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桂英 《理论观察》2007,(3):130-131
取消农业税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财政愈加困难。应正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加快体制创新,大力发展经济,努力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中央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特别是以农业为主地区的乡镇财政将更加困难,这已严重影响了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的有效运转,所以乡镇财政困境急需解决。本文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针对造成现行县乡财政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取消农业税是依据"十一五"规划作出的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但是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财政体制必然面临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在取消农业税以后进一步开展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乡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乡镇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但是乡镇财政本来就很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向  相似文献   

4.
闫婧 《湖北经济管理》2008,(19):106-107
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给乡镇财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摆脱这种困境,维持乡镇财政的正常运转并发挥其职能,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甘谷县乡镇财政增收的对策: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精简机构,削减冗员,减轻财政负担;完善财政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用改革的办法化解镇村债务。  相似文献   

5.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必将使乡镇可用财力下降,进而可能影响到乡镇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及其职能履行,乡镇财政承担巨额债务消化困难。取消农业税将使乡镇财政困境“显性化”,但乡镇财政处于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却是乡镇财政体制不合理,乡镇机构臃肿、人员编制失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化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措施主要在于: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培养新的财源,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和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妥善处理乡镇财政债务问题,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华  张成士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9-62
安徽省作为农业政策改革的先行,自2005年开始全面减免农业税后,增加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资金,但是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却没有相应增加,发展下去会降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文章对安徽省取消农业税后农户投资不足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并相应提出通过建立反哺农业体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和投资保险制度、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策,引导农户增加农业投资热情.  相似文献   

7.
县乡变得守法了,却不再有为农民做好事的积极性了。现在需要在那些易于考评的方面,给县乡政府提出一定要求,让县乡政府有一些压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8.
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五”以来,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减免农村税费。2005年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28个,未在免征之列的河北、山东、云南3省也有210个县(市)免征了农业税。这一政策较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我国农民每年减负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农村税费改革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一定作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366元增加到2005年的3255元,年均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从2001年的4.2%上升到2005年的6.2%。  相似文献   

9.
乡镇财政面临着诸如机构运转困难、农村基础建设难、债务负担重、化解难等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机构膨胀,财政供养人口多,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协调,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机制,干部考核制度上的弊端等原因造成的。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精简机构,加强乡镇领导的责任考核,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效率等措施缓解乡镇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0.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五级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财政,其服务对象是人口最多的农村居民,其财政状况直接影响到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规模和层次。然而,伴随地方财政收入的锐减及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资金紧张已成为困扰乡镇基层政府的难题。文章针对当前形势下乡镇财政困境,从收入与支出两个角度分析乡镇财政困境的形成原因。收入方面主要表现为分税制改革、农业税改革造成基层财政收入锐减。支出方面主要表现为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三农"建设对公共服务需求量巨大,臃肿的基层机构设置造成高昂的运行成本。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提出解决我国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乡镇财政面临着诸如机构运转困难、农村基础建设难、债务负担重、化解难等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机构膨胀,财政供养人口多,乡镇政府职能的错位,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协调,乡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监督机制,干部考核制度上的弊端等原因造成的.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精简机构,加强乡镇领导的责任考核,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品供给的效率等措施缓解乡镇财政困难.  相似文献   

12.
干群关系得到修补 河南扶沟县孙敬林县长说,现在想起取消农业税前的干群关系都有些后怕。我听了心中一震,同时又很认同。因为缺乏从农村提取资源的手段,农民负担也因为层层加码而的确太重,到了世纪之交,农民负担已成为国家与农民关系中的巨大障碍,并影响到了国家政治的稳定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财政是三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乡镇财政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三农的发展.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乡镇财政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旨在对乡镇财政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体制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在描述它的时候我宁肯使用“流变”一词而不愿使用“改革”等一类词,主要是由我所处的环境所决定,因为我在乡镇工作,被很多诉求与各种博奕甚至是许多矛盾所包围,借用美国学者杜赞奇的学术概念来表述,就是深切地感受到权力的文化网络在塑造周围一切。当然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决定性的,但来自下层和其它利益集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流变”一词可能适合反映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徐美月 《中国经贸》2014,(21):208-20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乡镇财政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收入结构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财政体制也存在漏洞。许多乡镇财政都出现了问题,财政的负担过重,乡镇财政体制还处于混沌状态,有些乡镇的规模太小,也是影响乡镇发展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调整乡镇财源的结构,主要是为了壮大乡镇财政的视力,然后再加快改革的进程,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基于乡镇财政体制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乡镇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税负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炜 《山东经济》2005,21(1):120-122
我国将在几年内取消农业税,取消农业税并不是免除农民的纳税义务,农民仍有纳税责任,要尽纳税义务。取消农业税后必须建立更加合理的农民税负制度,新的农民税负制度规定的税负责任和义务只是针对具有纳税能力的农民群体。取消农业税后县乡财政将更加困难,所以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尤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7.
乡镇财政在我国五级财政中处于基层地位,担负着为广大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普遍处于困难的状态,与其所承担的职能和所处的地位不相称。是什么原因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如何解决决乡镇财政困难,笔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乡镇财政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探讨乡镇财政解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乡镇政府财政困境为研究对象,从财政体制的视角分析原因,并提出取缔乡镇独立的财政职能,由县级政府实施统收统支管理体制,以解决乡镇财政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财政体制及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西部贫困地区乡镇的发展.因此,要从发展乡镇经济、统一乡镇事权财权、严格预算约束、强化收支管理、清理乡镇债务、减轻乡镇负担等方面入手,以加强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20.
倪红 《中国经贸》2014,(20):125-12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乡镇经济也随之兴起,而乡镇财政内部控制在乡镇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乡镇财政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先分析了乡镇财政内部控制的意义,然后阐述了乡镇财政内部控制的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乡镇财政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旨在为乡镇财政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