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乡镇》2011,(6):93-93
时至2011年11月底,希腊债务危机所引发的欧洲乱局还未结束.欧债危机的阴云就已经迅速蔓延到意大利而且,在欧洲陷入危机难以自拔之时,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西方舆论把中国等新兴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看成了救命的稻草,等待中国伸出援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进入深水区,我国经济发展和预算单位服务理念进入新常态,而政府债务风险是影响地方经济稳定及群众基础的重要因素。合理规范和管理政府债务,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成为健全我国财政体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纵观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网络时代,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文章基于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模式和制度借鉴,着重归纳与总结政府债务风险的类型与成因,并从联动监管、债务本身及人才引进角度提出具体化风险防范策略。期望文章结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非理性盲目扩张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文章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现状,分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营模式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增长的关系,对未来3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引致的债务风险做出了判断,并从债务管理监督、平台经营与内部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债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政府债务规模逐渐增大,但受到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使得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大。由于各国对政府债务率的限额规定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如何,便成了口径不一的问题。但是面对政府债务余额的增加,应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与风险预警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并总结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争  戚新 《科学决策》2013,(8):30-47
2013年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不利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增大。如何科学地监测地方债务风险,准确地评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在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已成为当前地方财政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采用模糊综合判断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债务预警模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整体量化。选取东北地区某市2009-2011年的样本数据,通过设计针对借债、用债和偿债三个环节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该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可操作性进行实证分析与效果验证。实证结果显示:该市政府性债务风险等级为危险,债务风险预警的综合风险系数处于轻度危险区。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财经》2012,(10):42
早在今年元旦前,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就公开表示"中国债务危机正式爆发",并预计今年底将有2.62万亿元债务到期。中国债务风险到底有多大?近30年来,全球发生了很多次经济、金融危机,而这些危机几乎都与债务有关。以前的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大量举债发展民族经济,由于投资巨大而效益低下,造成无力还本付息,最终演变成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等会议都多次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文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总体规模大、过度依赖土地融资、隐性债务隐患过高、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以及可能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风险。最后,从建立合理的财税体制、加强对地方隐性债务的约束、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等视角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本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的双重效应与风险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朝  周宇 《山东经济》2011,27(1):80-86
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近两年为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举债力度来增加投资以保经济增长、保就业和社会稳定,这也造成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且仍有扩大之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攀高。为警惕地方债务风险转化为债务危机,本文从发展视觉在诠释债务的双重效应后,阐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特点与趋势,提出控制地方财政风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2013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国第一次把债务风险防控列为下一年度全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债务风险防控就是要化解和控制政府性债务,严格规范各级政府举债程序,把政府性债务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就是要明确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对本级政府的债务负责,更要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GDP政绩导向。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上升为左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因素。预计到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将超过GDP的30%,达到11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这一发展脉络,从举债状况、经济实力、财政实力、金融状况4个维度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三倍标准差原理划分警情区间和风险等级。结果显示:广东、上海等省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多为低,河北、陕西等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多为中,西藏、青海等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多为高、极高,且多数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分呈逐年升高态势。对此,应高度警惕局部债务风险,分级制定不同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严控新债务。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以来,我区政府性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债务结构性问题凸显,潜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对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一定影响。如何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已成为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一、债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债务规模和结构分析1.政府性债务规模。2010-2012年,全区政府性债务总量由2841.70亿元增加到4077.74亿元,增长17.79%。其中,直接债务从1978.30亿元增到3070.26亿元,增长24.58%;或有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已严重影响了本级财政的运转.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大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原因.并提出防范化解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长期以来.大部分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度日已成为公开秘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个时期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下却也面临着融资难且风险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债务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成本高、债务融资比例不合理等。基于现状,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及债务融资从概念上进行界定,阐述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存在的风险,进而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旨在提醒中小企业注重防范债务融资风险,在国民经济中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腾  王海军 《世界经济研究》2023,(2):119-133+136
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政府公共支出负担,并通过多种渠道助推主权债务风险,最终影响经济长期增长。文章使用1990~2019年全球72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并从人口老龄化“两阶段”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提升主权债务风险。当经济体老龄人口占比每提升1%时,主权债务风险将同比上升0.325%;老年抚养比每提升1%,主权债务风险将同比上升0.610%。第二,由于人口老龄化具有“两阶段”特征,人口老龄化通过政府赤字对主权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当人口老龄化由初期过渡到中后期以后,人口老龄化同主权债务风险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已经摆脱“未富先老”特征的经济体的债务规模对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加敏感,更容易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应对老龄化问题。因此,中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制定合适的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主权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16.
张金清  聂雨晴 《南方经济》2020,39(11):13-27
结合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反应特征,文章在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中,首次识别了基础盈余主动调整的有效性条件作为分析前提,进而完善了债务不可持续性的定义内涵和度量方法,最终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凭借此模型,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在经济增速不稳定背景下,施行顺周期财政政策的中国地方政府,容易落入基础盈余主动调整无效的境况,因而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基础盈余主动调整的有效性;通过检验发现,新构造的债务不可持续概率和条件期望债务空间指标,均能较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而单纯的债务率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无解释力;在2019年,天津、贵州和青海等地已处于财政疲劳引起的债务不可持续状态,内蒙古等六省的条件期望债务空间不足20%,其余省份的条件期望债务空间仍相对充裕;最后,通过考察债务可持续性的改善渠道又进一步发现,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可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造成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的直接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严重不匹配.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而催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旨在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问题的政策建议,即从财税体制上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完善,并辅助相关的配套措施,包括提高建立偿债专门基金、完善地方政府财政监督、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等。关键词:债务风险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半年,受以希腊为典型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弱和失业率上升等因素影响,欧、美等发达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显现端倪,全球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经济二次探底之说随即浮出水面。到了下半年,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初步缓解,减少了对欧洲以及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压力,各国经济利好数据纷纷出台,全球经济实现了持续复苏性增长。2010年全球经济最终能够延续2009年的复苏态势实属不易,可谓是艰难复苏的一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差距和不同步的进一步拉大,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出现分化,特别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导致未来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增多,2011年全球经济能否持续复苏?下行风险能否消除?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球经济滞胀风险激增。中近期内,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将进一步减弱。但未来全球经济的更大风险不是总产出而是人均产出的下降,公共支出无法填补个人收入下降带来的支出缺口,使得传统危机应对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而地缘政治摩擦加剧所致的供给因素扰动,与人口相对于自然资源短缺的急剧增长将使全球石油与粮食价格高位不下。欧洲债务违约可能触发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这将使本已经十分脆弱的世界经济陷入长期滞胀泥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