12.5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增收的难点 察右前旗总人口23.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6万人。“十五”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末的1976元增加到3101元,纯增1125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9.4%,虽然“十五”期间我旗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周边旗县及农业大省相比,增幅明显趋缓,农民增收呈现出爬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一、财政收支规模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做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内蒙古自治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摆脱了长期低水平徘徊的局面,步人稳定发展的轨道。财政全口径收入由1977年的2.9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18.10亿元,年均递增21.53%;同期,财政全口径支出由14.05亿元增长到1266亿元,年均递增16.07%。  相似文献   

17.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 (一)“十五”发展成果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递增15.2%;财政收入2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近4倍,年均递增37.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6.4%提高到1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51:36.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财源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349.6万元上升到1998年的6556万元,年均递增15.78%,年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然而,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的变化,地方财源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财源不稳,工业主体财源不壮,个私新兴财源不活,乡镇财源逐年萎缩。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加快财源建设步伐,提几点对策思考。一、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夯实基础财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的基础财源。农业的丰歉,会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到财政上…  相似文献   

19.
莱芜市钢城区是莱芜升格为地级市后的新建区,1993年元月15日正式挂牌办公,辖5个乡镇(办事处),164个行政村,总面积329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建区六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1.3%,区属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莱钢部分)年均递增44.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6.9%。1998年,区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92元,人均财力达到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分别比建区时的1992年增加10246元、213元和2084元,全区顺利实现了小康。钢城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教育“两…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域外引资150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额达到15.3亿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4.8亿美元,年均递增30%;实际直接利用外资达到10.6亿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4亿美元,年均递增30%;外贸出口达到3.2亿元,2005年当年达到1亿美元,年均递增30%;国际工程承包合同额达到733万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176万美元,年均递增10%;技术出口达到367万美元,2005年当年达到88万美元,年均递增10%;劳务合作达到6105人次,2005年达到1464人次,年均递增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