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循环经济实现是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的耦合。物质循环是循环经济实现的目标,价值循环是循环经济实现的条件。根据价值循环的实现程度,循环经济可分为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和萎缩再生产三种实现状态。循环经济难以实现的根源在于企业未能在循环经济中实现价值循环,循环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政府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实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者培养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价值认同,企业逐步降低循环经济再生产成本能有效推动循环经济扩大再生产,以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的价值增值与超循环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资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了循环经济的价值增值的本质所在,从超循环理论角度展现了循环经济的循环结构及其实现。分别从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以及社会层面的大循环等角度详细论述了超循环结构及其形成。并进一步得出了物流和信息流是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超循环结构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资源价值流会计是管理会计学的新兴分支。它以会计学理论为基础,吸收工业生态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对企业循环经济活动进行价值反映与评价,并参与循环经济决策与控制。文章以流程制造企业循环经济为例,剖析了现行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活动需要的问题所在,提出了资源价值流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应用模式,将会计管理对象由单一的价值运动向资源循环与价值循环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扩展,这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武汉市循环经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分析地方政府现行的财政制度、官员考核制度、行政区划制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制度等导致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失灵的制度性因素。进而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考虑导致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性因素,从法律法规建设、市场性政策工具的运用、市场准入标准的制定、环保垂直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建立方面提出了武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同时,从加大循环经济投入、支持技术创新、构建循环经济生态链、建立绿色消费激励制度方面提出了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模式的内涵,从国有林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及原则入手,从林户庭院式的微低碳循环模式、企业清洁生产式的小低碳循环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式的中低碳循环模式等四个方面设计了林区低碳循环经济耦合发展的模式,并从逐步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多方参与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构建了运行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就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推进循环社会的建设,立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仍需完善、充实。要树立全程治理理念,健全多层次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构建核心制度,在法律中贯彻市场调节机制,加强立法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资源情况和战略目标,发展循环经济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而言,则不能仅从资源环境的角度要求其考虑经济活动的社会后果,还必须从实施效率的角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实现各企业经济的正常循环。基于这个角度分析认为,经济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价值循环与信息循环的耦合,是实现循环经济系统内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王征 《当代经济》2007,(1):80-81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但发展循环经济,短期内会增加企业成本,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企业是不愿意那么做的.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一个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的利益分配体系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循环经济与完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经济模式的良好运行,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建设是其推行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循环经济概念和制度的涵义和功能出发,分析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问题,进而提出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模式:国际经验及我国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从明晰主体地位、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循环经济价值系统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理论、推动其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界定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内涵、从微观企业和宏观产业链两个层面分析其结构模式,初步梳理了循环经济的价值流通机理,并以南京化工园为实例,进行了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价值网的具体构建,为解决目前"循环不经济"的困境、推动循环经济持续有效的运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杨松茂 《生产力研究》2005,(10):9-11,34
从经济层面上讲,传统工业社会生产方式是导致今天资源短缺、生态危机的重要根源。而循环经济模式是化解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的必然抉择。为此,必须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新型的循环经济伦理体系,实现制度、科技的创新和构筑公众参与的平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福建开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并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构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灵活有效的经济发展政策、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培育相适应的企业制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具有内在动力和协调能力的制度化运行机制,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由经济运行主体、运行条件和要素以及运行机理构成,包括动力机制、政策法律机制、社会评价干预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循环经济运行动力来自企业、居民和政府的理性选择,循环经济理性是"经济人"理性和"社会责任"理性的统一,政策导向和法律规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社会评价干预机制为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条件,社会动员机制提升了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为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发展循环经济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和迫切任务,探讨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循环经济运行结果的外部性和运行条件的规模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分析了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主要承担制度建立和条件保证两大类职能及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和迫切任务,探讨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循环经济运行结果的外部性和运行条件的规模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府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由此分析了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主要承担制度建立和条件保证两大类职能及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首先给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价值增值定律,物流方向选择的价值梯度公理和确定物流最佳数量的价值最大化定理,以此作为循环经济系统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规划的理论依据。然后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物质流动价值增值过程,定义了循环物流价值增值倍数,发现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价值增值倍数是循环经济的核心所在。接着在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框架下,探讨了企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分配的利润最大化原理和社会循环经济系统物质等价交换原理。最后讨论了政府的行政、政策等职能对循环经济系统的逆向物流市场形成和有效运行的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循环经济物流系统和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的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循环经济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统计调查制度及工作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举措.从循环经济评价、考核和预警三个角度制定的循环经济综合指标体系能全面准确地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作出定量描述,符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为现实经济中各地区和各部门开展循环经济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德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征及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武 《经济师》2008,(9):103-103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而德国是世界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实行生产者责任扩大制度,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运用市场机制,采取DSD运作模式,动员公众参与,以消费促生产等突出特征。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当加快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发挥市场机制和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行绿色消费,鼓励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PSR模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压力、资源环境状况以及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所作的响应,构建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分析,进一步从实践循环经济的认识误区、产业结构、技术与规模、法律法规构建、激励机制、公众参与等角度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响应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期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走出困境提供发展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