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1月12日,四川省统计局与重庆市统计局联合攻关科研项目《成渝地区双核经济辐射能力研究》正式发布,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双核的经济规模、发展质量和社会发展情况等,都呈现出较强经济辐射能力,特别是在消费和对外开放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借着短视频与自媒体流量红利,成渝两城顺势成为近几年炙手可热的"网红"城市.随着西部双子星城市...  相似文献   

2.
经研究发现,成渝城市圈的辐射效应显著,在对成渝城市圈内所有城市进行经济辐射效应测算的基础上做了经济辐射等级划分,针对成渝城市圈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力求能促进成渝城市圈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城市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成渝经济区这种典型的增长极开发模式,选取合适的次级中心,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章章借助空间引力模型找出区域次级中心的候选城市,并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进而确定了遂宁、南充、自贡和宜宾为成渝经济区的次级中心城市,并据此对各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川渝竞合大势越来越近,成渝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政府层面的推动,已经让区域内各板块开始"胎动"。11月27日,在金牛宾馆一楼会议室的讲台上,刘捷专注于手中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的讲稿,语气平和稳重,15分钟后,他急匆匆离场。此次论坛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建立成渝经济区以来的第二次政府、学界和企业界之前的综合性高层论坛。刘是四川  相似文献   

5.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使成渝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校联盟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区域联合基金的设立对于高校开展基础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和经济保障。通过分析成渝高校联盟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产业战略和运行战略3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资源协同3个维度,阐述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的总体战略和产业战略,以及从环境协同、项目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辐射和一体化集群5个方面对其运行战略进行研究,为成渝高校联盟依托区域联合基金项目开展成渝特色优势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从广西情况看,双核谈不上,单核也尚未形成,没有一个有较强经济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的经济中心城市。从发展战略上,我们既要加快以南北钦防为组团的北部湾地区城市发展,也要积极支持西江经济带城市快速提升,实现"双核驱动",为推进广西跨越发展打造更强劲的引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发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两  相似文献   

7.
林梅 《中国西部》2011,(1):44-49
2010年年底,成渝经济区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批,上报国务院。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包括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人口和GDP总量均占西部地区近三成。成渝地区将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明确要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成渝经济区,成都和重庆"双核"肩负着重大使命,支持成都加快发展,是大局的需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大足是成渝中轴线的重要节点,是联动渝西川东的"桥头堡"城市,因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而蜚声中外。承渝启蓉的先天优势,让大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大棋中占尽先机。而善于审时度势的大足人,正通过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的城市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文旅城和成渝城市群中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城市首位律和城市位序—规模法则,测算了1990-2008年以城市人口规模表征的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并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满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规模分布变化波动较小,有趋向集中分布的趋势;超大城市数量少但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区域内城市规模等级层次断层,中小城市发展比较成熟。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的建设,应坚持"强化超大城市,重点发展特大和大城市,发展完善中小城市体系"的原则,逐渐建成"金字塔"式城市体系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11.
黄少安  谢冬水 《南方经济》2022,41(6):40-63+76
文章从中心城市增长极作用差异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扩大的成因和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在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及其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北方中心城市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则相对较弱,这种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差异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南北中心城市极化作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形成机制的影响,南方地区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主导形成城市,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构成了一个经济有机体;北方地区的城市则更多依靠行政机制向周围吸取资源,形成了一个资源向中心城市单向流动的资源堆。这种不同的城市形成机制塑造了南北中心城市的功能差异,最终导致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基于2008-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表明,南北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极化作用差异,而这种极化作用差异对南北经济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形成机制是影响南北中心城市功能差异和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机制,越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和扩大中心城市的地区,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强,从而越有利于促进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核心城市辐射力不足的成渝城市群基础之上加入西安,形成成渝西城市群。通过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模型,着重研究了成渝西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3~2014年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居民教育水平、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等提高城市群经济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据Sankey能量图思想一般性分析了浙江省工业经济企业地理分布与行业分布情况,然后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浙江省工业经济联系网络格局,并将网络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在顶层网络中,浙江省呈现出三角格局,杭州市与绍兴市则在全省工业经济的中间转移、中间引导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中层网络呈现出以杭州等四市为顶点的菱形网络结构辐射全省的格局,台州市和温州市在区域中与其他城市工业联系紧密的地位逐步体现,两市在区域工业经济联系"桥梁"的作用上变得更加突出;底层网络各市工业经济发展优先选择邻市结盟,总体网络联系紧密;浙江省工业经济格局存在4个城市子群,子群内部城市联系强度从浙北的第一子群往浙南呈明显梯级递减趋势,子群辐射能力也呈梯级递减趋势。据此提出浙江省工业经济空间结构优化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三角"经济圈未来十年应坚持"交通先行、资源互补、产业联动、由点到面、圈带辐射"的总规划路径发展。第一阶段以现有资源对重庆、成都和西安进行重点布局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第二阶段着重发展城市群,增强重庆、成都和西安三市对腹地的吸引和辐射功能,与周边其他城市形成良性互动;第三阶段要积极拓展"西三角"经济圈腹地,有效扩大圈域辐射范围,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引入威尔逊模型和经济地理的一些研究方法,采用剔除地理因素的衰减因子的概念,并据此计算出中心辐射半径,试图对其量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在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网络,经济资源的互动也处于初步阶段。加强海西各成员城市之间的联系,并提高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能力,对于增强海西经济区的竞争力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渝城市群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大增长极,在全球创新中心东移、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建设成渝全国科创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两地创新资源在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两地不要强调"补短板",要做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差异化建设全国科创中心.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根据成渝两大城市的联系强度,成渝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宜成为"工"字型核心城市区,明确"点—线—廊—带"的发展路径,同时从成渝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推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2011,(17):9-9
日前,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是一个跨省市、“双核”带动的规划,只有加强川渝合作,“一家亲、一盘棋”,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实现《规划》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开发研究》2020,(1):47-53
都市圈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的重要空间战略,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过程中,必须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由"背向"发展转向"相向"发展,经济合作逐步取代区域竞争成为"主旋律",区域市场逐步由"散乱"走向统一。新时代,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当以国际化现代城市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体系协同和交通网络体系连接贯通为重点,打造成渝两大现代化都市圈,引领成渝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相似文献   

19.
成渝经济区的因由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成渝经济区的由来,同时列出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六大现实问题: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和如何成为西南甚至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的协作发展问题;成渝经济区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以及产业协同发展问题;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问题;成渝经济区城市、城镇体系建设问题;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的问题。未来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应着力研究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产业空间布局战略、协调机制、对外开放、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成渝经济区因重庆直辖,现在已成为一个跨行政区的经济区,而且,区里有两个极具实力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发展离不开川渝合作,离不开两个中心的协作和辐射作用的发挥,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成渝经济区研究,重庆市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蓉交流,把川渝合作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推向近10年来的高潮,两地历经分分合合的政区变迁,现在,超越中心之争,在更高的境界和平台推动一体化进程和成渝地区繁荣,正在成为川渝人的共识,这也是历史赋予这一代川渝人的机会和重任。可以预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进一步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