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的集体利益偏好就是追求预算外收入。以此为逻辑起点,利用198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表明,官员集团(尤其是中下层官员)"预算外收入"的集体利益偏好与高层官员"政治晋升"的个体利益偏好、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与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高度共融。不同时期差异显著:1993年以前,地方政府追逐预算外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扩张;1993年之后,二者相互促进,且预算外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之前。根据两阶段的实证结果差异,可以进一步推知,对于整个地方政府而言,政治晋升激励优先于以预算外收入为主要表现的财政激励。随着现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负效应尽显,经济转型亟需优化对地方政府的效用偏好,并增强财政约束与施政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财政分权效应假说认为,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以不同标准衡量的财政分权度指标对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产品提供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利用1998-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收入分权度和支出分权度对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负相关,支出分权度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成正相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刚 《财贸研究》2013,24(1):110-114
基于1996—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政府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来讲,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预算内非税收入、地方政府预算外非税收入和地方政府各税种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要缩减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需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等相关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5.
有关财政分权对公共品供给影响的研究,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制度特征,以及不同公共品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得出地方政府偏好基础设施类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而轻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非生产性公共品的供给。现实中,地方政府官员行为目标的差异、地方政府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竞争、行政管理支出的扩张、腐败等因素都影响公共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解决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财政资金的困境刻不容缓,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尤其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难以用土地财政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也无法充分应对新增的公共建设支出。为走出该困境,中央政府应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需寻找新的财源,由依赖土地财政到征物业税的转型,优化升级地方产业结构,以此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税收分成、 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转移支付不利于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水平.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激励作用为负,专项转移支付同样会抑制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积极性.(2)税收分成比例和地方财政努力正相关,且不同税种的分成比例对财政努力影响具有差异性.(3)预算外收入的大量存在抑制了地方政府筹集预算内收入的积极性.(4)财政净流出地区少量的转移支付能够提高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财政净流入地区转移支付对财政努力具有负向影响;税收分成对财政努力正向影响,且相比财政净流出地区,净流入地区更小.  相似文献   

8.
郎东梅 《现代商业》2012,(20):68-70
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在过去18年时间里,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改革的巨大成功。但是,随着新的经济情况的变化,分税制的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税收利益的冲突,事权和财权的不匹配,预算外收入膨胀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本文着眼于我国财政税收制度的现状,对科学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利益,探寻财权与事权的平衡点等两个核心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董娅 《财经论丛》2007,(2):19-23
我国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收支科目分类。在收入分类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将预算外收入列归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这种纳入只是技术层面的,实际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预算外收入规模庞大已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财源,将其纳入预算管理限制了地方财力支配权;二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受到部门既得利益的约束;三是预算外收入项目的审批管理不尽合理。通过分析,对财政体制、立法、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借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契机推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1994年确立框架的分税制改革,在增加中央政府收入、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等方面立下汗马功劳,但亦造成县乡财力空虚、恶性税收竞争的现状,增加地方税收迫在眉睫。建议建立市场经济下的法治政府、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改进税收计划管理、规范政府间税收竞争、征管体系合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