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亚伟 《乡镇论坛》2014,(36):25-25
前些日,我给母亲打电话,说想给她买件衣服,母亲一听,立刻急了:“给我们买那么多衣服干啥,到入土都穿不完,你也该给自己添件像样的衣服了,村里姑娘的穿戴都时髦着呢,你要是太寒酸了,人家会笑话的。”  相似文献   

2.
易安秋实 《中外企业文化》2010,(11):I0054-I0056
接到通知书那天,父亲和他的兄弟们撂下农活兴高采烈地把我围在中间,语无伦次地说着同一句话:“出息了,终于出息了。”上学走的那天,父亲和他的兄弟们喝得酩酊大醉。母亲拿出一个崭新的蛇皮袋告诉我:“孩子,这袋子里是你们老郑家人的寄托。”  相似文献   

3.
诚实守信是全人类共同崇尚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韩非子》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曾子之妻要去集市,孩子哭着要跟随,母亲便说:“别闹,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等曾妻回家,曾子欲捕猪杀之。曾妻忙阻止说:“我不过和小孩开个玩笑罢了。”曾子正色说:“孩子不知道这是开玩笑,他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完全靠父母的言传身教,  相似文献   

4.
王富生 《质量跟踪》2003,14(6):42-43
我去制衣店取衣服,一进门,就碰上了老板与一位男同志吵架。这个男同志全身肉滚滚的,挺大的啤酒肚,一脸的热汗往下淌,手里拿着个硬纸片边扇边说:“你看看,我这衣服能穿出去吗?前边翘起老高,后边盖着屁股,早知是这样,还不如买现成的衣服呢!”“买成衣也是这样,我说半天了,你怎就认个死理呢!”店老板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正因为成衣不合身我才来这做,谁想你做的衣服还不如成衣,可惜了这从杭州带回的真丝料子了。”  相似文献   

5.
老愚 《乡镇论坛》2011,(33):44-44
在我记忆的童年世界里,只有三个人,爷爷、妈妈和我。母亲为人家做衣服,缝纫机发出的悦耳之音,不时地回响在空旷的院子里。  相似文献   

6.
郭领军 《秘书工作》2014,(11):77-77
正前几年母亲节,我们姐弟几个给老母亲买了不少礼物。去年母亲节前,行走不便的母亲早早就对我们说:"今年你们什么礼物也别买,来时带上你们穿不着的几件破旧衣服就行,越破越好。"母亲节那天,按母亲要求,我们姐弟几个带来了破衣服。母亲对百思不得其解的我们说:"不让你们买礼物,是因为我有礼物要送给你们。以前,我能动,还能帮你们做点事。如今老了,只能做点小活了。"说完,母亲从床头的箱子里拿出几个小  相似文献   

7.
一堂丝瓜课     
水心 《乡镇论坛》2009,(21):21-22
去年,我在城里买了房子,想让母亲来小住几天,母亲因为家里有忙不完的活,一直没有成行。前天。母亲忽然来了,我下班回家时,她正坐在门口,我惊异地说:“你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好去接你,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费了不少事吧?”母亲站起身,笑吟吟地说:“不费事,鼻子底下长着嘴,我会问路,人家可热情了,大娘长大娘短地称呼我,恨不得把我送到这里来。家里的丝瓜结得多,吃不了,给你送点来。”母亲身旁放着一个蛇皮袋,我看了看,里面足足有几十根丝瓜。  相似文献   

8.
黄建如 《乡镇论坛》2013,(36):23-23
午后的阳光格外好.母亲坐在庭院里晒太阳.我站在旁边陪着她说话.“儿子,来,给娘剪剪指甲。”母亲指了指她的脚。我愕然,以前我每次要给她剪指甲.她总说自己又不是不能动.不需要麻烦我们.今天她却主动提出来。我心里一颤.母亲已经老了。我赶紧拿了张矮凳.坐到母亲前面。  相似文献   

9.
执行力     
《英才》2007,(2):12-12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甘地答道:“因为那时我自己也吃许多糖果,我节制后,才能告诫别人节制。”  相似文献   

10.
家书     
我上初中那年,父亲出远门了。临行时不断叮咛我要听话,不要任性。父亲走了,看着渐渐远去的父亲,母亲用袖口拭了拭眼角,我知道,她在为父亲担心。我住校了,两个星期回家一趟。“娃,回来了!”娘说着走进了厨房。“嗯!”我跟了进去,帮母亲烧火。“你爹走了20天了吧?吃罢饭给你爹写个信。”娘说。晚饭后,我拿出纸和笔等着母亲。母亲坐在床沿上,眯着眼,缓缓地说着:“他爹,家里都好,别挂念,你也好不?你走后就下雨了,地不用浇了,三婶家的猪下崽了,他三舅的眼也好了,能下地……”“你光知道说些废话……”我不耐烦地嘟着嘴说。母亲一脸惊愕,用尽量温…  相似文献   

11.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超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是缘于好奇。  相似文献   

12.
李玉 《财会月刊》2010,(7):I0010-I0010
让农村学生都有校服穿 余亚云是山西省娄烦县米峪镇乡独石河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的孩子。 后来,余亚云考入南京财经大学。放寒假前,与余亚云同宿舍的王觅从家里带来了一些衣服.交给余亚云,说:“这是我小时候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崭新的,送给你,带回去给你表妹穿。”在这些衣服中,余亚云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小学校服。  相似文献   

13.
你不是卫士,却像卫士一样,守护着“母亲”,以碧血丹心,书写无尽的忠诚。你不是医生,却像白衣使者,心系着“患者”,以满腔热忱,救治每一个“生命”。你不是利剑,却像利剑高悬,驱赶着贪婪,以无私无畏,追求正义和光明。你不是春风,却似春风化雨,蕴育着生机,以特有的色彩,装点春天的美丽。有人问你是谁?你会说:大千世界里,我是平凡的一个;茫茫人海中,我是普通的一员。有人问你是谁?我会说:“母亲”因你而平安“患者”因你而痊愈贪婪因你而逃遁,春天因你而美丽。你是谁?!——献给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周年@谢君  相似文献   

14.
一天,在和母亲聊天时,母亲偶然问起我写文章的事。我说文章不好写,现在工作压力太大,根本写不出来。母亲便说:“那就好好歇歇,过一段时间再写。”我说,主要是缺乏素材,无从下笔。母亲问我,什么是素材,去哪里找?我说素材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经过提炼,就能形成文章。母亲问,生活中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行吗?我说行。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往往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精美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压在箱底,舍不得戴。母…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乡镇论坛》2010,(24):36-36
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有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  相似文献   

17.
程贤军 《秘书》2011,(8):47-47
去年,我被临时抽调到乡里担任人口普查员。一天,我在办公室里发现有几个新农合医疗证丢在角落的一张桌上。我问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这些证怎么还丢在这里呀?”他头也不抬地说:“他们等着我一家一家送呗。我才不会那样做呢,他们不来拿,我就一直放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头巾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记得母亲的头上总爱搭条头巾。头巾似乎是她身体的一部分。母亲的头巾很简单,是那种花9角钱就能从商店里买到的洗脸毛巾。但母亲搭头巾却很讲究,搭出棱角,里面还会衬张报纸,不像隔壁阿三婆的头巾总是耷拉着,活像童话插图里的巫婆。后来母亲有了头痛的毛病,就常常把头巾扎得更紧些。“扎紧些,痛就轻些。”母亲说。至今我仍记得,母亲的头巾曾经救过我一命。那是初冬的一天,我与小伙伴们在村后石板塘玩水,不小心滑了进去。那塘很深很大,传说里面还有水怪。我怕得要命,死死抓着泥岸,岸很陡很滑,怎么也固定不住。将脱未脱之际,…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夫进城卖驴和山羊。山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小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一个小偷说:“我去偷羊,叫农夫发现不了。”另一个小偷说“我要从农夫手里把驴偷走。”第三个小偷说:“这都不难,我能把农夫身上的衣服全部偷来。”  相似文献   

20.
“一件衣服好不好,可以跟价格无关……不能说我是做休闲服的,我的产品就马马虎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