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守军 《新金融》1991,(3):29-29
目前,大部分企业已进入了第二轮承包。作为企业最大债权人的银行,在企业第二轮承包中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了对企业的各项资金考核指标,并纳入了企业承包合同。本文就银行如何加强对承包企业的资金管理,谈些浅见。 一、监督、促使企业尽快处理解决第一轮承包中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对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拟就企业承包经营中信贷资金管理的两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企业流动资金管理问题 据调查,企业经营承包合同中,普遍未明确规定补充自有流动资金条款,却明确规定在承包期间出现亏损或不能按时、按量完成承包上交数额时,要用自有资金垫付。而动用自有流动资金垫付,实际是挪用银行贷款,因为目前企业周转中的流动资金基本上靠银行贷款,自有铺底的资金少了,银行贷  相似文献   

3.
韩铭珊  田田 《新金融》1991,(6):25-27
从第一轮企业承包经营的实践看,承包经营责任制比较适应我国企业的基本素质、生产力发展和管理水平,因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目前仍很不完善,其中有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企业和银行的资金活动上.亟需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4.
资金要不要进入企业新一轮承包,采取哪些形式承包,在经济界、金融界、企业界都引起极大反响和关注。笔者带着这两个问题,作了些粗略调查,并提出如下一些意见。资金未进入企业承包所产生的负效应上轮企业承包,主要是产值、利税承包,实践证明,这种承包方式是极不完善的。笔者对汉川县有代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企业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经营机制,这一改革对挖掘企业潜力,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对漳州市180家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承包的调查情况看,由于承包经营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暴露出效益、资金上的一些问题。因此,如何针对第一轮承包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发挥信贷作用,促进企业搞好新一轮承包,是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普遍推行承包、租赁等经营责任制,经营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因而对银行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以我市集体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例,其承包特点是: 1.承包时间由短转长。各项承包指标由一年变为四年,这样承包企业有了长期奋斗目标,这有助于克服短期行为。 2.内部管理更加完善。企业内部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审计制,企业实行目标管理,承包指标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在治理顿整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意见的通知》中规定要完善企业风险抵押承包,逐步建立风险机制。根据国务院的这个规定,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关财务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在财务上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承包企业应从留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在南平市选择了11户重点国营工业企业,对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了一次调查,经调查了解到,企业承包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数偏高,影响合同签约。 从调查的情况,由于合同签约前价格因素、市场情况和企业吊滞资金等问题均未考虑。因此,测算的企业承包基数偏高。影响了合同签约。  相似文献   

9.
<正> 资金管理应如何列入企业新一轮承包,已成为当前金融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对此也谈点浅见。一、要制定列入承包的资金管理指标(一)归还固定资产贷款指标。还贷指标应与实现利润、上缴利润一样,作为企业承包的基数之一。企业归还固定资产贷款可继续实行税前利润还贷。对少数试行“税利分流、税后承包”的县市,也要从实际出发,实行“老贷老办法,新贷新办法”,即新一轮承包前的固定资产贷款仍实行税前还贷,承包后的固定资产贷款实行税后还贷。  相似文献   

10.
十年来,企业改革围绕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放权让利、完善和改进经营机制的探索,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秩序开辟了道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大步骤。我省企业承包工作从1987年在58户大中型企业试点的基础上,到1988年底已有540多户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面达到80%以上。承包企业实现产值占全部企  相似文献   

11.
薛韬 《上海会计》1993,(6):45-46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经营必须围绕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这虽已提出多年,但实际上仍有不少企业在经营中效益位置不高,不讲效益搞经营的问题仍很突出。 其一,承包指标的偏颇,使厂长、经理效益意识淡薄。现在,不少企业大都实行承包经营,有些企业承包指标中也有效益方面内容,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产值或营业额。对企业经营承包责任目标还没有及时调整,因而,厂长、经理在企业经营中的效益意  相似文献   

12.
<正> 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具有强列的紧迫性。这个问题不解决,资金效益难以提高,资金结构难以调整,“区别对待”和“择优扶植”的信贷政策也难以贯彻,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也就没有基础。 那么,专业银行企业化突破口在哪里?我认为,突破口是实行承包经营。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银行承包的方式 专业银行承包,首先是专业银行总行向国家承包,然后专业银行内部再逐级往下层层承  相似文献   

13.
面对市场疲软,资金不足,组织生产难度较大的情况,如何多方面、多渠道挖掘资金潜力,调剂资金、紧中求活保证企业流动资金合理需要,在这方面,昌乐县采取了银行、企业双向承包的办法,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资金管理上迈出了一大步。一、双向承包的起因  相似文献   

14.
银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改。但金融改革牵涉面广,波及深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我认为,银行是管资金的部门,还是要围绕资金问题做文章。抓住了资金问题,就抓住了银行改革的核心。而资金问题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吃“大锅饭”,不讲经济责任,不讲经济效益。因此,不抓住打破资金管理上的“大锅饭”这个突破口,且不说银行作用不能发挥,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银行在资金上的“大锅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银行系统内部上下级行之间资金上吃“大锅饭”,各个银行吃联行的“大锅饭”;二是银行在向企业供应资金上吃“大锅饭”,主要表现是企业占用贷款多少一个样、期限长短一个样、周转快慢一个样、效益高低一个样。30年来,银行对企业提供贷款基本上是敞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纠正企业靠举债支撑产值、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和不积极处理承包前资金遗留问题以及留利向消费倾斜等短期行为,南平地区工商行陈健提出资金管理应纳入新一轮企业承包内容,并采取有效措施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6.
银行是经营货币、管理资金的企业。银行实行经济核算的考核指标要以资金为中心。根据这个要求,我处自1979年实行经济核算以来,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组织资金和运用资金这个中心指标,广开资金来源,积极组织存款,合理运用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支持生产、商品流转和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80年各项存款平均余额达2,468万元,比1978年净增1,076万元。工商信贷资金利用率为6.26次,比1978年提高了1.95次。信贷差额利用率平均达到93.4%。会计核算差错率下降到万分之0.08。实现利润302万元,比1978年净增148  相似文献   

17.
<正> 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经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承包经营的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向高层次发展。本文就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经营的利弊及发展对策,提出粗浅的意见。一、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经营的形式与特点外商投资企业承包经营一般有三种形式,即1.中方股东承包。2.外方股东承包。3.非股东承包。第一种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合资伙伴中方股东承担全部企业经营管理.对超过承包基数的利润全部归承包者所有.完不成承包基数的应承担经济责任。这种承包形式多见于中方股东占大头.原材料在国内采购.产  相似文献   

18.
规范合理的资金运用是提高银企资金增值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提高银企经营效益的需要。但是,有的企业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也有的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人为丧失了自主性;从而导致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象瘟疫在企业中悄悄蔓延,给银行信贷资金管理设置了一道障碍,给信贷资金的安全也笼罩上一层不祥的阴影,进而引起企业无效资金需求的刚性增加,资金的流动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宜昌市十家大企业的典型调查,对企业借贷资金不规范运用的成因及解决办法提供一些看法。一、企业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的表现形式调查发现,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沉淀的首要原因就是存贷主体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诱发企业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的原因之一,从宏观上来看:有体制与法制漏洞形成的因素,也有政策负担所形成的因素;但从微观主体的企业来看:不规范的资金使用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可归结为二类:一类是企业内部趋利行为的作用而引起的;另一类是来自企业外部趋利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进行,银行部门已统管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管理机制,结果,使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常常有名无实,加上现在的企业大承包基本上是“两包一挂”的形式,资金效益的指标并未纳入承包指标中,因而进一步淡  相似文献   

20.
<正> 企业实行承包后,投资主体逐步转向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来源由主要靠国家改为主要靠企业自我积累,技改贷款的还款方式也由税前还贷改为企业留利还贷。这一变化在实际工作中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1.承包基数确定的不合理,挤占贷款项目新增利润,影响了银行技改贷款按期收回。大多数企业承包基数的确定,是按照承包前一年利润上缴数和还贷数进行测算。实际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