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我认为需要两个前提:一、古人讲:“和而不同”,这样,“和”就不是“同”。古人又讲:“声一无听,物一无”,也就是说,不同的声音才构成交响乐,不同的颜色才构成彩绘画。交响乐、彩绘画就是“和”。如是,“和”乃建立在差异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
篆刻艺术     
夜深人静,工商局办事大厅空荡荡的,没有了人来人往的喧嚷,显得格外寂静。“嗨,可压死我了。上面的兄弟抬抬于,让我喘口气好吗?”突然,从方格橱内传出一个清细的声音。原来是放在橱内的一叠营业执照中最下面的那个在说话。  相似文献   

3.
诚信不灭     
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读者》上刊登的一则短故事《请你相信我》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至今不能忘记。故事是讲“我”要裁剪一件大衣的袖口,在路口上找到一个专门从事缝补的摊位,裁缝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是一个安徽来的外来妹,讲好价钱是四元后,裁缝说:“你明天下午四点来取吧”,我说:“你是临时摊位,如你不来,我上哪找你?”裁缝说:“我在这里六年了,请你相信我”。  相似文献   

4.
有则关于麦肯锡公司的笑话。有个农民赶着羊群在走,碰到有人对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羊群有几只羊。”随即,他用卫星定位和网络技术将信息发到总部的数据库……片刻后,他说共有1460只羊,并要求农民给他一只羊作为报酬,农民答应了。随后,农民对他讲:“如果我能说出你是哪家公司的,你能否把羊还给我?”那人说“行”。农民说:“你是麦肯锡公司的。”那人很惊讶,问农民怎么知道。  相似文献   

5.
山寨     
在2008年的风雨中,有一个原本最朴素的词汇突然四处“开花”,那就是“山寨”。从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网游、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到南京的山寨一条街……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山头林立”,市场上沸沸扬扬,呐喊之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6.
像与不像     
薛成 《中国企业家》2005,(11):19-19
企业在行业和地域上扩展时,需要在“像”与“不像”上做望闻问切的功夫在金庸名著《天龙八部》中,当段誉和木婉清在危崖上与凶残的南海鳄神苦苦周旋时,南海鳄神突然惊喜地发现“妙极, 妙极!你很像我,你很像我!”读者想必和剧中人一样诧异。这时“段誉摸摸自己后脑,果觉自己的后脑骨和他似乎生得相像”,原来“他说‘你很像我’,只不过是两人的一块脑骨相同。”对于练南海门的武功而言,那块脑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其它差异都可以忽略不计。同理,对于企业进入新市场时表示“很像很像!”也要辨证地分析,很多时候可谓“似是而非”。3C合一已然成为业界的共识,但目前  相似文献   

7.
那点破事也是爱情? 那天,我在友谊商城的内衣专柜试衣间,突然听到亦凡的声音。只听他大声地让服务员打包两套内衣,然后说:“那么多个春节都不能陪你,已经很委屈你了,我巴不得把整个商城都买下来送你。”透过试衣间那道狭小的门缝儿,我确认亦凡说话的对象不是我,而是一个看上去不算漂亮,但绝对年轻的女孩儿。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张先生住在泰国曼谷一家酒店。清晨一开门,一位漂亮的泰国小姐微笑着和他打招呼:“早,张先生。”“你怎么知道我姓张?”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似乎只要你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任何事情都是手到擒来。后来,知道了“方法论”这个东西,我突然理解了“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天渊之别。  相似文献   

10.
我觉得,我的一生体现着佛经里讲的五个字,并可用之加以表述。第一个字是“命”,你必须任命,比如说你生在哪一种家庭、你长成什么样,你没法选择。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有个熟人对我说:“我很想买保险,可是业务员一来和我谈保险,我就觉得他总是带有某种目的性地和我谈话,让我觉得不舒服。”我听了哈哈一笑,我说我不做保险业务,我也不卖保险给你,我给你介绍保险如何?他说,好的,你说我就相信。  相似文献   

12.
李文 《企业研究》2005,(2):46-47
电话一次次的打过去,终于找到了他,他很低调:“工地实在太忙,我建议你去写写别人,我如果有什么成绩可说,也都是团队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能不能少跑美国、欧洲,多跑跑宁夏的西海固?”来自德国的“80后”小伙子刘泽思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一口流利的中文让很多普通话不标准的国人都有些汗颜,而接到记者要采访的电话时,刘泽思随口就说:“你到我单位来吧!”他的“单位”是北京的一家外企。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大学生,即便是营销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绝对没有人会这样说:“个人代理人是我梦寐以求的职业。”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一职业不“养人”,不能为你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吴敏 《乡镇论坛》2014,(26):31-31
朋友阿华家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富裕家”,儿子自恃“富二代”,有爱攀比、乱花钱的毛病。阿华看在眼里,一直想找机会纠正儿子的坏毛病。一次,当儿子提出要更换新款复读机时,终于被阿华抓到了机会。阿华告诉儿子:“换个复读机要623元,不过家里只能给你出600元。” “余下的23元我上哪儿弄去?”儿子焦急地问。 阿华说:“别急,你不是也有双手吗?要靠你自己劳动挣。这个暑假,你在家里洗一天碗可得1元,擦一次地板可得1元。”  相似文献   

16.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被某人带到一座孤岛上,随身携带了一袋谷种和一些菜种,还有一只小鸡。某人对你说,“现在,你的食物得靠你的自力更生了。我知道你以前没种过庄稼,也没养过鸡,但是我绝对相信你有这个能力。”然后他坐船走了,剩下你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孤岛上谋生存。你会怎样做?  相似文献   

17.
施雨 《财会月刊》2008,(4):I0011-I0011
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告诉你,有人依靠替恋人策划“分手”方案赚钱,你相信吗?也许,你不但不相信,还会说,为恋人策划“分手”方案,不等于棒打鸳鸯吗?这样做道德吗?在广州,就有一位叫梁小玲的女孩,不畏世俗眼光,在“分手策划人”的职业中快乐生活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科比“道”     
杨毅 《中国企业家》2010,(12):126-126
有一天我和姚明吃晚饭,一个平时不太看球的朋友问:“NBA里谁最厉害?”姚明微微一思索,说:“科比,他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弱点,无论你怎么防都防不住的球员。在跟他比赛的时候,他每次投篮不中,都让人觉得像上帝的恩赐,我就赶紧扭头去抢篮板。”  相似文献   

20.
上午在“新民求职人才天地交流会”中采访、摄影。突然有人叫:“郭老师,你今天也来了!”回头一看,一家招聘单位的同志叫住了我,“不认识了?我是徐恺啊!二年前我到你处咨询过政策,你还给我讲了个故事,印象极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