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2.
面对少子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本政府以数字经济促进劳动力就业,在如何实现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和措施。在回溯日本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逻辑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如何通过政策、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来释放数字经济赋能劳动力就业的潜能,同时剖析其取得的现实效果和存在的现实阻碍,可以为我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对此,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需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打造数字人才“新生态”,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更快地推动我国劳动力市场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3.
张文英 《江苏科技信息》2024,(4):118-121+133
随着网络和移动技术的普及,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期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平台经济的崛起不仅为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和商业运作模式,也引发了数字文化和组织变革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创新驱动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平台经济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创新业务模式等有效的解决策略,有助于实现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迁移是劳动者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劳动力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中国劳动力迁移政策的变化,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普遍现象,并对中国农村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容摘要:概括和简要地从外资、结构调整、生物技术、农业企业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从组织和市场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村市场形态的影响和从二元结构、市场制度、劳动力转移方面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英国《金融时报》8月16日]强弩之末,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上半年数据传达出来的基本信息。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2005年1至2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相当高,并可能在全年继续维持9%以上的水平;但来自劳动力市场、企业盈利能力和信贷市场变化等方面的证据显示,目前的经济扩张已经进入最后阶段,经济增长率的明显下滑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呈现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低的特点,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将会继续成为世界市场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促进商品消费和流通的同时进一步打破各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采用2013-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平台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台经济显著缓解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省内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缓解效应大于省外,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越高的地区缓解效应越大。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流动,进而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时,只有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平台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为促进劳动力要素充分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许鹏飞 《中国经贸》2011,(10):12-13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在过去的十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内部隐含着危机。本文通过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中国的现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腾 《理论观察》2003,(6):38-41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本文在阐述了劳动力市场理论之后,分析了原苏联、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并以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服装制造业的冲击很大,尤其是成本大幅度的上涨,企业的生存环境越发困难,沿海的很多企业在向内地或东南亚迁移,市场环境逼迫企业寻找更低的劳动力市场。对于这一现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近日举办的第一届北杭州湾创新转型论坛大声疾呼:中国不能丢了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王珂 《北方经济》2012,(12):82-83
长期以来,廉价的劳动力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出口贸易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成本低的优势,在国际上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如果这种劳动力的成本优势能持续下去,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增加了竞争的砝码。但近来的周边国际市场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印度等国家已经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目标。这个信息很明显地,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不再是我们独有的了。  相似文献   

13.
徐杨 《辽宁经济》2020,(2):26-27
共享经济有助于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创新发展,能有效盘活人力资源,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积极帮助。本文分析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对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发展中存在问题,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  相似文献   

14.
李海凤 《北方经济》2009,(22):71-72
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根据消费者需求的特点,引导和创造市场,与体验经济相呼应的体验营销便应运而生了。本文依据体验经济下市场环境及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探讨体验经济下企业营销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国以来劳动力人口的需求,不是增长需要型的劳动力人口需求,而是就业需要(劳动力人口供给压力)型的劳动力人口需求。但是,就业压力往国民经济中压挤劳动力人口的程度,也受经济增长容纳能力的限制。就是增长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时,在经济上形成恶性循环。高就业率实质是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人口的虚假就业,结果是降低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人均国民收入和劳动者收入的低速度导致消费结构变化缓慢,市场容量狭小,工业生产自我循环,国民经济在一种高就业率和低劳动生产率的陷井中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大区域和31个省区市为地域单元,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四大区域间经济差距一直在趋于扩大,而省际差距大体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尤其是省际农村地区间差距,除1993~1998年外,都在趋于急剧扩大。这种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态势,是与中国经济的市场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将对中国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地区就业机会和失业率以及劳动力迁移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一方面要更加强调公平目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的"就资金移动劳动力"战略转变为"就劳动力移动资金"战略,引导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和资金向中西部转移,以在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有限供给、人口转变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结构转化视角分析"刘易斯拐点"和人口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跨国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比率对资本形成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资本的有效结合是人口红利得以发挥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总抚养比提高不利于资本积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经验数据分析显示:经济结构转化,劳动力跨部门转移,是中国经济得以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高投资率是该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消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使新增劳动力明显减少;如果继续保持较高的资本形成率,资本进一步深化,将使资本边际报酬率快速递减,现有的高投资增长模式难以维持,中国经济将逐步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涛  宋德勇 《南方经济》2006,94(8):77-84
通过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为在数字经济视角下,实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对数字经济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并且分析了数字经济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以期发挥出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实现转型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吴要武  赵泉 《开放导报》2006,60(6):57-62
近来关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相应增长的批评声音很高,本文从经验事实、劳动力需求和就业弹性等多个角度分析,说明一些人担心的“无就业增长”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非农就业机会,而且逐渐淘干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走到供求平衡的转折点上,这给经济可持续增长及相关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