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高校外币业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一)高校外币业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首先,根据确定的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本位币金额,按照折算后的本位币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同时按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将外币金额折算为本位币时,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也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其次,期末对各种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本位币金额,并将此金额  相似文献   

2.
郭艳芳  巩娜  韩锟 《财会月刊》2013,(2):125-126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核算》中对外币交易折算汇率的规定是:“采用即期汇率或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或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财政部在2011年10月18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小企业的外币交易可选择的两种折算汇率为“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和交易当期平均汇率”。  相似文献   

3.
《财会月刊》2007,(1):23-23
一、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 的近似汇率根据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处理外币交易和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反映;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相似文献   

4.
一、相关规定及解读 (一)规定 1.账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金额;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相似文献   

5.
传统预收账款业务会计核算中,企业在预收货款、发出商品和收回剩余货款时均使用“预收账款”账户,使得预收账款明细账或总账期末余额可能为借方,从而产生了预收账款总账期末不能真实反映实有预收账款的总体情况、“预收账款”账户与经济业务真实内容相背等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现行的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会计核算,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收账款业务会计核算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现行会计准则对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规定得不够全面和明确,本文通过举例说明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坏账准备是金额保留性账户,应当按应收账款的规定比例保留一定的坏账准备金,年内核销坏账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因为应收账款年内有增有减,因此在提取坏账准备前可能存在五种情况:①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零,应按规定补提;②坏账准备为借方余额,除按规定计算外,还应补足借方金额;③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但小于应保留的金额,  相似文献   

8.
对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是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的款项。它分为资产往来账款和负债往来账款,资产往来账款是单位在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待结算的债权,包括暂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负债往来账款是单位在开展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待结算的债务,包括暂存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正确核算和管理往来账款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往来账款的管理观念淡薄,只重视收入、支出的管理而疏于对各种往…  相似文献   

9.
商业信用的融资成本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为例,根据风险报酬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构建了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的融资成本计算模型,以期为商业信用的融资成本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期间 (月份、季度、或年度 )终了必须计算汇兑损益,即对于各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企业应按照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的金额,并将其与记账本位币账户中对应账户的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其差额即为本期发生的汇兑损益。关于汇兑损益的确定方法有多种, 2001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用书中采用了列式计算法。该种方法在每个外币账户发生的业务较少时比较简便,但在业务较多时就显得不够简洁了;同时,利用算式计算的结果有时很难确定正负符号,从而影响账务处理时汇兑损益及相关账户的记账方向。笔者在教…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相关规定及解读(一)规定1.账务处理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外币折算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发生的外币交易,应当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金额;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认  相似文献   

12.
一、新准则规定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  相似文献   

13.
王荣福  刘雯 《财会月刊》2013,(6):123-123
我国企业绝大多数使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外币业务的企业可以使用外币进行会计核算。通常涉及外币业务核算的会计科目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备用金”、“预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目前,国内的大型跨国公司,涉外业务较多,会计制度设置比较科学,会计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述会计科目均可以进行外币核算。  相似文献   

14.
坏账准备是金额保留性账户,应当按应收账款的规定比例保留一定的坏账准备金,年内核销坏账时记入本账户的借方。因为应收账款年内有增有减,因此在提取坏账准备前可能存在五种情况:①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为零,应按规定补提;②坏账准备为借方余额,除按规定计算外,还应补足借方金额;③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但小于应保留的金额,不足部分补提;④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但大于应保留的金额,超出规定部分应当冲回;⑤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且等于按规定计算的金额,这种情况不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5.
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有所扩大。《企业会计制度(2001)》规定,除了应收账款外,其他应收款也应计提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应收票据到期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隹备。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会计期间(月份、季度或年度)终了时,应对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以期末汇率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汇兑差额。由于这种汇兑差额在经营活动中并没有真正实现,只是会计核算上的一种预先确认,所以在会计实务中,为了与外币兑换中所产生的已实现汇兑差额相区分,会计人员准确地称之为未实现汇兑差额。对于未实现汇兑差额,《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筹建期间发生的未实现汇兑差额,计人长期待摊费用;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除上述情况外,发生的汇兑差额均应计人当期财务费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晓杰 《财会月刊》2013,(10):91-92
本文以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为例,对重要性原则在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恢复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账户本来核算内容的建议,以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外币业务审计中折合汇率变动的审查鲍在山根据我国外币业务核算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应该折合为记帐本位币记帐,并且应该用业务发生当天的汇率或者采用期初汇率进行折合,也就是说企业对外币业务的折合汇率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选择,但折合汇率一经选定,不得随意...  相似文献   

19.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升平 《财会月刊》2007,(12):35-36
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对于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对于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应收款项(如预付账款等),其减值损失应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确认、计量。本文侧重于探讨具有金融资产性质的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20.
考考你     
判断题 :1.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 ,应当由出具单位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并在更正处加盖出具单位公章。 (   )2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后余额 ,为企业银行存款的实际可动用额。 (   )3.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签名盖章 ;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 ,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   )4.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期末各外币账户的外币金额按期末市场汇率折算为人民币的金额与外币账户的人民币金额的差额 ,均应计入当期损益。 (   )5.企业取得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 ,应当按规定向期货交易所交纳年会费 ,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